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军迷问天下》。
我们今天来看看飞行员的身价是如何计算的。
一般而言,飞行员的身价有两种计算方法,一个是成本定价法,另一个是均衡定价法。
成本定价法就是计算培养一个飞行员需要花费的总成本。
我军通常会在高中和军校本科生中挑选高考成绩达标,政治考核、身体和心理检测合格的年轻人作为备选飞行员。进入专业院校后,这些准飞行员们需要完成4年的航空专业学习,再经过几百小时的模拟飞行训练,以及通过初级教练机、中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有的部队会直接跳过中教机,直接飞高教机),以及苏-28UBK、歼-11BS、歼-10S等双座战斗教练机的训练,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
不过,到这里为止,在一名飞行员身上花费的成本其实还不算太多,真正烧钱的阶段其实还没开始。
上文我们提到过,飞行员的培养成本中,绝大部分是分摊的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而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中,战斗机的采购成本仅仅占到三成,剩下的是数十年的使用维护成本。
目前,我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小时数已居于世界前列,超过了德国的160个小时和俄罗斯的120小时,与美国与以色列的240小时基本相当。一般来说,300小时以下飞行时间的飞行员只能算是刚入门的“菜鸟”,飞到600小时以上才算是老手,1200小时以上的大概率就是高手了。
我军装备的几款主力战机如苏-30MKK、歼-11、苏-30等,全寿命周期成本大多在12亿人民币左右,飞行寿命4000小时,这样算下来每个飞行小时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就是30万。倘若一名飞行员飞到了600小时,那么在他身上的花费就大约为1.8亿元左右。如果要成为高手,那就必须飞到五年左右,训练成本至少也要在3亿以上。
所以,按照这一算法,飞行员的身价其实是和训练成本挂钩的,而训练成本则与其所驾驶的飞机息息相关,飞机越先进越贵,飞行员的训练成本也就越高,二者成正比关系。
我们拿中美两国的空军来作为参照。
美国空军F-15E平均造价在6000万美元上下,培养一名合格的F-15E飞行员大约需要550万美元。F-22的造价约为1.5亿美元,培养一名F-22飞行员,大概要花费1100万美元左右。中国的情况也类似。歼-10C的单价为3亿元左右,飞行成本接近30万元人民币/小时;歼-20的采购价在6-7亿元之间,飞行成本大约为35万元人民币/小时左右。
我们都知道歼20是目前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因此能有资格驾驶该机的飞行员也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军衔一般都会在中尉以上。这些歼20飞行员大多都是从各个部队中选拔的尖子,例如央视军事频道曾采访过的“90后”飞行员许银辉,在接触歼20前就已经累计飞行了1200小时,而一些老牌歼-20飞行员的累计飞行时间甚至超过了2000小时。如此一来,花在一名歼-20飞行员上的总成本可能真的要接近该机的采购单价了。
不过,话说回来,上面所有的计算和比较全都是在用货币来衡量,但飞机与飞行员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一名飞行员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不能因为某型战机的飞行员培养成本低,就在认为他不如战机重要。
这里就引出了另一种成本计算方式——均衡定价法。所谓均衡定价法,就是依据供需关系而定的成本计算方法。
上文已经介绍了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所需要的资金,但这里还有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因为相对战机而言,飞行员补充起来的时间周期会更长,一旦爆发拼消耗的大规模战争,部队很容易陷入“有机无人”的窘境。
根据统计,我军歼-20的产量目前维持在每年50架左右,如果形势需要,在此基础上,产量翻一翻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难事。但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培养出100名优秀的歼-20飞行员,相对而言就要困难的多了。要知道,我军大多数战斗机飞行员是没有歼-20驾驶经验的,哪怕他在老部队中飞行能力突出,拿到歼-20后加大训练力度,达到极限的300小时/年飞行时间,可还是无法与那些动辄上千小时飞行时间的歼-20老飞行员相比。
所以,即使我们能加快歼-20战机的生产速度,但若是有经验的飞行员无法及时得到补充,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会受到影响,继而在制空权的争夺中处于下风。
综上所述,如果从实战角度来考量的话,说飞行员的重要性超过战机,其实也没什么大错。
从历史上看,“有机无人”的情况在以往的战争中曾出现过多次,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二战末期的日本海军了。当时,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战场上由于精英飞行员损失殆尽,遭到美军屠戮,最后不得不祭出“神风敢死队”这种旁门左道,来试图力挽狂澜。这个教训虽然没有发生在解放军身上,但我们还是应该引以为鉴,在和平时期就做好飞行员的储备工作,并制定出相应预案,以免重蹈日本人的覆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支持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