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复出后担心部队情况,想选一人下沉考察,叶帅推荐此人

邓公复出后担心部队情况,想选一人下沉考察,叶帅推荐此人

00:00
06:09

1973年,邓公第二次复出之时,正处于“四人帮”闹得最凶之际,一向对“文革”持反对意见的邓公,再一次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邓公顶着各方压力砥砺前行,在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5年,邓公开始出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四人帮”不仅坚决抵制邓公推行改革,甚至试图故技重施再次“打倒”邓公。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邓公十分担心部队的情况,为此他和叶帅经过研究决定,找一个可靠的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察。

叶帅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向邓公推荐了粟裕大将。叶帅为什么会推荐粟裕?他有哪些过人之处呢?粟裕大将接到命令后,又是如何开展考察工作的呢?

粟裕一生南征北战,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更是屡建奇功。伟人曾对周总理说过:“粟裕有战功,在淮海战役中立下了第一大功。”正是基于这个层面,粟裕在十年特殊时期并没有遭遇太大的冲击,但“四人帮”却并不准备放过他。

其实,早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中,不仅被莫名的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而且还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说白了粟裕被踢出了军队权力核心,成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边缘人物。

后来,粟裕在特殊岁月中一直忍辱负重,但却依然被拉入了黑名单,并掀起了一场“打倒叶、粟、王”的错误运动。1967年,有人为了彻底整倒粟裕,不仅说他是“二月逆流”主要成员,甚至还将“打倒粟裕”的大标语贴到了国防工办。

但这一系列操作最终都没有得逞,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总理及时出面制止了这一荒唐行为。在批斗粟裕的大会上,周总理连声质问:“谁要打倒粟裕,现在就站出来!”结果根本没有人敢应声。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粟裕才顺利度过了这个危机。

此后,“四人帮”不再揪住粟裕不放,其实,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不敢继续针对粟裕,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粟裕是一个拥有赫赫战功的“常胜将军”。

1975年,正是斗争交锋最激烈的一年,在四届人大开幕之前,经推荐粟裕成为了军队代表团的团长。粟裕邀请邓公和叶帅接见全体代表,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他十分担心“四人帮”插手军队并拉拢军队代表,这一点也是邓公最担心的事情。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江青特地派人给粟裕打电话,要求见一见军队代表团,但粟裕并未理睬。不甘心的江青贸然闯入代表团驻地,当时有人对粟裕说:“赶紧召集代表,让江青同志作指示!”但粟裕却压根不理这个茬,装作和别人谈话搪塞过去了。

后来,当邓公提出找一个可靠的人去华东地区考察时,叶帅推荐了粟裕,这一点也得到了邓公的首肯。随后叶帅在电话里对粟裕说:“这次表面上是派你去南京军区考察,实则是查清楚华东地区军队的动向,还有就是和一些老同志联络一下感情。”

接到任务的粟裕二话不说,做好相关部署和准备之后,便踏上了考察军队的旅途。同年4月,粟裕第一站抵达了合肥,并很快和安徽省委书记宋佩璋取得了联系,让他陪同自己一起深入走访和调查了十二军。

稳定十二军的军心之后,粟裕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军区,当时南京军区的很多领导都曾是粟裕的老部下。粟裕告诉他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时,南京军区副司令肖永银陪同粟裕考察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并统一了思想。

随后,粟裕又来到了华东地区考察之旅的最后一站上海,由于上海是“四人帮”的老巢,所以形势十分严峻。粟裕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期间他探望了受到冲击的老战友陈丕显,并于同年6月中旬返回北京。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考察之后,粟裕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四人帮’的触手并没有伸到团级以下军队。”可以说粟裕的这次考察之旅非常成功。

在弄清楚问题之后,邓公主持召开了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主要议题就是整顿军队。这次会议为稳定军队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也为后期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打鼓唱歌

    请问主播朗读的文章出处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