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卦:六四,师左次,无咎
左:在古代的军队中崇尚右,右是前进,而左则是撤退。次:是指驻扎两天以上。《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这就是对“次”的解释。
这句爻辞的辞义是: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
六四处在上下之交的“多惧之地”,下面又没有相应的阳爻作为援军,形势也很不利。幸亏六四以柔爻居于阴位,阴柔而得正,性格细心慎重,在不利时不敢轻易冒险,自知一时无力前进取胜,于是暂时退后一步,按兵不动。
这一爻指出,形势不利时应该退守。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象传》说:撤退驻守,没有灾祸,说明未失用兵的常法。
这就是说,后退驻扎而没有灾难,这是因为没有失去常规。具体来讲,就是指观察了战场形势后,了解到了对方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人家,所以不能强行交兵作战,而是带兵暂时后退,以避敌精锐,免遭更大损失。这是合乎作战常规的,所以没有灾难。这时的后退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取得胜利,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战略战术。
六四表明,在条件不利时,自知一时无力前进取胜,于是暂时退后一步,按兵不动。虽然暂时无功,毕竟保存了实力,又可静待形势变化,伺机进击,随时转守为攻,这是不违背用兵常规的。兵法以慎重为常,恐怕一般人不明此意,认为六四的撤退是胆怯,所以《象传》特地申明:“未失常也。”
我国先秦有两位姓孙的著名军事家,一位是孙武,一位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孙膑。孙膑原名孙宾,是鬼谷子先生的弟子。与孙膑一起学习的,还有他的师弟庞涓。
这两位弟子都是鬼谷子先生的得意弟子,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军事的课程。但孙膑学问大大超过庞涓,而庞涓在钻营等方面却是孙膑望尘莫及的,因为孙膑根本就不搞这一套。
学习数年之后,庞涓自以为已经学够了,就辞别鬼谷子下了山。庞涓下山后,打着鬼谷子弟子的招牌,四处钻营,魏惠王慕鬼谷子之名,又听庞涓讲得天花乱坠,马上拜为魏国元帅与军师。
不久,墨子来到魏国,他又向魏王推荐孙膑,说孙膑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魏王听说后,马上请墨子带去聘礼,要聘孙膑,并令庞涓修书一封。鬼谷子深知庞涓心术,预料孙膑此去凶多吉少,但又终逃厄运,于是改孙宾名为孙膑,预示将有膑刑之厄。
膑刑是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孙膑来到魏国后,魏王见他才学远胜庞涓,有意重用他。庞涓怕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设下诡计,陷害孙膑,使孙膑不仅没受到重用,反而被关进大狱,受膑刑之苦。幸得孙膑装疯,保住一条性命。
墨子知道后,告诉齐使田忌,齐威王用田忌之谋,骗过庞涓,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孙膑救到齐国,住在田忌家屮。齐王经常与田忌赛马,三场为准,田忌常常失败而回。孙膑授计田忌,以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三场二胜。齐王知道是孙膑的计划,一定要封他为元帅。可是,孙膑怎么也不接受,说是残疾人,不能带兵打仗。于是,就封孙膑做了军师。
这时,庞涓奉魏王之命,直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守将数战数败,赵国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国 马上派出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的救援队伍。田忌主张,直奔邯郸,与赵国里应外合,打败庞涓的大军。孙膑却提出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这个地方,将魏国全军歼灭,庞涓只身狼狈地逃回魏国。
师卦:六四的人生启示
打仗不一定非得求胜,当不能取胜时,要懂得退避以保持实力。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大的灾难。毛泽东倡导的游击战便体现出这一含义。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略方针,既保存了自己的战斗实力,又有效地消灭了敌人。古语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败仗中要懂得保全实力,减少损失。比如诸葛亮六出岐山,都打了败仗,但撤退时巧妙布局,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保存了战斗力,所以诸葛亮的六出岐山虽然是打了六次败仗,却仍然没有减损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光辉形象。
好将领要知进更要知退,师卦在此,实际应用就不必再拘泥于形式与名声。。。刖刑与膑刑原来是一种刑法啊。。。月票在此为这么好的讲解助助力。
半斤八两___ 回复 @京都工匠: 谢谢啦🌹🌹。进容易退很难做到。
保存实力,厚积薄发!
半斤八两___ 回复 @华悯: 后退也是一种策略
野性的呼唤讲的很好,点赞支持!
易经讲的很好,点赞支持!
庞涓pang
半斤八两___ 回复 @春风社从容wxh: 谢谢,我去听下我读成啥了
古代军队崇尚右,右是前进,左是撤退!这种规则还是第一次听说!学习到了新知识!
半斤八两___ 回复 @喜玛飞虎队: 还会有更多知识可以学习,希望一直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