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负面情绪】想哭就哭,不要该哭才哭 ——情绪的伪装者“刻奇”

022【负面情绪】想哭就哭,不要该哭才哭 ——情绪的伪装者“刻奇”

00:00
08:59

【负面情绪】想哭就哭,不要该哭才哭——刻奇





【负面情绪】 06 不能为了对抗羞耻,而变成不知羞耻的人 |羞耻

【负面情绪】 07 想哭就哭,不要该哭才哭 |刻奇

【性格总论】 01 情商高的人,不会拿性格当借口 |性格分类

【课程复习与答疑】


当你听完今天的情商课,这就表示,你已经听完了我们情商课的第一章了。也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怎么样去认识我们自己的情绪。接下来,从下一堂课开始,我们会讲的是“性格”。如果知道了情绪,却不知道性格,那就好像“知道每一天的天气,却不知道这个地区的气候”,是一样的事情。


所以,听完今天的课,我们会自然进入下一章:怎么样来认识自己的性格?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讲的事情,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绪给愚弄了。我们要介绍的这个情绪,叫做Kitsch——刻奇。刻是“刻薄”的“刻”,奇是“奇怪”的“奇”,这是我们从发音方面,所翻译过来的。


为什么要介绍刻奇Kitsch这个情绪呢?因为我们不想要被自己骗,我们不想要被别人骗。而刻奇这个情绪是来自于,不管是我们对自己人物的设定有一种假想,被这个人设所绑架之后,我们觉得在某些状况之下,我们一定要表达出某一种情绪;或者,是被这个社会给集体绑架,乃至于集体催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很有可能是假的情绪。我们既然要认知自己的情绪,就要认出来,什么情绪是真的我们的情绪?什么是假的情绪?


我念小学的时候,被选为毕业生的代表。代表全体的毕业生致答词,也就是发表一篇演讲,来感谢这么多年下来,学校里的老师,还有同学们。你听到这里就可以想象,发表这篇演讲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全校的老师跟学生抱头痛哭成一团,非常的煽情。我现在讲到这里,光是回想当时的情景,都依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可是,一定要做到这样子,才算是完成了我们的责任。我完全相信,当我在发表这篇演讲的时候,在座的很多同学就算是有流眼泪,心里面可能还是会偷偷地翻白眼,觉得是“被大家的情绪所感染了,不得不哭”,或者当时群体的压力,造成“不得不哭”的压力。


如果在毕业典礼之后,回到家里面冷静下来,回想刚才的情景,觉得那个眼泪是假的,就是一种刻奇Kitsch,那就是一种在群体催眠,或者是群体压力之下,自我愚弄的情绪,是一个假情绪。可是不可否认,也有的人是真的情绪。TA真的好喜欢学校的同学们,TA真的好感激全校的老师们,那那个眼泪就是真的情绪。所以各位可以回想一下,在毕业典礼当中,你所流下的眼泪“是真的吗?”还是“是一种刻奇Kitsch?”


当我们流露出某一种情绪,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我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一下,“这个情绪真的是我的吗?”还是“是自己被自己给骗了?”


刻奇Kitsch这种情况会发生,有的时候是跟我们的人物设定有关系。我们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就会在那个压力之下,表达出某一种情感。毕业典礼当中,我们把自己设定为“充满感恩之心的毕业生”,我们就会觉得“要好好的哭一场,才能表达我们对学校的感激之情”。一样的,在葬礼上面,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要对这个过世的人充满了怀念,充满了悼念”,我们也会觉得“应该要留下感伤的眼泪”。


我们会基于社会的压力,感觉在某一些时刻,我们要表达出适当的情绪。这个适当的情绪,未必是我们真的情绪。可是没有关系。有的时候我们只想做一个合群的人,只不过,我们不要被自己给骗了,以为那个情绪是我们真实的情绪。


因为这当中潜在着一种危险,如果我们过度地习以为常,把这种情绪当成就是我们理所当然的真实的情绪,渐渐地我们就会失去“辨认我们情绪真假”的能力我们会被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角色所绑架,而流露出不符合这种身份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失态了。


讲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有点好笑的例子。有一群小朋友,他们参加过同学的生日典礼,他们知道生日的时候呢,要切蛋糕和吹蜡烛。可是这群小朋友,他们没有参加过别人的葬礼,这很好懂,因为小朋友人生经历有限。结果有一天,他们参加长辈的葬礼的时候,看到葬礼上面也点了蜡烛,他们一看到蜡烛,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是生日派对”,就就立刻拍手,唱生日歌。几个小朋友在长辈的葬礼上面拍着手唱“祝你生日快乐”,这当然是非常奇怪的景象,大家都为之错愕。可是你想想看,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他们没有见过葬礼上面的蜡烛,只看过生日典礼上面的蜡烛,所以,一看到蜡烛就立刻拍手唱歌,很正常啊。


一样的道理,在葬礼上面,有人哭不出来的时候,会去请专业的人士来哭,这个景象难道不是更荒谬吗?没有那么悲伤,哭不出来,请陌生人付钱给TA,让TA来哭。这种种夸张的表现,都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社会角色所绑架,我们觉得有压力,要表达出那样子的情绪,这当然就是一种刻奇。


刻奇最可怕的境界,是有的人被自己催眠之后,表达出了假的情绪,而且还被自己这个假的情绪给感动了。越感动,就越表达;越表达,就越夸张。我相信你去过一些人家里,说不定你自己家里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在所有的沙发椅上面,都套上一个塑胶套。套塑胶套的人觉得“这很正常啊!我新买的沙发不想要弄脏,所以我在上面套一个塑胶套。”你知道每个人到你们家里面,坐在这样子一个套了塑胶套的沙发上,TA都无法感受到这个沙发的任何质感,TA就只能够感觉到,自己坐在塑胶套上面。Kitsch刻奇这种情绪,就是我们在情绪上面套了一个塑胶套,而我们还以为,坐在塑胶套上面的感觉,就是坐在这个沙发上应该有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就根本感觉不到这个沙发,到底是布料的,还是皮料的?如果是皮的,是有毛的,还是没有毛的?我们完全都不知道。所以,一旦习惯了刻奇这样子的情绪,我们也就会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表达,形成了一层障碍。


我们的情商课,鼓励大家要追求的就是真实的情绪,而不是自我愚弄、自我催眠,乃至于被社会所绑架的情绪。所以在今天的课程的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做这个小练习。就是我们来回想一下,在印象当中,我们有哪一次的情绪表达是“如果旁边完全没有别人在看,我们其实会有不一样的情绪的”?回想一下这样子的经验,把它写下来,在留言当中告诉我们,看看大家是不是都经历过这样子的刻奇时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菜菜brita

    刻奇这个题目,真让人感触。刻奇情绪之所以会产生,说白了就是太介意别人的眼光,不想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但反过来思考🤔,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表现得很合群,渐渐就变成事事从众、随大流的人,根据自己的人设交出对应的情绪功课,犹如一切都发生在别人预设的模式之中,人岂不是变成AI机器人了?!不能心甘情愿表达自己,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反正我很清晰,自己内心有一团为自己燃烧的火,任何时候都不会让它被别人熄灭,只能由我本人控制火候的大小和开关。人呐,圆融归圆融,活得漂亮才是真~

    13671092tkp 回复 @阿菜菜brita: 复制到便签 时时看看

  • 行者370

    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戏”,要理解刻奇这个概念,可能用演员和角色来类比就很清楚了。所谓入戏,那就是一种刻奇,而所谓没有演技,那就是一种真实嘛。 在“上官文露名著精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听到一段话,说“这个世界无疑是虚伪的,人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而是活在各式各样的标签和约束下。但当夜幕降临,内心深处潜伏的妖魔鬼怪都会一起涌出,在旅馆这样一个临时的住所,人们也获得了一种临时的身份,他们才能在片刻之间歇斯底里地释放真正的自己,去正视无法被世界接纳的另一个自我。”或许这可以当作一种找回真实自我的尝试吧。旅行,可能也因此而多了一份意义,发现真实的自己。

    可可糖_qs 回复 @行者370: 你写的很好

  • 白卡3

    最近的情绪控制状况良好:没有刻意迎合别人,尽量真实表现自己的情感。但却有朋友问我,今天是不是不开心啊。听了今天的课,突然明白,以前的自己时时刻刻在营造“热情友好”的形象。当然这种目的本身并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带给我太大压力,让我在团体中不自在。发现真实的自己,其实是清醒淡漠的,认识自己的感觉真好。

    美丫的小心肝 回复 @白卡3: 有时真的是怕失去,失去朋友,失去爱情,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但是真正喜欢我的,不管我的缺点是怎么样,都是能够接受我的吧。

  • 萧璜

    刻奇,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交行为呢?是一种对别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表达?还是我把刻奇和共情混淆了?希望这周的问答时间可以分享一下刻奇和共情的分界在哪里,以及如何在与他人共情的同时避免刻奇行为?

    小林x80 回复 @萧璜: 刻奇更多的是场景给予我们的压力让我们不得已那样做。而共情则更多的是我们主动的去参与去体会别人的感情并去回想自己的相似经历。

  • 糖糖薄荷_hm

    是的,肯定是有的。“刻奇”也让我想到“客气”,是情绪上的“客气一下”,并非我们的真实感受。自己反而还被这种情绪感动自己。我想到一种情况,“单相思”,你为他默默地做了很多事,心里美滋滋的以为,这样他会感动,会爱上我,结果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感动了自己,他还觉得你很奇怪。这是不是一种刻奇呢?

    米未MeWe 回复 @糖糖薄荷_hm: 这个解释非常棒

  • 萧璜

    昨晚听过这个之后一直在思考刻奇这件事,其实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刻奇是笑吧,在比较大的会话圈里,当大家都在笑的时候,自己不笑好像就是不合群或者不够有幽默感。我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外语环境中,常常有语言或者文化上的障碍,导致对大家的笑点不能即刻感受到,可是如果追问的话又怕打扰了别人的性质。对于这个概念理解有限,不知道对不对。也想要问一下,在周围人都在展示同一种情绪(大部分时候是在笑),自己却不太理解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处理呢?

  • Aileenshaw

    这节课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一个知识,叫角色失调,就是说不是每个人,也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且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比如,在葬礼上唱生日歌的孩子们的行为,就是他们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没能满足大家的社会期待,造成了角色不清。还有教师的社会角色,既要扮演权威者,有需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很容易造成角色冲突。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度最重要。

    MissSheep299 回复 @Aileenshaw: 是社会期待,是的! 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期待,而不是自己需求。

  • 啾唞嘛嘚丶

    我退伍的时候看见其他战友抱着另外的战友痛哭就感觉自己就必须哭一场!我想这就是刻奇吧!

    方49金 回复 @啾唞嘛嘚丶: 感觉有的人说的是不自知的刻奇情绪,而我理解是刻意的刻奇情绪。就如同你说的这个例子难道不是刻意的想去假意的哭泣吗?

  • June_jvs

    舍不得听,因为一下子就没了

    听友111495447 回复 @June_jvs: 你俩真可爱

  • 听友85858747

    想问一下康永哥,本期节目是想告诉我们要“避免进入刻奇状态”还是“能够识别刻奇状态”?如果是前者,如何处理“因与大众不同情绪而陷入的社交危机”? 我觉得我一直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情绪,只是很多场合不得不表现出老师和领导希望看到的情绪。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会表现出爱校、向上的情绪,但是我会觉得不舒服、恶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表达自己真正的情绪吗?

    海龙_h3 回复 @听友85858747: 我觉得自己明白这不是自己真正的情绪就好了 我觉得康勇哥说的是不要把这种不是自己真实的情绪 错认为是自己真实的情绪 我苦恼的是 我连这种假的情绪都很难表达 因为感觉太假 就算姥姥去世也没有掉下一滴眼泪 虽然那时还很小 但我觉得真实的原因是确实和姥姥没有感情 当然那时也受到亲属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