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年展
CHENGDU BIENNALE
备受瞩目的“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开幕已过半月,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包括架上绘画、综合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全类别、多元化的精彩艺术作品吸引着各地的观众。
2023成都双年展诠释了当代艺术与现代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等历史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引领观众进入一个触动内心深处的艺术体验之旅。
今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角落,这是成都双年展“未来考古”版块几个具有庭院元素的作品,在天府美术馆A区。
彭薇作品赏鉴|房间和塔,我们都需要“故事”
众所周知汉字有间架结构,其实这个概念多少和中国传统建筑有关。
梁与梁构成“间”,桁与桁构成“架”,在古代,建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贵族盖房子根据身份具体到几间几架,都有明文规定。
2023成都双年展上,彭薇的几件作品,感觉间架结构蛮明显的。
在展数量虽然不多,形式却比较丰富,有绘画,也有影像,尤其在影像作品《塔的黄昏》里,通过动画,我们还清晰地看间架的“拆”与“建”。
而她的作品,不仅有建筑,还有人,人与建筑结合,便有了叙事性。
一圈看下来,感觉几件作品几乎都与婚恋有关,神奇的是,建筑呢,不仅是故事的容器,也像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
比如这件《大房间1》,从左边往右似乎可以看成是婚恋关系的递进,依次是思春、成婚、鸡娃、婚变、闺怨,当然这只是笔者作为观众单方面的想象,并不代表艺术家和其他观众的看法。
但我想说的是,正是有了这些间架结构和建筑形态,使得艺术作品有了多元的观看方式,每个窗户都是一部“电影”,整个建筑连起来看,又可以讲个“连续剧”。
在《塔3》里面也有点这个意思,它更像是一个关系的轮回,只不过前者是横着看,后者是竖着看。当然故事都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因为建筑的隐蔽性,仔细观察还总能有点别有意味地发现,比如《有故事的房间35》。
屋顶上的女子手拿团扇,上面写着“彭薇”,这是否就是艺术家本人的形象呢?她在上面看见了什么呢?是不是稳坐上帝视角呢?
难说。
所以,推荐大家看完现场的影像作品,建筑、人、光影动起来,故事更好看。
比如这件《生之花》,先是树下长了一朵花,女子入画,花上长出了娃娃,男子入画,娃娃凋谢,又变成了一株花。
为什么呢?你可以激发出无数种想象。
这些影像还有个特点,在结束的时候,都会变成一幅画,感觉艺术家想让大家从这个动作中抽离出来,回到当下,从而进行现实的思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