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为人篇:六言六蔽——好的品质,需要通过学习来提纯

136、为人篇:六言六蔽——好的品质,需要通过学习来提纯

00:00
12:27

本集《论语》文本: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是一段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孔子问子路:“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当子路表示没有的时候,孔子说:“来,你坐下,我来告诉你。”

       而孔子在之后说的我们在前面好几讲中都提到过相关的内容,那么借由这段和子路的教导,我们一起来温故一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这句话是说追求仁德但不去学习,不去进步的人,会容易愚钝,容易犯傻。

       我们在“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的这句话中讲到过一个观念,越是好的人,越是仁德的人,就越需要聪明,或者说,越聪明的人才有能力越善良。还记得那个“千手千眼”的例子吗?当你善良到如菩萨一般,你巴不得自己有千手千眼,“千手”是仁德赋予你的,你想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别人;而“千眼”则需要学习,一方面要看尽世间苦难不要遗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看清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能被蒙蔽。

       所以说,如果光是有仁德的那颗心,却疏于学习,疏于长进,那么通往仁德的那条路也并不会很通畅,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方法去实现自己仁德的目的,这未免太过可惜。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追求智慧的展现,却不去学习,就会变得飘忽和放荡。

       智慧之所以被很多人所认同和追求,就是因为得到它并不容易。下过功夫的人一定可以了解,越好的知识,就越得花时间去钻研,去研究,要有足够的定力,才有可能去掌握这一层的智慧。是的,它需要你为此付出很多代价,时间、精力、财力、情绪……代价越大,就证明你所换取的收获越有价值。

       而现在的确有很多人,他们是向往智慧的,也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的,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愿意往里过多投注。没有定力的结果一定是“半瓶水”的,那似懂非懂,却以为自己很懂的感觉,会使你变得飘忽和放荡,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真正安定地扎根下来。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这里的“贼”指的是“贼害”的意思。是在说一个人讲究信用,却不学习提高认知,那么就很容易被人利用和伤害。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也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我们在前几讲中反复在强调一个观念:我们面对的是复杂世界的构成,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着,如果只看到“信”往往就把控不好最终的方向。

       不可否认,“信”是你一个好的品质,但是这个品质需要你通过认知的提升,更好地去加以运用。当你答应你的朋友以后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会帮助他,而当某天,他需要你帮他去做一件坏事的时候,你还要不要去遵守当时的那个承诺?人变了,事也变了,你对于当初的那个“信”如果不变的话,就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弟子规》里有句话特别好:“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与其紧盯“信”的手段,不如把目光放在人和事的意义与目的上。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这是在说,一个人喜好直率,但不好学的话,那么这就会是一个非常尖利刻薄的人。

我始终在强调,我们所谓的“直率”和“莽撞”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在表达自我的时候有没有分寸感,有没有为他人考虑?

       我们在之前“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中分析过,生活中我们听到过的那些“我说话直,你别介意……”“我没有恶意,我说话就这样……”的开场白,那么之后说的,大概率都会是一些伤害人的话。

       一个人的直率如果失去了分寸,那这完全谈不上是一个优点,你懒得去思考如何表达才更妥帖,如何表达才能避免伤害,你任由这种“直率”去让他人承担情绪和后果,这本质上,都是尖酸刻薄的。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常见,就好比你买了一样喜欢的东西,你朋友看到后就不停地吐槽这样东西有多少缺点,然后否认你的决策,打击你的品位,完全不顾刚买完这样东西后,原本还有着不错心情的你,在他面前有多么尴尬和不悦。

       “直率”是个好的特质,但是也需要学习,学习分寸的拿捏,学习察言观色的本领,学习为他人着想的良善。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一个人喜好勇敢,但不好学的话,就很容易犯上作乱。

       之前在“勇而无礼则乱”中就和大家分析过,勇敢这个品质是最需要边界的,它需要其他品质进行扶持,不然一腔蛮勇着实可怕。

       我们说越勇敢的人,就越需要有判断力,你得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自己的行为。而这样的判断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以及《水浒传》中的李逵,从表面看,这两个都是有着万夫莫敌的勇气的,但为何人们对于这两人都有着负面的评价,就是因为他们在行动上毫无判断力,别人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吕布杀了好多义父,成为三姓家奴;李逵更是连四岁的小衙内都不放过……这些莽夫的行为谈不上“勇”的体现,那只是没有判断力的武力机器而已。

       是的,越勇敢的人,就越应该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勇敢;越勇敢的人,也越清楚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勇敢。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一个喜好刚正的人,如果不学习不进步,那么就会变得孤傲和狂妄。

       什么是狂妄?就是那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别人都不如他的心理。这种心理为何会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一个人太笃定自己所认同的观念时,与其不同的那一方,就很容易被看作异端,从而产生冲突。

       而所谓“刚正”恰好有这一方面的因素存在,一个刚正的人意味着他有原则,有底线,有自己所认同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和底线是不容突破的。

       但是我们始终倡导一种观念:再强硬的底线,都不意味着没有容人的空间,懂得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极为难得的“耳顺之德”。

       真正的高人是随和的,是亲人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但也并不影响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他们知道每个人的观念和想法都是他个人的人生总和,你可以不认同,但得明白,它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我们在之前几讲中说到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说的就是即使恪守自己的道义,自己的原则,眼中也要有他人的存在,这样,就不会成为狂妄之人。



       这句话中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了学习的把持,任何美好的品德都会被蒙蔽,有所覆障,所以不能通明。

       “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都是好的品德,而使用它们的那个人如果是好学的,是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那么这些好的品质才能以最纯粹的模样,去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