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融媒看大运丨成都大运会田径赛场上有对“父子兵”:爸爸是竞赛经理,儿子是“小青椒”

天府融媒看大运丨成都大运会田径赛场上有对“父子兵”:爸爸是竞赛经理,儿子是“小青椒”

00:00
07:16

8月4日,成都大运会田径比赛项目竞赛日程过半,双流体育中心体育场的气氛持续紧张、热烈。

赛场上,19岁的“小青椒”陈希翰所在的志愿者团队负责在起点处收放起跑器,尤其是在400米项目的选手起跑后,需要迅速地跑步到位,取下起跑器,拿上道次墩,撤离到跑道之外,避免对选手撞线造成干扰。

不远的高处,成都大运会田径项目竞赛经理陈小伟正紧张地观察着赛场,有序地和同事们沟通协调着赛场上的赛事赛程、体育展示、颁奖环节等各个环节。

这是成都大运会田径赛场上的一对“父子兵”。

成都大运会筹备期间,陈小伟、陈希翰父子俩合影留念

父亲,为这场国际赛事服务4年多

从2019年5月抽调到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担任田径项目助理工作,成都体育学院教授陈小伟已经为这场国际赛事,奋战了4年3个月有余。

成都大运会共有18个比赛大项,其中田径项目是参赛人数最多、参赛规模最大、金牌数量最大的项目之一,这也意味着,工作内容的繁琐复杂。“比如场地的改建、器材清单的梳理,协助经费预算,以及竞赛日程的安排、技术手册、运行方案等等。”陈小伟说,各个比赛项目的场地位置、比赛时间设置安排等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关系到比赛项目是否顺利、安全地进行,这是他们所在的团队需要负责的。

比赛紧张进行中,陈小伟也在高处观察、沟通赛事情况

对于田径项目,陈小伟无比熟悉,从运动员,到大学毕业留校从教,带队比赛,一直到现在,他积累了20多年田径执裁竞赛组织的管理经验。

开赛以来,田径项目的竞赛服务团队,每天早上6点到位,晚上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结束工作,已经成为常态。“早上9点就有比赛项目,技术官员、运动员一般接近7点到场。在他们到之前,我们需要布置场地、器材,巡场检查,开早例会,安排每天的重点工作。”陈小伟说,最大的挑战,还是5日的20公里竞走和6日的半程马拉松项目,不同于场馆内的比赛项目,公路项目涉及更为复杂和开放型的赛事保障,尤其开赛时间提早到早上7点,“我们凌晨4点就要全员到岗。”

儿子,大一暑假成为“小青椒”

田径项目的比赛日程是从8月1日到8月6日,但前两天,陈希翰都没能在赛场上和爸爸碰上一面。

19岁的陈希翰即将进入大二,爸爸希望就读于体育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儿子能够开拓一下视野,鼓励他报名成都大运会田径项目前期筹备志愿者。放暑假的第二天,陈希翰就“到岗”了。前期,他主要帮忙辅助翻译统计参赛代表团的人数、项目等等。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后,陈希翰又转为田径项目的赛会志愿者。

“小青椒”陈希翰

“小时候也练过体育,但后来受了伤,就没有再继续练。”陈希翰说,但在“体育世家”长大的他,自然而然接受了足量的“熏陶”,他还记得2008年从电视上看奥运会,2015年在鸟巢现场观看田径世锦赛,现在能作为志愿者服务成都大运会的赛事,陈希翰觉得十分幸运。

在国际赛事中,所有400米或以下的田径赛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及使用起跑器,陈希翰和志愿者小伙伴的任务,就是快速、准确地在起跑前安置起跑器,并在部分项目起跑后迅速撤离相应的起跑器,避免干扰运动员。

“沟通每场比赛设置哪几根跑道,哪些志愿者对应负责哪些跑道,尤其是小组赛时,比赛场次多,时间紧张。”陈希翰说,大型赛事起跑器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两组线圈需要串联,放置好道次墩,而不同小项的起跑位置不同,要根据赛事安排及时抵达准确位置,不容有失。

“小青椒”们正在起点设置起跑器,9号跑道为陈希翰

作为志愿者,并非“近水楼台先得月”,身处赛场的他们能够“观赛”的机会并不多,“比如男子三级跳远的时候,现场观众特别激动,欢呼、呐喊,比赛氛围特别好,但当时我们只听见声音,赛后才知道,是中国选手夺冠了。”陈希翰说,但他太喜欢这种氛围了,为冠军选手的获胜欢呼,也为在长跑项目中被落后、套圈但仍然不放弃的选手鼓励,“有一个小组赛,一位国外运动员虽然只跑了第四,但是已经突破了个人最好成绩,她非常高兴地为自己祝贺,我们也由衷地为她鼓掌。”在陈希翰看来,这就是体育精神。

在3日晚上的男子400米决赛中,8名选手中的前6名都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冠亚军选手的成绩甚至仅仅相差千分之三秒,“成都成就梦想,这就是最好的体现。”陈希翰说。

儿子有责任有担当,已经超过父亲的预期

8月4日18点05分,当日晚间的第一场比赛开始,早在下午4点,技术官员团队到岗。采访进行到一半,陈小伟的电话响起,他起身去对接5日的公路项目安排。工作千头百绪,每天无数个电话,对接、沟通、调整,陈小伟的手机几乎一直和充电宝“绑”在一起,他说,从开赛那天起,手机、充电宝每天都要充上3个来回。

在赛场上的陈希翰,胳膊上晒出了黑白分明的印记,也黑了一圈。在陈希翰的眼里,比起抽调到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前,爸爸沧桑了些,发际线也上移了。

尽管在赛场上,父子俩难有碰面的时候,但采访时,对于陈希翰的表现,陈小伟不吝表扬,“非常满意。”陈小伟肯定地说,毕竟儿子才读完大一,但在赛场上能看到儿子有责任、有担当,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料预期。这些话,作为父亲,陈小伟并没有当面表扬,只对儿子淡淡地说过“干得还不错”,“但你可以帮我转达。”

天府融媒·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