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彭德怀!我早就嘱咐他要提前转移的嘛!现在,他还算安全吧?”
“彭老总刚刚来了电报,他没事!”
“那么,岸英呢?总部的同志们呢?”
“主席,这次爆炸有牺牲,作战室被彻底炸毁,岸英他……”
1950年11月末,在万寿路新六所休养的毛主席在两位女儿的陪伴下度过了温馨、愉快的一天,傍晚,就在他打乒乓球停下休息之际,秘书叶子龙却向他转达了这惊天噩耗。
毛岸英,1950年11月25日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8岁。
他是毛主席的长子,也是主席众多孩子中遭受磨难最多的那一个,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长大成人的毛岸英有着孜孜以求的革命精神,主席也对他寄予厚望。
得知噩耗的主席,许久才缓过神来,只见他伸手去拿茶几上的香烟,竟然两次都没能抽出一根烟出来,好不容易点燃一根,他又转过头失神落魄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双眸在顷刻间涌出串串泪珠。
在主席得知噩耗的当晚,江青也陪伴在左右,事实上,江青是先一步得知噩耗的,可她当时的反应并非沉痛与震惊。
“这可真是的,当初就不该去,现在又该怎么向他爸爸讲呢?”
在毛岸英遗孀刘思齐的回忆中,主席为了长子的牺牲暗自神伤之际,江青居然在一旁自顾自地走来走去,还哼着小曲,丝毫没有悲痛的情绪,甚至表现出了一种“无限的狂喜”。
纵观江青与主席的恩怨纠葛,出于对权力的极度贪婪与渴望,江青对于毛岸英的存在始终是嫉妒并忌惮的,除此之外,多年相处中,毛岸英对于这位继母也并不认可。
想来,倘若江青真的能以母亲的胸怀对待毛岸英,两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江青更不可能做出拒不参加毛岸英葬礼等等举动。
当年,除了主席和刘思齐对毛岸英的牺牲悲痛至极,还有一个人同样对此悲痛欲绝,她的表现与江青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便是贺子珍。
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一直没有人主动告诉她噩耗,可贺子珍与毛岸英多年来有着极深的母子情分,眼看迟迟没有毛岸英的消息,贺子珍也终于得知了他已经牺牲的消息。
贺子珍与主席的反应很相似,她痛哭了很久,平静下来才对身边人说道。
“主席的心得多痛啊?岸英打小就吃尽了苦头,刚回国又做起了农民,去了朝鲜,这一下就牺牲了,没了……”
虽说毛岸英的生母是主席的原配妻子杨开慧,可就在没有父母悉心照料的日子里,贺子珍曾在苏联给了毛岸英与毛岸青难得的母爱,他们与李敏在异国他乡组成了一个相互温暖的家,那一句“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呀”,充满了兄弟俩对贺子珍的依赖与感激。
的确,也只有历经磨难的毛岸英才会感受到贺子珍的关爱有多难能可贵,这对半路母子的情分与亲生母子没有两样。
1951年2月,当彭德怀元帅风尘仆仆地赶回北京,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面见主席,虽说此时主席的心情略有平复,可两人相聚之时,悲痛的思绪还是再度涌上心头。
“主席,岸英的不幸牺牲,我有责任,请您惩罚我吧!”
“搞革命嘛,总是要死人的!难道因为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不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捐躯吗?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
彭德怀默默听着,此时的他早已泪流满面,那一天,中南海毛主席住地一片低沉,可无论活着的人如何悲痛,也无法改变毛岸英已经牺牲的事实。
两人坐在一处沉默了良久,就在毛主席抽着烟望着窗外萧条的柳枝,不禁轻轻念起了他最钟爱的《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或许,在主席的心中,也只有这首《枯树赋》的作者庾信最能懂自己沉痛的心情,作为南北朝时期最后的作家,集时代大成的庾信,同样经历过丧子之痛,而他对凄凉人生入木三分的解读,也被主席深深地感同身受。
回看主席辉煌又落寞的一生,他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功绩,可面对满门忠烈的毛家以及自己孤苦的晚年,这些又何尝不是伟人永远的遗憾和心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