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百道工序一支笔

6-28百道工序一支笔

00:00
05:01

百道工序一支笔

半月谈记者 魏 飚 王 皓

“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白居易曾这样描述古人制笔工序之繁复。一支毛笔,百余道工序,凝聚着千百年来一代代制笔人的工匠精神和文化情怀。

一支毛笔写千年

毛笔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笔头大多是用兔、羊、鼬、狼等动物的毛制成,笔杆则用竹或其他质料制作。

中国毛笔之最,素有“南湖北绛”之说,南湖指浙江湖州,北绛即山西绛州。产自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的绛笔,历史悠久,造型古朴,制作工序繁复多样。

新绛县古称绛州,自隋代建州城算起,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文荟萃,因盛产文房雅器而闻名。至北宋初期,绛州制笔业达到鼎盛,贵为历代朝廷贡品。

其后千余年间,绛州历代制笔艺人不断改进创新,技艺日臻成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绛城内笔墨作坊有100余家。

1949年至1958,新绛县政府将各个笔墨庄合并组建了文具印刷厂。1961年,笔墨组从中分出,成立新绛笔墨社。1971,笔墨社又并入新绛工艺美术厂,1975年产量近80万支,出口量近70万支,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新绛县的老城里,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巷,名叫中城巷。这里过去是新绛县的笔墨一条街,如今仅存有“積文斋笔墨庄”和“于良英笔庄”两家百年纯手工绛笔制作工坊。

一支笔工序百余道

一支看似简单的绛州毛笔,能尖能圆,能方能滑,提捺自如,收拢随形。百道工序凝为一笔,这背后是历代制笔匠人智慧的结晶。新绛县制笔匠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支羊毫与猪鬃制作的兼毫笔有86道工序,狼毫、紫毫制作的麻胎笔有120余道工序。一批毛笔从原材料到成笔,需近一个月时间。

“每一道制笔工序都容不得半点着急,每个环节都考验着细心和耐心。”積文斋笔墨庄绛笔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喜婷介绍,纯手工制作的積文斋毛笔,主要由水活和干活两大工序构成,主要包括挑羊毛、撕羊毛、沤羊毛、掇皮根、打尖、齐羊毛、断麻、打麻条、晾笔头、绑笔头、拢笔等。有些工序需要手艺人凝神屏息连贯完成,否则,一不小心,整理好的笔毛就会被衣襟或微风带动散开而前功尽弃。

37岁的于永杰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笔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于良英笔庄传承人。2001年起,于永杰便跟随爷爷于良英学习绛笔制作全套技艺,学艺历经8年。“我们每支出手的毛笔都要达到毫尖、锋齐、型圆、刚健。”于永杰说,“在此基础上,每支毛笔还要达到‘头锋要清、二锋不空、三锋平整’的最高制作工艺。”

一代代接力传承

今天,使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对于一代代的传承人来说,他们不愿意看见毛笔的消失。因为毛笔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割舍的记忆。

于永杰认为,目前绛笔制作技艺传承面临三个难题:一是工序繁多,学徒生涯复杂漫长;二是传统制笔原材料较贵;三是传统制笔行业经济效益低,新型制笔行业对纯手工传统制笔行业冲击较大。如何提升传统制笔技艺,超越新型毛笔?他为此一直在孜孜探索创新。

从事绛笔制作30余年的张喜婷不断改良传统制作工艺,用景泰蓝杆、绿玛瑙杆等替代传统的竹竿,用獾毛、艾鼬毛等代替传统的黄鼠狼毛。为了不让祖传手艺失传,张喜婷将绛笔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媳赵苏梅。

“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不少人对笔墨纸砚等感兴趣。每年我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展会的邀请,这是推销宣传绛笔的好平台。”赵苏梅表示,老一辈艰苦创下来的近百年老字号,需要一代代薪火相传。

(编辑:李建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