1975年蒋介石邀毛主席访台,毛主席指定邓小平,为何最终未去成?

1975年蒋介石邀毛主席访台,毛主席指定邓小平,为何最终未去成?

00:00
05:58

中美关系一直是影响国际的重要关系,倘若中美关系能够和平久远发展,那么便会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倘若中美关系依旧僵持对峙的话,那便会大大增加国际的不和平因素。自二战结束和社会主义阵营成立以来,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便愈发牢固,由此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愈发明显,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新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愈发僵持。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执政以来,受到国际局势影响的美国开始积极同中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尼克松在70年代曾先后两次访华,都希望积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和美国素有勾当的蒋介石,也开始着手同大陆改善关系。1975年,已经88岁高龄的蒋介石突然给毛主席秘密发电,希望毛主席能够代表大陆访问台湾。1975年,毛主席当时的身体状况一直处于极度抱恙状态,和毛主席处于同种状态的还有朱老总和周总理,尽管当时大陆去往台湾已经有便捷的航道,而且也能保证来往人员的安全。但即便如此,身体欠佳的毛主席也经不起任何舟车劳顿。不过毛主席对蒋介石这次的访台请求,看得还是极为重视的,毕竟蒋介石开始希望改善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我们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尽快把台湾统一。迫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毛主席经过和周总理的商量之后,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邓小平,两人一致觉得邓小平同志是当下的不二人选。于是毛主席当即派人把邓小平同志叫到中南海,对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访台事关重大,一定要积极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以推动海峡两岸重归统一。”港澳和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邓小平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当时他的心中就已经有了“一国两制”的雏形,所以对于这次访台,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毕竟大陆方面来人访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整件事情持续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大陆方面为了表示此次访台的初衷,便在1975年3月释放了当时剩下的全部国民党战犯,这也是历史上第七次释放战犯。和之前六批国民党战犯一样,大陆始终遵从“来去自由”的原则,如果想奔赴台湾,政府可以给其提供足额的路费;如果想留在大陆生活,那么政府同样可以提供相应的工作,并给予其相应的生活补贴。对待国民党战犯的这件事情上,大陆一向是开明政策。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释放战犯,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其实就是大陆方面向台湾方面发出的善意的信号。为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陆确实在竭尽所能。眼看着邓小平同志访台日期越来越近,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全体国人都始料未及,蒋介石竟然在同年4月不幸病逝。在他病逝前的几天,他还在病榻上同蒋经国和陈立夫商量着邓小平访台的事宜,并强调“一定要积极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回顾起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前两次合作,在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下,北伐战争虽不彻底,但成就颇丰;抗日战争虽然持久,但终究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下,成功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既然前两次合作都有很大收获,那第三次合作也一定能取得好成果,这是国共双方都期望达到的局面。只不过因为蒋介石的突然病逝,两岸想要重新沟通的渠道也就意味着中断,毕竟蒋介石才是台湾的主心骨,而且当时台湾已不是国民党一党独大。重修于好的时机,伴随着蒋介石的猝然长逝,也终究随他一起化成了灰。就这样,一切已准备就绪的邓小平没能去成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接下来国内国际发生的两件大事,似乎又重新让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降至冰点。一方面,以毛主席为首的三位中国领导人均先后于1976年去世;另一方面,美国在积极和中国建交的同时也不忘发展和台湾的关系,甚至在1979年公开表示:对台问题,不会让步!抛除大陆和中美的因素以外,台湾内部党派的争斗和蒋经国的迟疑同样给两岸和平造成了阻碍。蒋经国没有父亲蒋介石那样的魄力,尽管他也始终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不可分割”的真理,可在改善两岸关系的这件事情上,因为他的迟疑,直到他去世那天也没有看到两岸和平的现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