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兰心蕙质”的缘起|杜甫草堂兰花展

王勃:“兰心蕙质”的缘起|杜甫草堂兰花展

00:00
02:15

//

盛世花开迎大运,雅兰幽香满蓉城。

正在杜甫草堂举行的兰花展自开展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析、拍照、分享。

国人爱兰,历史悠久。执薰握兰,立身比德,已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隋唐时期,兰花文化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隋唐以降,随着诗歌的日益成熟,兰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诗人们的名章隽句中。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士大夫,兰花都是时时入诗的爱物。比如写下《滕王阁序》的天才王勃,就是爱兰咏兰之人。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春庄》诗写道: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诗句借兰花在幽静僻壤中生长的场景,表达淡泊名利、归隐田居的心态。字里行间,都是对兰花高尚品格的推崇。

此外,王勃还创造了成语“蕙心兰质”。他在《七夕赋》中写道:“荆艳齐升,燕佳并出。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这几句意为“歌舞一齐上来了,北方的美女也都一齐出来了;歌声动听,舞姿优美,美女们一个个有着蕙草一般的心地,兰花一样的本质。”王勃在文章中不去特意描写美女们的外貌之美,而特别强调美女有“惠心兰质”,即赞赏美人的心地纯洁、性情高雅。后人又将“蕙心兰质”演化为“兰心蕙质”,沿用至今。

王勃虽以《滕王阁序》而千古不朽,但他的兰花诗和创制的成语,也同样流传久远、千年不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