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4:深情与无情,康熙对后妃的两面态度

康熙24:深情与无情,康熙对后妃的两面态度

00:00
12:33

讲完康熙的几位皇后以及后妃晋封的秩序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作为一个皇帝以及丈夫,康熙和他的后妃们在私下里是怎么相处的。从官方史料的记载来看,康熙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我们之前讲了他和祖母孝庄太后感情深厚,后面也会讲他特别重视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这一集呢,我们就来讲讲他和后妃之间的感情。


其实,之前我们已经讲了康熙对三位皇后感情的都很深厚,对她们的早逝感到非常悲伤,尽管佟佳氏只做了一天的皇后,她去世后康熙也是特别难过,一连写下了四首《悼大行皇后诗》,这是之前两位皇后去世后都没有过的行为,只有佟佳氏享有了被丈夫作诗追忆的待遇,我们给大家念上其中的几句,一起来感受一下康熙当时的心情,也顺道感受一下康熙的诗文才能: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消魂忆昔时。


我们前边讲了,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之后,康熙亲临祭奠的次数最多;第二位皇后则给予的祭奠规格最高,太后也亲临祭奠了;第三位皇后是皇帝赋诗追悼,可见康熙对每位皇后都有独特的感情。除了几位皇后之外,康熙平时和宫中其他妃嫔的关系也不错,他在出巡时,有时会带几位后妃随行,那留在宫中的,康熙也会惦记她们,比如康熙二十二年夏天,他与祖母去塞外避暑,就捎信给宫里的总管太监,让他代问宫里的妃嫔、公主、阿哥们都好吗?康熙三十六年,他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在战争之中还得惦记着自己出发时,德妃,就是雍正皇帝胤禛的生母,正生着病,就写信给总管太监问德妃如今全好了吗?除了让太监代为问候之外,康熙也会直接给妃嫔们写信,把自己在外面的见闻和感受告诉她们,比如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康熙曾写给钟粹宫书一封、给永和宫书一封、给延禧宫书一封、给翊坤宫书一封,并交代太监,如果妃嫔们有回信,要带回来交给他。


有学者考察了这一段时间里住在以上宫殿中的妃嫔,应当是容妃马佳氏、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络罗氏和德妃乌雅氏,所以康熙的信应该就是写给以上几位的妃嫔的。不知道他单给这几位妃嫔写信,会不会引起其他妃嫔的嫉妒呢?


除了写信之外,康熙还通过其他方式表示对妃嫔们的爱意,比如在外巡游时,他会把当地的一些土特产送回宫里,给妃嫔们品尝。有一次他就派人把新疆的哈密瓜干送回宫中,同时附上文字说明,告诉妃嫔们:我担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东西该怎么吃,所以特意写信告诉你们正确的食用方法,要先用水将其洗净,然后再用热水浸泡,泡好后不拘冷热都可以直接吃,味道和新鲜的瓜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那个浸泡的水也是可以喝的,味道像蜜水。最后还说,“物虽微而心实远也”,就是东西虽然微小,可是代表了远方之人的一颗心啊!我们可以想象,这些留在宫中的妃嫔,读着康熙给她们写来的信,吃着他给她们从远方特意送回来的土特产,心中应该是感到温暖而甜蜜的。


当然,作为皇帝,康熙与妃嫔之间不可能只有温馨的一面,清朝号称宫壸肃清,就是后宫的秩序肃穆严格,康熙对妃嫔们一定也有绝情狠辣的一面。


《南亭笔记》记载说,康熙晚年时,有一次在水塘边与后妃们一起钓鱼取乐,结果吊到了一只老鳖,正在收杆时,老鳖却又脱钩游走了。一个妃子就说:“王八挠了”,挠了就是满人的官话跑了的意思。一旁的皇后说:“光景是没有门牙,衔不住钩子。”就是说这只鳖已经老到没牙了,咬不住钩子,所以才跑掉了。这话说完,前面哪位妃子就斜视着康熙而笑。原来,这个时候的康熙也已经掉光了牙齿,妃子觉得皇后这话好像是在笑话皇帝就像那个老鳖。康熙当即大怒,将这位妃子打入冷宫,此后再不与她相见,而对皇后则没有做任何的怪罪,原因是康熙认为说者无意,而笑者有心。可见,对于敢于挑战自己尊严的妃嫔,康熙是毫不手软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清朝留下来很多笔记和野史,里面所记载的宫廷轶事有真有假,这一则记载其实并不可信,因为我们前面已经给大家讲得很清楚,康熙在三十六岁以后就再没立过皇后,所以到了晚年牙都掉光了的时候,宫中是并没有皇后的,可见这个故事是编造的。不过,康熙晚年“牙齿尽脱”倒的确是事实,他自己也曾表示,由于牙齿都掉了,咀嚼不了食物,就把食物炖得很烂,或者干脆做成酱或者肉泥来拌饭吃,并不会因此而哀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所以啊,我们在看清朝人所留下的笔记和野史时,最好采取一个半信半疑的态度,里面既有一部分真事,也有一部分是作者在这上面进行想象和发挥、编造出来以博人眼球的。


当时的西方传教士马国贤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记载了一些他所见的康熙和妃嫔相处的细节。他说在承德避暑山庄,他经常看到皇帝在一些妃嫔的陪伴之下在湖边的房子中读书写字,皇帝读书时,妃嫔们都安静地坐在一边一言不发,安静得就像缄默的修女;而当皇帝学习累了,就会和妃嫔们取乐,比如拿一些假的蛇、蛤蟆往妃嫔身上扔,吓得她们四处躲避,而康熙则被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康熙还让妃嫔们去旁边的山坡上摘一些果子,在皇帝的连声催促之下,这些跛脚的妃嫔们都赶着往山坡上跑,常常跑得摔倒在地,也惹得康熙大笑不止。马国贤说妃嫔们都是跛脚,应该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旗人女性都穿花盆底的鞋子,就是鞋子下面缀有一块木头,相当于高跟鞋,走路不太方便;再一个是康熙的后宫中也有一些民女妃嫔,就是八旗之外的普通汉人女子妃嫔,旗人女性不缠足,但汉人女性是自幼缠足的,走路也不方便。可能在传教士眼中,这些走路不方便的妃嫔都与跛子无异了吧。马国贤的描述是否真实也很难考证,但在他的笔下,康熙是各种恶作剧,用妃嫔们取乐,跟我们刚才所讲的他与妃嫔之间温馨的互动好像判若两人。不过,人本来就是多面的,在不同人观察之中,就会呈现不同的侧面。我觉得康熙对妃嫔最为绝情的一面,体现在他对待民女妃嫔的态度上。


《清史稿·后妃传》中说:“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就是清朝的祖制规定,宫中不能有汉族女子存在。这里的“汉女”指的是八旗之外的民间汉女,八旗汉军的女子虽然也是汉人,但是可以入宫为妃嫔的,不在这个所指的范围之内。我们称之为“民间汉女”或者“民女”,就是为了与八旗汉军的女子相区别。据说顺治初年,孝庄太后就曾有懿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然后将这一懿悬挂在神武门内,时刻提醒皇帝们不可让缠足的民间汉女入宫。但是,顺治和康熙两朝后宫,其实都有民女,顺治朝只有一位,康熙朝据考证则民间汉女达到10位之多。原则上讲,清朝的后妃都是通过选秀女而入宫的,而选秀的遴选范围只在八旗女子当中进行。也就是说,康熙的这10位民女妃嫔并非通过正式的选秀而进入宫廷,那么她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者们分析,有可能是康熙的南巡时带回来的,因为这10位妃嫔以江南女子为主,也有可能是江南的地方官送到北京进献给皇帝的。无论如何,纳民女入宫都是违背祖制的。所以康熙采取了一个措施来掩盖他的这一违背祖宗的举动。在10位民女中,不乏给康熙生育子女者,但只有知县王国正的女儿王氏最终被册封为嫔。王氏大概是于康熙二十几年入的宫,先后给康熙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十五子胤禑(音吴)、皇十六子胤禄和皇十八子胤祄(音谢),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就是在她入宫的三十多年之后,这个时候连她最小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她才被册封为密嫔,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没有任何位号的。而密嫔还是10位民女中唯一一位得到册封的,其他9位民女是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位分和封号。在史料中,她们都被称为“庶妃”而一笔带过。可见,康熙就是采取了尽量压低民女们地位的做法,让她们在后宫中不显眼,外人不得而知,也就无法对自己这个违背祖制的行为进行诟病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ong_Nan

  • 月悅_有声书

    👍👍👍

  • 御品天成实木门

    主播讲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