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特辑】丨《长恨歌》:弄堂里的时代人生,一部现代上海史诗

【茅奖特辑】丨《长恨歌》:弄堂里的时代人生,一部现代上海史诗

00:00
34:27

弄堂里的时代人生,一部现代上海史诗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一、《长恨歌》的成书情况如何?


19世纪中叶,福楼拜根据一则报刊新闻,写成著名的《包法利夫人》;近一个半世纪后,王安忆也被一个小报故事吸引,说的是曾经的上海小姐被一位年轻人杀害。多年来,王安忆一直对那种惨淡的阅读感觉记忆犹新,决意要以此为题材创作。她1995年完成长篇小说《长恨歌》,刊载于《钟山》杂志,2000 年斩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如果说福楼拜的小说通过人物身上的落差感展现某种困扰人类的基本主题;那《长恨歌》中人物命运的落差感更为强烈。


小说将近30万字,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女主人公王琦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这三个时代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它还是一部讲述上海近半个世纪精神变迁史的小说。因此,《长恨歌》是王琦瑶传,也是上海传


二、如何理解王琦瑶和李主任的“同病相怜”?


王琦瑶的辛酸也许来自她骨子里的孤独,她在精神上是没有家庭依靠的。她与朋友看似不错,而一旦分开,她并无多少留恋。所以当她听到李主任说我就是你父母时,仿佛一瞬间找到了对她负有责任的那种关爱,不由情动于中。而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李主任的身份背景下的宿命感,自非常人能体会。所以,他的动心虽与王琦瑶是错位的,但两人内心被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如何欣赏第二部中王琦瑶给女儿过满月过程中几个人的对话?


王琦瑶生了一个女儿,满月时请康明逊、严家师母、程先生来吃饭。席间一场对话很精彩—— 


严家师母先敬程先生一杯酒,称他是世上少有旳仁义之士,又说是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说完,还怂恿康明逊也敬程先生酒。康明逊不知道说什么,说了句祝程先生早结良缘。严家师母的话,是为了撮合王琦瑶和程先生,同时也是为了尽快帮康明逊解套,因为她早看出了王琦瑶和康明逊的关系。而康明逊不知所措的那句祝程先生早结良缘,也显出了他内心的纠结,以及对王琦瑶彻底的拒绝。程先生不知就里,对这些祝福都是一个字。王琦瑶看得分明,用笑安抚着程先生,说:我当然是第一个要敬程先生酒的,……要说知心,这里人没一个比得上程先生对我的,程先生是我王琦瑶最难堪时的至交,王琦瑶就算是有一万个错处,程先生也是一个原谅,这恩和义是刻骨铭心,永世难报。王琦瑶的一番话,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但也只停留在的层面,无关爱情。程先生也懂得,伤感地低下了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大海,但出口,都简简单单,这就是这段文字的厉害之处。


四、所谓的“上海精神”是什么?


所谓“上海精神”,就体现在书中反复书写的这个弄堂世界。小说开始弄堂:弄堂是这城市的背景,是街道和高楼背后大片大片的暗。那暗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的。一铺便是几十年。弄堂是上海最基本的空间构成,而弄堂中展开的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堪称的部分。弄堂外面的璀璨光影下固然有传奇上演,但最终都要靠弄堂世界来收纳。如果说,传奇是舞台上偶然出现的闪光人物,那么弄堂就是那舞台本身,是撑起舞台的台基、柱子、华盖。


那么,这个弄堂世界是永恒的吗?不是,历史的大手翻云覆雨,会强行介入其中。第二部分中,康明逊他们在王琦瑶家算卦玩,康明逊有一刻抬起头,望着窗外对面人家窗台上的裂纹与水迹,想这世界真是残破得厉害,什么都是不完整的,不是这里缺一块,就是那里缺一块。他们四个人围坐在小诊所里打麻将、聊天、吃饭,努力将小日子维持下去。上海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面目,否则日子就很难过到底。历史的破坏和历史的修复循环往复,不变的弄堂世界和一直变动的历史,两者构成冲突。卑微的城中人,却努力呵护着弄堂世界,抵抗着外部的破坏。


弄堂世界的安然,在于对私人空间和自行其是的生活的尊重,而时代的翻转,让一切都平放在阳光之下展览,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审视。程先生就死在这种审视之中。而王琦瑶来说,如果不是弄堂世界对她的宽容和保护,她恐怕难以活下去。


八十年是薇薇和张永红的时代乱和旧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变得粗鲁了。马路上说脏话、随地吐痰的人多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城市原先的优雅没了。王安忆这么写道,霓虹灯又闪起来了,可这夜晚却不是那夜晚;老字号,名字号也挂起来了,这店也不是那店了;路名是改过来了,路上走着的就更这人不是那人了。


《长恨歌》在刚出版反响不大,五六年后的九十年代才又引发人们热议。那时正是人们热衷于挖掘老上海记忆的时期,人们开始寻找、呈现老上海的繁华蜃景。老克腊爱王琦瑶,与其说爱的是她这个具体的人,不如说爱的是王琦瑶象征着的虚构的旧上海贵族气,爱的是虚无缥缈的愿望而已。老克腊他们表面精致,骨子里粗糙;场面上豪气,背地里却蝇营狗苟,甚至杀人越货。而王琦瑶的内心呢?周围的热闹,别人对她的好奇和痴迷都是假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有多么孤独。


小说出版后,有人遗憾王琦瑶最后被长脚杀害过于残酷,似乎让老克腊杀更合理一点好像王琦瑶的死应该是死在情人怀里的浪漫故事。王安忆反抗这种滥情的罗曼蒂克,让王琦瑶死在长脚手中,以反媚俗的方式对抗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那么,什么是上海精神呢?它就是弄堂的庸常而坦然的世界,也是这世界不断被破坏,再次努力恢复自己秩序的不断挣扎的历史。李主任、程先生、蒋丽莉、康明逊、萨沙、严家师母、薇薇、张永红、老克腊、长脚,他们因缘际会,各自站在了历史的不同维度上,演好自己的那一份或善或恶,或悲或喜的角色,但也都是上海精神的载体。他们都将湮灭,最终归于弄堂所代表的那个幽暗的世界。王琦瑶只是略显耀眼的、例外的一个点,是曾经在舞台中央站立过片刻的人物。通过她,人们获得更深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感悟,正如茅盾文学奖授奖词所说,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


五、今天重读《长恨歌》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王安忆自己曾评价王琦瑶说:王琦瑶在属于她的那个时代死去之后再死去。王琦瑶一生中最高光的四十年代早已死亡,八十年代中期死于非命,是她第二次死亡,当然,也是更透彻的死亡。时代中总是包含着诸多错位的方向,怀旧的不知道怀着哪门子旧,往前走的不知道前路在哪里。时常这样想的人也会陷入虚无,正如总有人说:历史是叙事,没有真相。真要这样,文学就没必要存在了。


在《长恨歌》的开头,有一节专门写到鸽子,鸽子轻盈地飞翔在城市上空,它们不说出它们看到的,但它们知道一切,并记住了一切。小说结尾,王琦瑶闭上眼睛后,鸽子这个意向再次出现,从巢里射上天空,在王琦瑶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那身影其实就带着王琦瑶一生的故事,传向天空,传向未来。


书名:《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撰稿人:木文(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某高校)

编辑:枫窗

主播:石头说话2017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王雨

总编辑:赵雅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朗笙的声

    对于上海的了解,即使去上海几次,都不如从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中了解的更深,更透,通过故事,通过人物,通过描写,了解弄堂、了解上海精神,了解上海的一砖一瓦。跟着王琦瑶的一生,对于那段历史和主人公们一起感受。

    东方如水 回复 @朗笙的声: 上海有啥精神?

  • 小风乔

    王安忆的长恨歌,语言非常有特色,读起来感觉细腻缠绵,特别喜欢

  • 子叶梦晓

    听女主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听了剧情,果然看过。不过解读让我对小说理解更深刻了。

  • melodyluyiming

    这个小说有点做作,老调重弹,反反复复就是张爱玲的影子,没有新意。不断煽动上海女人的意淫。

    雅士_we 回复 @melodyluyiming: 她从早期的小说就这样。混了几十年就变成“经典”了。

  • 过路神仙有点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在长安

    朗笙的声 回复 @过路神仙有点怪:

  • 稷下西南十里

    这本小说始终看不下去

  • 4cx1oafgk12e334gxr8n

    大江(黄蒲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旧上海,小女人,难得作者如此用心!

  • vp29

    我喜,明天换一个主题好吗?

  • 雅士_we

    老克勒,不是“老克辣”。太土了

  • 铃兰1981

    正准备听呢,还没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