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敢引“蛟龙”入深海

6-26敢引“蛟龙”入深海

00:00
04:42

敢引“蛟龙”入深海

半月谈记者 何磊静

“地球上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探索海洋的技术追求没有尽头。”在我国最新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开展常规化运营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又开始紧绷起弦,全身心扑在下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上。如今,他不仅是“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3台大国重器的核心研发成员之一,也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杨申申: 2005年硕士毕业后,我有幸投身到深海装备研发工作中,每天都感觉充满干劲。当时,中国的载人潜水器能够达到的深度仅为600米,科研人员也缺乏对深海认知的经验。我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就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积极学习材料、机械、电子等技术知识,主动承担技术攻关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攒着一股劲儿,务必要把“蛟龙”号研发出来。

还记得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海上试验,对大海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实现深海装备自主可控,让中国人成功到达万米海底,这是我最初的奋斗目标。

凭海临风,工作18年来,杨申申的足迹已遍及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在“蛟龙”号下潜7062米、“深海勇士”号下潜4534米、“奋斗者”号下潜10909米万众瞩目的海上试验现场,都能看见他忙前忙后的身影。

杨申申:“奋斗者”号历经5年技术攻关研制而成,其最大工作深度达11000米,是世界上作业能力最强、海底可作业时间最长的载人潜水器。202011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为中国能踏足万米海底感到骄傲。

在“奋斗者”号海上试验期间,杨申申所在的团队航行过程中多次遭遇恶劣海况。他担任临时党委副书记,顶风冒雨常工作到凌晨。

杨申申: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向深海进军,中国起步虽晚,却迎头赶上。在我看来,这3台大国重器各有突出意义:“蛟龙”号是从无到有,是我国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从下潜600米一下突破到7000米;“深海勇士”号是解决国产化的问题,所有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奋斗者”号是突破技术最前沿,下潜10909米,成功坐底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在“奋斗者”号的研制中,我们团队攻克了“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统”“低噪高效推进系统”“集成控制液压系统”“自动定位和快速隔离的接地检测系统”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国产化。

“一轮明月遮乡愁,双舟百军战马沟。创新探索齐奋斗,万米深渊任我游。”在出海深潜忙碌之余,杨申申会在朋友圈写写小诗,抒发心中所感。虽然海上任务往往枯燥单调,但他总能苦中作乐,保持积极乐观。

杨申申:我们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团队的努力的。我们的团队中,既有老一辈的院士专家,也有年轻的技术骨干,还有全国劳模等等。大家“没有单位、只有岗位”,在一起一门心思做技术,每个人都互相感染,这个氛围非常好。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很有活力,他们勇于承担重任,不少年轻人已经获得“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

我自己的科研方向能够和大国重器联系在一起,这非常幸运。所以,我也会跟年轻人分享我的经验感受: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把个人价值同行业、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编辑:尤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