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之君子论(6)君子之识——智

品读《论语》之君子论(6)君子之识——智

00:00
14:07

简介

孔子把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具有观察、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而又远见卓识的人,称为智者。他是历史上最早把“智”视为道德品质的思想家。“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后世称为“五常”,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正文


孔子说:“多见而识之,知(智)之次也。”“知(智)者不惑。”他把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具有观察、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而又远见卓识的人,称为智者。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的思想家。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这三项美德中,智是学问和智慧,仁是精神和境界,勇是胆量和行为。他在《论语·宪问》中,把这三者称作君子之道,在《礼记·中庸》中,又称之为君子的“三达德”,也就是君子必须兼而有之的三个条件。

孟子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视为仁、义、礼、智这“四德”的发端,确立了仁、义、礼、智在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四德”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后世称为“五常”,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人的智力有高下,孔子据此把人划分为“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四种类型,他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人,固然有资质高下之分,然而,无论是资质高还是资质低,都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知晓道理。资质较高的人,学得快,学得好,学得深;资质较低的人,只要肯学,同样可以学到知识,知晓道理。一个人,如果有困惑而不去学习,那么,他就只能迷糊度日,形同行尸走肉,成为人们瞧不起的人了。孔子指出这四种情况,就是希望困而不学者能自我警觉,奋而向学。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是获得智慧的源泉。他告诫人们:“好知(智)不好学,其弊也荡。”一个人,如果希望自己有智慧,却不爱学习,就会成为耍小聪明,放荡而无根基的人。他教给人们的求知之方,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有所知,也有所不知。而什么是自己的“所知”,什么是自己的“不知”,却很难明辨。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一个人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承认和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正是人们对未知世界孜孜以求之,从而把不知转化为知的动力和源泉。怎样才能求得真知呢?这就要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向子贡传授自己的经验说,你以为我是靠多学而强记的吗?不是。我是抓住其中的要领,“一以贯之”地把知识贯穿起来。可见孔子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在厘清要点,把握真谛基础上贯通起来的思考。

孔子常常把“仁”与“智”相提并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人的修养以处在仁的境界为美,如果不懂得仁是人的精神安顿之所,怎么算得上有智慧呢?“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才能安于仁道,无论身处贫富之际,苦乐之间,都不可动摇;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仁道的好处,才会努力达到仁的标准并善于推行它。仁是体,是智慧的根本;智是用,是推行仁道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喜爱仁德却不愿意学习,就容易被人愚弄。它从反面说明了学习知识,获得智慧对于推行仁道的重要性。

孔子对于什么是智慧,还有两个重要的解答:

其一,要因势利导。樊迟请教老师怎样才算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所谓“务民之义”,就是致力于引导民众趋向“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政者)要把精力集中在引导民众尊崇道义上,对鬼神既要尊敬他,又要远离他,这可以说是智慧了。”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庄子·齐物论》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指天地与东南西北四方。鬼神之事,就属六合之外的事物,亦即天道方面的事物。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所持的就是“存而不论”的态度。 “天道远,人道迩”,孔子始终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人”的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当时的社会,信奉鬼神是一种普遍现象。孔子提出对鬼神要敬而远之,就是告诉为政者,既要借助民众信仰鬼神的心理,通过丧礼、祭礼等“慎终追远”的仪式,教化民众弘扬孝道和仁爱精神,使“民德归厚”,又不能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迷信鬼神,而要关注人事,关心民众的疾苦,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为政者的智慧是要善于因势利导。

其二,要知人善任。樊迟问智,孔子说“知人”。樊迟不明白“知人”的含义,孔子举例说:“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把正直能干的人重用起来,置于品行不端的人之上,可以使品行不端的人也变得好起来。樊迟仍然不明其义,去问子夏,子夏说:“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把皋陶重用起来,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把伊尹重用起来,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为政者的智慧,在于知人善任,扶正祛邪,这对于改变官场风气,实现政治清明,具有关键性作用。

孔子关于读书学习是智慧源泉的观点,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读书,可以使人充满智慧,可以养浩然之气,可以塑高尚人格。古往今来一切有担当、有作为的人,都具有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特点,他们把读书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当今时代,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加需要弘扬勤奋好学的精神,建设学习型社会,造就大批智仁勇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