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讲到,康熙对儿子们关爱照护的同时,也给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规划,让儿子们都受到全面良好的教育。清代的皇子教育到在康熙时代形成了系统而严格的体系,包括文化课、体育课和西方科技课三大部分。
我们先来看文化课,康熙规定,每日寅时,就是现在凌晨的三点到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皇子们就要开始到书房去学习了,一般是学生要先到,师傅们会晚一点来,是卯时(就是早上5点到7点)入直。师傅到达之后,就开始教授知识,先学习满文和蒙文,再学汉文。一般是一直学习到中午一点左右,一天的文化课学习就算结束了。再此期间,康熙帝还不时来对儿子们功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比如有一次午后他处理完政务就来到书房,从旁边的几案上随手抽出十几本书,让师傅随机翻开挑出一段,令各位皇子诵读,并讲解其中的含义,看他们读得顺不顺、理解得是否到位。针对有的皇子理解得不够好,康熙表示自己小时候读书,都是每段读120遍,这样才能透彻理解其中的义理,读少了不行。师傅顾八代提出,皇子们都很聪明,读120遍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读个几十遍就差不多了吧?康熙不以为然,觉得必须读120遍。
同时,康熙还主张学习贵在坚持,就是每天都要读书,不可稍有荒废。根据他的规定,一年当中,只有除夕那天下课会稍微早一些,还有春节当天休息一天,再就是每个儿子过生日的那天,他可以休息一天,此外就基本没有别的休息时间了,大家看这个学习强度是不是比我们现在的孩子辛苦多了?不但没有周末、少有节假日,而且很难说啥时候能够毕业。因为康熙坚持终生学习,皇子们即便成婚之后,都搬出紫禁城去分府居住了,康熙帝也要让负责这个儿子的老师跟着儿子一起搬到他府上去,同住,同吃,方便随时指导他的学业。所以啊,古人常说“朝夕苦学、寒暑不断”,真的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起码清朝的皇子是这样的。
文化课之外的第二类课程就是骑射课,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体育课,一般安排在下午。上午久坐学习的皇子们吃点东西之后,下午就要开始练习骑射来舒展筋骨了。在皇子们的书房之外就设有射箭场所,还有一些室内的射箭场所,是供雨雪天气时练习射箭的。康熙也会不时来检查儿子们的射箭情况,命令儿子们同时射箭,看谁的射中率高,有时候自己还亲自参与示范,给皇子展示一下老父亲的本领。
当然骑射的练习不能只在宫苑之内进行,康熙还经常给儿子们创造实践的机会,他每年去木兰围场行围,都会带上一些皇子同去,让他们在打猎中锻炼骑射本领。当时在宫廷任职的的法国传教士张诚,就在日记中记录了康熙三十一年夏天他跟随皇帝塞外行围的见闻,他说这次皇帝共带了7位皇子在身边,在此后的整整一个月里,这些年幼的皇子整日策马扬鞭、弯弓射箭,几乎每天都能捕获几只猎物。其中最小的皇九子胤禟当时只有九岁,而且是刚刚生病初愈,皇帝就赶快叫他来参加打猎,而且这孩子首次出猎就射中了两只鹿,后来他们又围住了一只大熊,这个熊很是凶猛,有一只猎狗当时由于跑到离熊很近,被大熊给撕咬烂了。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康熙帝下令皇九子用滑膛枪向这只熊射击,把熊射伤,然后在大熊逼近的时候射出一箭,将其致命。大家看,康熙帝对儿子们的勇气和骑射的本领不仅是从小培养的,而且要在实践中锻炼。
清朝留下了不少射猎图,反映了皇帝和皇子们在崇山峻岭中骑马射箭的英姿,大家可能看到这些图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夸张,感觉好像满山都是鹿啊、熊啊、老虎啊,供皇族们射猎,我看过的一幅图里甚至出现三只老虎,我当时也怀疑那个时候的生态坏境真的这么好吗?不过,我们来分析一下清代皇帝喜欢围猎的历史背景,可能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这一现象。清代入关后,随着疆域的逐步稳定,战争越来越少,承平日久,八旗将士的战斗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皇帝就利用围猎的机会来锻炼旗人的骑射和作战能力。
有学者指出,清朝皇帝的围猎行动和打仗具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从北京出发之后,一路的安排布置,包括队伍的前进和断后,各类物资的供应,京城奏报的接收和批复,沿途的安营扎寨,到达围场以后的哪部分负责外围、哪一部分来负责内围,大家分工的同时又要紧密配合,才能把野兽都驱赶到皇帝所在的山坳里,然后皇帝才可以轻松的掏出一支箭来将其射中,然后跟随在一边的史官就可以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又射中熊一头、虎一只。大家想,皇帝一旦掏出箭来,那肯定得箭无虚发啊,即便没射中,也不能记载啊。不过,之所以能够射中,一方面是清朝皇帝和皇子们一直注重培养勇猛的精神和熟练的骑射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这是清朝皇帝喜欢围猎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让皇子皇孙从小就参与围猎的重要原因。从中锻炼他们的体魄和胆量、骑射技能、以及彼此的协同配合能力。
当然,如果遇有真的战争,康熙也会不假思索地让儿子们参与,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比如他在亲征噶尔丹时就给皇子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康熙第一次亲征时带了大阿哥胤禔(zhi)、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共5位皇子,其中最小的七阿哥刚刚16岁,就跟着父亲上战场了。康熙把他们安排在八旗的各大营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塞外征途当中,他们和普通官兵一样风餐露宿,不得享受任何特殊照顾。
那康熙皇帝给儿子们开设的第三类课程就是科学课,这是他的皇子教育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也大大超出了其他封建帝王对后代的培养标准。我们前边讲了康熙自己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让当时宫廷中的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张诚等做他的老师,教授皇帝数学、几何、天文、物理、地理、医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康熙皇帝不仅自己学,也让儿子们一起学,学完之后和他一起讨论、实践。比如雍正即位后就曾回忆说,他做皇子时,有一次赶上日食,父亲康熙就亲自带着儿子们用仪器观测日食,让他们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也出现了日食,当时康熙正在亲征噶尔丹途中,他就命令太子胤礽在京城观测,把观测的结果报告给自己,然后和自己观测的情况做对比,看看不同地方观测到日食过程的时间差。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在视察通州河堤时,指导7位皇子用仪器测量土地,并给他们讲解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康熙还根据儿子们不同的特质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比如他发现皇三子胤祉学几何很有天赋,就先是亲自教这个儿子几何学,后来又命传教士教他,让胤祉成为皇子中的一个小几何专家。
在这样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训练之下,康熙的儿子们都很出色,可以说是个个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应该是让老父亲觉得很骄傲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用尽心思把儿子们都培养得这么好,但是他们却没有相互扶助,想着帮助父亲把国家治理好,让祖宗基业发展壮大、长治久安,相反的是,随着儿子们一个个成年,为了争夺储位,他们之间开始了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甚至自相残杀,上演了所谓“九子夺嫡”的惨剧,真的是让老父亲情何以堪。那有关皇子们的夺嫡斗争我们将在下一集给大家讲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