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绘科普】受伤时,身体如何感知“痛”?

【漫绘科普】受伤时,身体如何感知“痛”?

00:00
03:13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疼是一种自我保护

人的一生中,无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疼痛。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类就一直研究疼痛为何物。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疼痛只是一种情绪,和愤怒、忧伤是一回事,完全是心理上的,与躯体关系不大。

但经过几千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痛觉并不如先哲们说的那样简单,它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体验。

本期,《生命时报》带你痛觉产生的全过程。

审核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

本文作者、编辑|徐文婷

绘图|马宏亮

痛觉的产生

痛觉感受器是人体痛觉产生系统的始发站,其本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遍布全身。

皮肤和黏膜中的站点密度最大,其次是肌膜、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脉管壁等深层处。

内脏被膜、腔壁、组织间的站点密度最小,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不同部位疼痛敏感性的差异。

当机体遭受一定程度的物理性伤害、化学性伤害,或发生炎症时,受损处会释放出致痛物质。

以针头刺伤手指为例,破裂的组织细胞会释放出钾离子;伤口处的免疫细胞为抵御病菌入侵,会释放前列腺素、组胺与缓激肽;神经纤维释放出P物质。

痛觉的传递

这些致痛物质都可以激活痛觉感受器,令其投入使用。

这时,受伤信息将化身为乘客——电信号,经延髓、中脑、丘脑等站点,最终抵达终点站大脑皮层。

当乘客到达脊髓区域时,脊髓会立即产生另一种信号。沿着脊髓传出神经,传导回引起疼痛的部位,触发肌肉收缩。

痛觉的反馈

于是,手在被刺伤时会立刻下意识缩回,这种反射有助于避免持久的损害。虽然这一过程没有脑部的参与,但几乎与痛觉的产生同时发生。

当乘客抵达大脑皮层终点站,解码员脑细胞会对它的来源进行追踪定位,形成痛觉和情绪反应。

人体内有痛觉产生系统,也有痛觉抑制系统,通过削弱或中断疼痛的产生过程,实现自我镇痛,缓解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等。

身体磕碰之后,轻揉受伤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就是这个道理。

- 完 -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促使机体迅速避开或除去损害。但另一方面,痛觉作为警报也有其局限性。

当癌症患者出现疼痛时,可能发展到了后期,为时已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来说是一种折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