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新加坡遭殃?为何李显龙对中美博弈的山雨欲来忧心忡忡?

中美对抗,新加坡遭殃?为何李显龙对中美博弈的山雨欲来忧心忡忡?

00:00
09:31

2000年,新加坡和美国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补充协定》,这一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将新加坡的樟宜港提供给美军使用,从此樟宜军事基地成为东南亚地区美军从菲律宾苏比克湾撤走后,美军在东南亚开辟的第一处航母驻泊基地。

作为综合国力鹤立鸡群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时至今日除了11个航母战斗群常年游弋在四大洋之上,29万海外驻军,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共374个军事基地,控制着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

在美军基地遍天下的情况下,233个国家和地区中设有美军基地并不稀奇。而一旦上了美国的贼船,虽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毕竟国际社会也是打狗还要看主人,但却不得不承受着利益被美国捆绑,风险与美国共担的尴尬局面。

毕竟,美国虽然有钱,但不做慈善,想要获得美国带来的安全感,就必须付出更重要的东西,比如金钱,比如尊严。当然,即便你掏心掏肺也不代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高枕无忧,除了某些不拿美国当霸主的国家,同是美国附庸的国家可以随时辣手摧花,美国关键时刻总拉稀的掉链子传统,也必然会让美国的附庸们如履薄冰。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与美国“同舟共济”,看起来并不是一个高明之策,毕竟以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区位,随便躺平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活得潇洒滋润。

但弹丸之地的国情,注定了新加坡根本不可能自成一系,只能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且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让区位得天独厚的新加坡,注定被各方势力所觊觎,新加坡是真正的“成也马六甲,败也马六甲”。

所以,为了生存,新加坡必须有靠山。而放眼全球,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蒙古依靠的大树,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而之所以是美国,根本原因在于特殊的历史轨迹,让新加坡是华不亲华,身在东方心在西。

虽然新加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世纪,但在海洋文明极其不发达的古代,地处大陆边缘之外的新加坡根本不值一提,直到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纷至沓来,新加坡才逐渐为人所知。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来福士代表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并设立贸易站,标志着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随后发展成为转口贸易商埠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新加坡成为自由港后,很快吸引了周边各国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移民的涌入,移民的涌入,使新加坡空前繁荣,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

二战爆发后,日本在1941年12月占领新加坡,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新加坡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再加上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防止大英帝国死灰复燃,积极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于是新加坡逐步脱离英国掌控,并于1959年成为英国的自治邦。

1963年9月,新加坡和马来亚、沙巴及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但由于税收分成、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矛盾等问题的不可调和,新加坡在1965年被马来西亚驱逐,不得不自立门户。

被迫独立后的新加坡,对内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马来西亚供应,对外失去了英国的军事保护,又因为身在咽喉要地的区位,更重要的是无论马来西亚还是印度尼西亚都是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新加坡的国际环境可谓风雨飘摇。

而放眼世界,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美国更是公然入侵中南半岛,与中苏进行着短兵相接的惨烈厮杀。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想要生存,只能选择大国做靠山,而在中美苏之间,海上力量强大的美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美国作为影响力遍布全球的国家,为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也迫切需要掌握马六甲海峡这样的咽喉要地,而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自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会功夫”,于是美国和新加坡一拍即合。

从60年代至今,除了80年代因为新加坡新闻管制导致的波折,美新关系始终如胶似漆。毕竟只有美国这样的靠山,新加坡才能不惧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觊觎,而美国也通过与新加坡的沆瀣一气,维持了在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影响力。

应该说,对于新加坡而言,这是最好的结果,毕竟虽然美国关键时刻往往指望不上,但毕竟鹤立鸡群的实力摆在那里,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根本不敢有非分之想。

但问题是,新加坡虽小,但结交的,都是英大英帝国、美国这样的大国,影响的也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今天的日韩两国,之所以对美国俯首帖耳,让往东不敢往西,让抓狗不敢撵鸡,除了本土之上的几万美国大兵,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牢牢控制着马六甲海峡,也就是遏制着日韩两国的经济命脉,可以说只要美国不开心,日韩两国分分钟当场去世。

虽然日本也尝试着和俄罗斯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甚至不惜和中国抢生意,但随着美俄对抗的升级,日俄关系剑拔弩张,日本只剩下追随美国一个选择。

对于日韩这两个早已没皮没脸的国家来说,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根本不足为奇。但中国不行,虽然有中巴经济走廊的另辟蹊径,有俄罗斯和中亚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有中缅陆海通道的尝试,对打破马六甲困局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海运因为其运量等优势自然不可取代,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必然继续受到马六甲困局的影响。

这决定了新加坡必然会成为中美博弈的核心之一。要知道,虽然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划定的所谓“第一岛链”更让我们窒息,但只要解放宝岛,彻底解决祖国完全统一问题,所谓的“第一岛链”将不攻自破,但新加坡却搬不走,必须面临着中美拉锯的深刻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人为主甚至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的新加坡之所以与新中国距离遥远,甚至与岛内的跳梁小丑们暗通款曲,除了美国的影响,更因为新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的外向型经济对新加坡产生了巨大冲击。

所以,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加坡与我们的关系更加生硬,相反与美国的关系更加亲近。

但问题是,中国绕不开新加坡,新加坡同样避不开中国。毕竟随着新中国的实力的不断增强,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美对抗的阵地也就从中国周边逐渐转移到新加坡附近。

所以李显龙才会对“山雨欲来”忧心忡忡,因为就像不断逼近的山火或者洪水,这是肉眼可见的压迫感。而一旦中美博弈的阵地与新加坡国土完全重合,新加坡的结局必然是满目疮痍。

而在中美将帅见面之前,中国绕开马六甲海峡的一系列方案已经开始,相比于国土狭小的日韩,中国有更多选择,这是新中国削弱新加坡的最大底气。

概括来说,新加坡几十年的逍遥,和美国有莫大关系,在美国横行全球的时代,一荣俱荣的新加坡可谓春风得意。但当美国鹤立鸡群的局面被一步步打破,新加坡的好日子也必然也开始了不可避免的倒计时。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当美国的势力被逐出东南亚甚至亚太,新加坡与我们的关系也不可能回到从前,毕竟没有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新加坡的价值也就不值一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