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岁开始有养老焦虑了?而我们更想谈生命自由

11. 20岁开始有养老焦虑了?而我们更想谈生命自由

00:00
01:12:28

【 本 期 亮 点 】

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可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当养老焦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关注,站在这个话题的反面,我们更想聊聊生命自由


主要议题: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站在时间的维度,先认知到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卸掉精神枷锁,对让自己焦虑的项目,逐一攻破

在各种社会标准中,锻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灵魂


本期嘉宾

【从左到右】

赵林娜 (Linna Zhao),N2播客主理人,趋势与文化研究人

赵园园 (Chloe Zhao),N2播客主理人

张若玥 (Dorothy Zhang),养老话题自媒体人


001

寿命渐长,却越发年轻化的

养老焦虑和养老恐惧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显性的共识,就是全球范围内寿命都相较于几十年前而言,有了明显的增长,比如四十年代的人均寿命是40岁左右,五六十年代是50岁左右,而到了2021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到达了78岁,几乎多了小半个人生的生命时长。很多报道都在说全球人口的年龄仍在不断的增长,甚至到2100年,是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会到90岁。

但是,寿命增长的同时,却伴随一同生发出更多的养老焦虑。甚至,有些20来岁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关注养老问题的阵容。当然,关注长期目标是当代年轻人的成熟特色。但是如此年轻就产生老年焦虑的情绪,是否为时过早。

养老焦虑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也有很多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养老问题,或是为整个家庭在思考养老这件事的,却多为女性。社会期待也会把焦虑转嫁给女性。

关于“老龄”、“老年”、“衰老”,好像是零容忍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于年轻的状态和“美”的定义,是相对极端的。“美”好像应该是永远是青春的,它永远需要是鲜活的的,就像鲜花一样。很多关于老龄女性的评价是刻板的、甚至是负面的形容词。 

现在的女孩儿们,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抗衰老了,在“美”的领域,“初老”的年轻甚至拉到了25岁。笔者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看到过很多专业机构将35岁以上定义为“老龄/熟龄”人群,甚至25岁以上的女性都不在“年轻群体”的人群归类中。

人们对于女性不同状态的美,和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展现风貌的多元性的欣赏,还未有广泛的认知。当“美”和“青春”只存在单一维度的标准时,除了永葆青春,永远鲜活,还有其他的选择吗?!那一定会非常的焦虑,因为岁月终会是流逝的。

要非常的费力,让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一方面,外在标准要求“美”是永葆青春的,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女性要“优雅地老去”,要“接受衰老,与衰老共处”。

在笔者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中(

Wavemaker蔚迈中国与资生堂中国发布的《50+女性的9个关键词和美的倡议》

),我们采访的一些意识比较开放的“50岁以上的姐姐”们,她们都会接受和认可上面提到的心态,因为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是,实际上,她们非常的焦虑,也在非常用力地对抗着衰老,即便表面不能说。

比如我们会看到普遍保持一种不在意衰老的态度,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在脸上;比如因为要“自然”地美容,不敢明目张胆地选择医美,就需要用更多的美容产品,花更多的时间。

我们采访了一位重庆的姐姐,会说自己很淡然。然而,她的每一天一点也不淡然。我们发现她的家里有很多沙漏,时刻提醒她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

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非常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像极了天鹅,在水面上非常的优雅自在,水面下却在疯狂地划水。

无论我们有多不情愿看到衰老和养老对女性产生的莫大压力,但若要改变这样的境遇,还需要走更长远的路。


002

年轻化的养老焦虑,

究竟是哪里来的?


1,未被定义好的老年人生,让我们莫名地担忧。

当我们进入传统意义上的“老龄”,面对越来越多的“老龄”人生,我们要怎么办?

因不确定性,担心“多出来”的时光应如何度过而焦虑。当有一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时候,“未知”是会令人焦虑的、令人恐惧的,因为我们都会喜欢可以掌控的事情,但是当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和对未知的恐惧结合在一起,虽然很遥远,却会让人焦虑。它是一个像黑洞一样的、很模糊的存在。

2,在媒体上不断被放大的“老年”焦虑:

媒体上的很多内容和信息是带有焦虑情绪的,毕竟焦虑能够驱使行动和消费。比如医美、保险、养老产业,它其实一定程度上它的宣传也在提醒你,你应该去关注这件事情,并且为它做些什么。同时,透过自媒体,个人的感受会被放大,比如说老年的孤独感,身体上的疾病,心里面的不舒适感和痛苦,会以非常具象化的方式表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3,共情长辈所遇到的养老问题,产生长辈照护的压力:

因生命阶段改变,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会更容易共情父母一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去关注到上一代的焦虑和挑战。会思考,如果之后自己碰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并且,今天的60岁人群,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一个中间层,而不是要被赡养的老人,他们可能一边要去帮助下一辈,一边还要去照顾老一辈,是拥有双重压力,要顾及两端的一代人。

4,担忧老龄时期的孤独和情感依靠:

因现代人的孤独和对关系的思考,会提早去想老年时期的关系问题,也更能从公开领域的信息中捕捉老年人关系问题的报道,比如老年人逐渐增高的离婚率、老年孤独、老年人的性需求,等等。甚至开始提早对“相处一天少一天”的心态能够共情和感同身受。

5,老龄时期的价值焦虑:

很多老龄人群会面临价值感缺失的问题,会将自己的每一天排的非常满,也会因此而失眠。笔者之前采访过一位正念引导师,会用催眠的方式帮他人改善睡眠问题,对方提到吸引到越来越多的,面临严重睡眠问题的老年人,因为他们焦虑很大。比如看着身边的人逐渐变少,想着以后要需要依赖别人照顾的各种问题,担心价值感的问题。她们的焦虑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他们的终点感是更强的。

6,年轻人的经济与退休金焦虑:

经济焦虑是最直接的方面,因为生活成本和收入预期的不匹配,年轻人已然具有经济焦虑。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显性的物价上涨,与未来经济的变缓,对未来收入的焦虑开始凸显,也就给未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焦虑都是不必要的吗?不。

这些焦虑都是必要的吗?不。

但不妨碍我们获得养老自由。

003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焦虑源头,

我们如何获得内心的舒适与自由?


来想想养老自由的问题吧!

首先,站在时间的维度,先认知到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对于今日播客中的我们三人而言,我们都更在意的是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它的绝对长度,即,整个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而不是它的长度。

如果考虑当下的医疗水平,目前普遍认为75岁以后开始遇到健康的下坡路。以此来倒推,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0/55岁,男性是60/65岁。那么,我们基本上都将会有15-25年的黄金期,来开始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认知到第二黄金期的存在,是否已经治愈了一些呢?

其次,清晰界定人生“品质”的定义与分界线:

1,先想清楚自己的底线要求 – 尊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之前看到一个英国的纪录片,记录了临终病人生前的最后一段时光。有一位女士在提到最后的选择时,会一直重复的词语是“Dignity尊严”。尊严。后来,她选择安乐了,因为她接受不了别人处理她的排泄问题,她会觉得这件事是失去尊严的。笔者在看到这里时,也有同样的体会。

我们认为的养老,或者说所“期待”的老年生活,更希望能够建立在健康的寿命基础之上,来获得快乐的寿命和人生。对此,基本的要求真的是自理,并且用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在这个底线之上,如果以更简化的方式看问题,养老自由,会至少切分成两个层面:物质基础,上层建筑。

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想清楚,拥有相对来说让自己没那么焦虑的物质基础,然后再保持一个相对自由的能够自洽的灵魂,我们基本上就能够实现养老自由。

2,卸掉精神枷锁,对让自己焦虑的项目,逐一攻破

如果我们可以足够理性,也许我们可以筑起篱笆,把未来的焦虑和当下的生活切分开来。桃乐丝会梳理让自己焦虑的远期项目,尽可能拖到最底下的底,如此,至少对于焦虑的事情,都是做过准备的,在心态上也会觉得是对担忧的事情划上了对号。再比如,如果担心孤独,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抱团养老,也能够有更多的安定感。还可以针对一个核心聚焦点来去搭建社区。这样居住在这个社区的人们有共同的话题或需求,可以更好地相处和创造新的可能。

3,清楚自己需要的物质基础– 生活品质与基本责任的保障:

最基础的物质需求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项,来满足自己的对于基础衣食住行的要求。每个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一样,因而,物质基础会需要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制定。比如,有些人觉得每天泡面也可以很开心的,每天就吃面包就可以了,但也有人可能会需要每天要喝一杯咖啡才能开始正常的一天,因为这是他生活的惯性,或者有人会认为自己需要两杯咖啡,可能每个季度得去吃一次米其林。再比如,有些传统思维的老年人,还会考虑求孩子求学和结婚的问题(但如果你解放自己的思想,认可下一辈应有的独立性,就不会为此增加自己的压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基础的责任与保障,比如,确保健康险足够覆盖较高概率的医疗风险,避免家庭财产因病受到伤害,以及通过补充人寿险和意外险,在遇到意外时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4,理性看待上层建筑 – 关于终点前需要实现的人生理想

当自己老去,会对人生的终点有更清晰当认知。这个时候,一个人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比如网上风靡的摩西奶奶,启发了很多人去畅想退休以后,是否会有全新的可能,来扩展生命的宽度和层次。

这个时候,更需要思考自己的理想和心愿,实际上需要多少的资金与时间投入,以及很重要的 – 天赋,并以此来权衡和界定投入的天花板。比如如果想打卡全国的博物馆,实现的难度远低于打卡全球的博物馆;成为手机摄影师的难度也远低于需要投资六位数的相机与镜头去拍鸟。当以客观的投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心愿和遗憾时,就能更容易界定对上层建筑的投资。

5,在各种社会标准中,锻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灵魂

无论我们是否如何想要摆脱,我们都生活在各种社会标准中,告诉我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但无论一个人是内求还是外求,还是认为自己怎样都好,很多时候没有一个绝对答案,但是,养老自由的前提是灵魂自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去过令自己舒适,而不是令他人舒适的生活。

回归最本质的最纯真的一面,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追求自得其乐,可以为了自己去尝试一些有遗憾的事,甚至可以去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没有人能代替自己做决定。

最后,我们想说,每个灵魂都不一样,而人生也是一个不断的与自己和解以及不断的自洽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上,获得自由。


感谢大家聆听本期的N2播客,我们下期见。

记得一键三连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96630896

    真的,我也开始有养老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