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两度办奥,“双奥之城”北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5年两度办奥,“双奥之城”北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00
11:06

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15年的纪念日。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北京又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

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时代符号。尤其是北京如期成功举办冬奥会后,两次办奥给北京留下的场馆、体育、环境等各方面遗产都已成为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现实遗产”。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双奥”遗产机构,也正式承接北京冬奥组委职能,接续奥运遗产传承事业,提升“双奥之城”影响力。

北京冬奥会后,所有奥运场馆面向公众开放

“双奥之城”北京,因举办两次奥运会而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最为耀眼的,便是奥运场馆遗产。

北京冬奥会共使用12个竞赛场馆,其中5个为现有场馆、7个为新建场馆。现有场馆中有4个是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

北京冬奥人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积累了丰富的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在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时,时任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就曾介绍,鸟巢、水立方、五棵松场馆等,通过向公众开放、举办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赛事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建冬奥场馆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例如,国家速滑馆赛后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

冬奥会后,北京推动所有场馆全面对公众开放,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性健身体验活动,服务全民健身;通过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申办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落地冬季运动培训基地。同时,推动场馆开拓非雪季户外运动项目,开展多业态经营,推动实现四季运营,融入地区整体发展。

利用这些场馆,越来越多的赛事在北京举办。国家速滑馆承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各类国内冰上赛事,国家体育馆则承接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和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的冰上项目比赛。

“双奥之城”,运动走进市民生活

今年8月8日,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大开幕15年的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

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用生动实践诠释了体育强国梦。

北京市体育局立足群众运动健身需求,优化多元赛事活动体系,持续丰富群众运动内容供给。今年8月举办的第四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暨京津冀体育消费节,串联23项全民健身体育赛事,20场线下赛事和3场线上赛事在京集中举办,涉及自行车、跑步、卡丁车、武术、拳击、游泳、门球、壁球等15项运动,将2023北京市全民健身“社区杯”骑行系列活动、北京市第十届广场舞、第三届北京飞镖公开赛、北京市第五届第九套广播体操展示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全部纳入“8·8”北京体育消费节“一盘棋”中。

在冰雪运动方面,自2014年起,我国连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

放眼全国,冬奥会后,我国还在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冰雪运动,深化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冰雪运动特色校建设。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

据北京市体育局介绍,“双奥”为北京这座城市留下丰厚的体育文化遗产和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人口比例、各类赛事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体育组织活跃度、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这两年,北京市体育局推动实现6个冬奥场馆设施四季向社会开放,至今累计接待超百万人次;联合市文旅局开展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活动,强化体旅融合助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近两年共评选出62家“十佳精品项目”。

同时,依托京张体旅资源,连续3年联合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取得新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年人均体育消费已经达到3300元左右,约占年人均消费的7%。

以办奥推动城市更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动力

两次办奥,尤其是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以办奥为契机推进城市更新。

首钢园持续创新探索工业遗存再利用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快实施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园被赋予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同时,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京西消费新高地。

通过挖掘首钢工业文化内涵,首钢园重点实施高炉、焦炉、转运站等工业遗存改造工程,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打造首都近现代钢铁产业历史纪念地和特色工业遗存体验场所,建设大尺度、开放型特色公共空间。

延庆则进一步壮大冰雪产业,做强全域特色旅游,持续打造“最美冬奥城”。张家口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龙头,以冰雪经济为特色,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打造国际冰雪运动和体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延庆知名度迅速提升,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未来将继续延伸旅游附加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和产品品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延庆还将继续重点培育“冬奥人家”“世园人家”“长城人家”“山水人家”等特色品牌民宿产业,到“十四五”末,打造精品民宿品牌150个,建成民宿小院600个。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则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北京冬奥会后,国家和京冀两地相继出台系列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强化区域协同和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体育、文化和旅游多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新高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干道为主骨架,依托北京首都、大兴机场和张家口宁远机场航空网络,围绕京张两地各综合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休闲驿站、奥运场馆、滑雪场、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村镇等重要节点,创新“高铁+域内旅游公交”等新型旅游交通模式,打造空地立体、连通区域、沟通城乡、串联各类节点、衔接快慢的区域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在京张区域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方面,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后,北京清河站至延庆站只需26分钟,北京清河站至张家口太子城站最快仅需50分钟。除京张高铁外,内蒙古、陕西、山西的旅客可乘坐张呼、大西高铁、张大高铁直达张家口,其他各省份旅客可通过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福高铁、京哈高铁到达北京后由京张高铁至张家口。

■声音

北京奥促会秘书长付晓辉:

传承双奥遗产已有专门机构,北京奥运博物馆升级改造年内完成

未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双奥遗产?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晓辉向记者介绍,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遗产机构,在后冬奥时期将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奥运遗产传承能力,推动“双奥”遗产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我们成为奥运遗产传承机构,如今,经北京冬奥组委建议、国际奥委会确认,北京奥促会成为冬奥遗产传承机构。”付晓辉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已经从冬奥组委转移设到了奥促中心,承担后冬奥时期协调推进各项遗产事务的职能,履行好国际奥委会授予的相关遗产工作职责和任务。

今年年内,北京奥运博物馆升级改造工作将完成,博物馆将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展示体验功能、教育研究功能、对外交流功能、服务保障功能的全面提升。

付晓辉介绍,未来,将打造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独特窗口。据介绍,北京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奥促机构始终和诸多国际体育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合作。

“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等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付晓辉说,机构将充分利用这些对外交流平台,主动发声,广交朋友,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水平。

记者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获悉,今年,北京还将举办第十四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落实北京市“做好后冬奥文章”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双奥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