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金凤纹帔坠:命妇之特赐,嫡妻之例服

博物院丨金凤纹帔坠:命妇之特赐,嫡妻之例服

00:00
04:24

说到凤冠霞帔,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不管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我们的想象里,凤冠霞帔都与洞房花烛相联结,代表着一段姻缘的缔结。随着近几年汉服热的兴起,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代人的婚庆场合,成为人们心中传统中式婚礼的标配。

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文物就和霞帔有关。霞帔的形制是两条狭长的布帛,妇人穿戴时从颈后绕过双肩垂于身前。为了保证霞帔在穿着时不会随意移动,需要在霞帔底部系上一个压脚,使其平整下垂。这样的压脚,名为帔坠。

多为丝织品的霞帔不易保存,以金、银、玉为质的帔坠却不是。河南博物院馆藏有一件出土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顺阳王墓的金凤纹帔坠,做工精美、保存完整,让当代人也能一窥明代早期的霞帔饰物之精美。

金凤纹帔坠,金器,明代前期文物,高10.4厘米,重66.1克。1970年河南省上蔡县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顺阳王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金凤纹帔坠的外轮廓为扁桃形,似水滴状,中空,两面纹饰相同,中部饰展翅欲飞的凤凰,其四周以祥云环绕,边部为三角海水纹及点状三角纹。采用透雕、錾刻、锤鍱、压印等相结合的工艺,较大面积的主题纹饰运用透雕的方法处理,凤凰、祥云、海水纹的局部则细心錾刻,使得画面虚实相间,更加富有层次感,把传说中的凤凰塑造得栩栩如生。帔坠顶端有一穿孔,用以穿系佩挂。

左:宋宣祖后画像中所佩霞帔角下系着的帔坠 右:明•朱佛女画像中所佩霞帔底端的帔坠

霞帔作为我国古代妇女的帔服,出现在南北朝,隋唐时盛行,宋代被列入礼服,明代继承发展,属命妇之特赐。因其美如彩霞,故名霞帔,又名“霞披”“霞帛”。

在服饰制度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按照“大礼可摄胜”的传统礼仪,平民女子只有在正室新婚当天,可以向上越级,按九品命妇的礼服标准穿着凤冠霞帔,俗称“借服”。

《清稗类钞》中提到:“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明末小说集《醒世恒言》中也有“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的描述。

虽然平民女子所能穿戴的凤冠霞帔,在款式和用料上与宫廷贵妇真正的凤冠霞帔相去甚远,但它是身份的外在表现形式,代表着女子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蕴含着人们对阶级跃升的渴望。

据河南博物院馆员邵丹介绍,霞帔及其帔坠作为礼仪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身份、地位、等级的一种标志。北宋时期,凤冠霞帔作为皇后常服已列入舆服制度,明清霞帔也多与凤冠组合在一起。

明代后妃的霞帔及其帔坠在颜色、质地、纹饰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霞帔、帔坠作为命妇的礼仪服饰,也随着品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明代一品至五品命妇的霞帔上缀金帔坠,六品、七品缀镀金帔坠,八品、九品缀银帔坠。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公侯及一品二品命妇的霞帔绣翟纹,三品四品绣孔雀纹,五品绣鸳鸯纹,六品七品绣练鹊纹。

该帔坠的主题纹饰是古代传说中的凤鸟,且纹样的使用与墓主人的身份相适应。凤是凤凰的简称,中国历代凤鸟纹饰,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到了明清时期,凤的基本形式已趋于固定,即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并且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腾云、翅如仙鹤。其中“团凤”图案的造型模式表现出了明清时期特有的装饰风格。

它不仅反映了明代金器制作工艺的水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明皇室的厚葬情况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之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是研究明代等级制度和服饰制度的实物例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