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中国艺术歌曲

第十一集:中国艺术歌曲

00:00
45:07

       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基本上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歌曲的概念应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歌曲的唱词一般是著名文学家、诗人所写的诗句。如德国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菩提树》、《鳟鱼》、《听,听,云雀》等,它们均出自文学大师海涅、莎士比亚等之手。

       其次在音乐上,要求曲调与富有诗意的唱词有着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反映出诗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难以言表,高雅向上的艺术境界。

       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时期是随着欧洲早期艺术歌曲的作品、概念与创作传入我国,大约是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得到国人知识、文化界人士的欣赏与喜爱,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中的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线。

       当时的一些大学教授、社会学者、文人作家、诗人、音乐家如李叔同、刘半农、赵元任、郭沫若、田汉、黄自、肖友梅青主、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成为积极传播、推广以及创作、探索艺术歌曲的先锋。一首首传世佳作从他们笔下涓涓流出。其中主要作品有《春游》、《叫我如何不想她》、《早秋》、《问》、《梦》、《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梅娘曲》、《嘉陵江上》、《夜半歌声》、《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等。他们把吸收外来的创作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民族语言、民族音调、民族欣赏习惯与民族情趣相结合创作出了像《叫我如何不想她》、《花非花》等一系列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歌曲作品。

       中国艺术歌曲的第二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空前繁荣。新时期的作曲家郑秋枫、施光南、谷建芬、徐沛东、陆在易等创作了《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牧笛》、《我们是黄河泰山》、《我像雪花天上来》、《我爱土地》、《母亲河》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