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Op.47) 第二乐章 (钢琴、小提琴 纯享版)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Op.47) 第二乐章 (钢琴、小提琴 纯享版)

00:00
14:35

在贝多芬的10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最著名、也是最被经常演奏的是第五号“春天”和第九号“克莱采”这两首,这不仅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标题,更重要的是这两首乐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成熟的创作手法和人文精神,而且它们的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Op.47),A大调,是他所有小提琴奏鸣曲中技巧表达最出色的一首,也是小提琴奏鸣曲形式表达的巅峰。

这首作品是贝多芬专为当时英国著名小提琴家布林格托瓦(1780—1860年)而作。布林格托瓦9岁时就展示出惊人的才华,这首作品作于1803年5月,作成后,于5月24日由布林格托瓦首演,贝多芬本人亲自伴奏,后来贝多芬将此曲又改献给布鲁塞尔的小提琴家克莱采(1766—1831),因此命名为《克莱采》奏鸣曲。


这一首作品的3个乐章是:
1.持续的慢板——急板,A大调,含着序奏的奏鸣曲式,主部的第一主题是那种非常动人的热情,而第二主题则好似一种静静的祈祷,两个主题的呈示与发展非常精妙。

2.变化多端的行板,由行板安宁柔美的主题及4段变奏组成,主题为F大调.全体系为3段体,变奏完成后以很慢的慢板华彩移入尾奏,平静地终了。

3.终曲,急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主体由活泼的塔兰泰拉舞曲节奏构成,具有非常华丽辉煌的效果。

本曲为第二乐章--变化多端的行板,由行板安宁柔美的主题及其4个变奏组成,2/4节拍,F大调。典型的古典主义装饰变奏结构,主题呈示后,四次变奏均保持了原主题的结构形式、旋律骨干音以及和声框架,采用各种形式和织体对旋律进行加花修饰,最后以很慢的慢板华彩平静地结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