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真人《芭比》破大防啊??

谁看真人《芭比》破大防啊??

00:00
12:35

最近七月档的院线电影市场还蛮热闹的,有种以往春节档才有的红火感,大家有去看哪部吗?

斯文围观了一下朋友圈和常刷的几个社交媒体平台,感觉阵子去看电影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阵营:

有嗑陈思诚和王宝强cp大搞文艺复兴的,日常奔走安利《消失的她》和《八角笼中》 ↓↓

这两部的评分虽然都有点回落,但它们各自的票房和讨论度也确实能说明这已经是今年蛮成功的国产商业电影之二了,愿意捧场的人还是非常的多。

有选择支持国漫的,暑期档的两部都有不少“自来水”,口碑也是呈上升趋势 ↓↓

不过《茶啊二中》因为是个系列IP,没看过之前那几季动漫的人可能会错过一些梗,但据看过的网友们反映笑点还是挺密集,毕竟东北青春校园故事总能让不少人找到共鸣。

而《长安三万里》的口碑就稍稍有点两极化,喜欢的人会对里面那些盛唐诗人的诗意、失意的故事狠狠共鸣,在电影院又哭又笑,尤其是经历过残酷现实敲打的观众可能感触更深;不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节奏太慢、叙事平淡,近三个小时的时长也是主要的劝退点。

还有去看《芭比》或者《封神1》的,这两部同时期上映又都是奇幻题材,近期的讨论度都挺高 ↓↓

说真的,这两部还有个神奇的共同点就是:上映前都不怎么被看好,但上映后口碑和评分还都意外的远高过预期。

先说说《封神》,虽然一开始因为“中国《指环王》”的营销点遭到过不少吐槽,但实际上很多网友看了电影之后就发现,其实整部电影的质感似乎并没有很多网友预想的那么塑料,光是画面和音乐就已经能值回票价,剧情和价值观也不算太陈旧。

最主要的是,不管是纣王、妲己,还是纣王的“黑皮体育生”部队,确实都挺养眼。

在线圈粉的“黑皮体育生”部队长这样 ↓↓

有网友辣评:这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魔力麦克秀,建议他们赶紧红起来,夺回这片被丑人占领的影视基地(目测是《封神》目前最火的卖点之一了hhh

而《芭比》,就属于是各方面都在意料之外的那种。

比如片方刚官宣要拍这部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一部芭比真人大电影,和其他漫改类的电影一样,要么是卖情怀的,要么就是纯玩票的,还有人觉得这就只是拍给那些还在玩洋娃娃阶段的小女孩看的。

斯文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吐槽选角的人也不少。总之就是不看好的声音铺天盖地,很多网友左看右看都很难想象“芭比”这个IP能拍出什么内涵。

而且这部电影前期的宣传似乎也只和“芭比粉”有关,比如片方为了打造一个芭比梦想乐园,几乎买走了全球所有的荧光粉色颜料 ↓↓

比如国内外的首映场都遍布粉色元素,去看电影的艺人和普通观众们也很默契地选择了粉色作为观影的dress code,仪式感倒是拉满了。

且不说国外反响如何啊,从国内一开始少得可怜的排片也能看得出来,挤在这个暑期档上映的《芭比》并不怎么被国内的电影市场看好,那些围绕芭比粉展开的营销也不足以吸引大多数网友入坑。

然而烂番茄开分91、Metacritic开分89、豆瓣开分8.8等等口碑数据出来之后,很多吃瓜网友都愣在了原地:这怎么跟想象的也太不一样了,所以居然真的是个好片吗??

还有不少忍不住好奇亲自去看过的网友纷纷表示:我承认之前是我吐槽的声音太大了,《芭比》它确实配,选角和立意都很绝…

不过随着排片增加、看的人越来越多了之后,网上也迅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男性观众的反馈。

跟大多数觉得《芭比》好笑好玩或者荒诞但深刻的那些女性观众的反馈不同,他们的评价可就犀利多了,直接开麦表示这是“娘们儿看的电影”,是“女性主义X教”,是“中国底层女宝自我高潮的乌托邦”。

他们还表示看《芭比》共情了的女宝和钙都是廉价女拳,是立场先行的二足动物,能以这部电影为择偶标准的女人已经丧失择偶权…

而且有个蛮神奇的点在于,《芭比》这部电影不只是在中国收获了部分男性观众的差评,在日韩的情况也差不多,男性观众的评分都远低于女性观众。

很难不感慨一句,能同时戳中这些男性的破防点,《芭比》这部电影也是有点神奇的,眼看着就要从一部荒诞的商业喜剧片发展成现实主义大片的程度。

因为这类的影评迅速发酵,很多还在观望中的网友也原地变成互联网乐子人,加入了在这些性别议题中找乐子的阵营。

结果这不关注可能还不知道,关注得越多越发现现实世界有多精彩,各种离谱又真实的故事都被《芭比》给炸出来了,就功能性而言堪比照妖镜。

其中出现率最多的大概是“那我考考你”系列 ↓↓

因为电影片头里有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部分,一些陪女朋友去看的男观众就像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一样,瞬间开启讲解员模式,生怕自己的女朋友有任何一个细节看不懂。

然而这类男性没想到的是,平时看电影的时候热衷于给女伴科普这科普那除了招邻座的人烦可能还不太会有什么大影响,但是《芭比》不一样。在芭比世界里的男性都是像肯那样的挂件角色,一不留神就被电影剧情给当面内涵了,戏里戏外的爹味行为一对应,他们想不当众破防都有点难。

因为这个原因破防的男性多起来之后,他们就开始抱团并开始排挤觉得《芭比》还不错的那部分男性,一旦看到有男网友夸这部电影就给人家盖章是小仙女小号,不管人家怎么说都不信人家也是男的。

这两拨男网友吵着吵着,又回归了经典的“那我考考你”系列,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鉴定性别的最有效方式,然后一堆男网友就互相考起来了(emmm就怎么说呢…考哥大舞台,爱鉴你就来?

还有爸爸带女儿去看《芭比》的组合,开场的时候有多父爱满满,中途和散场的时候爸爸的脸就有多黑,堪称样本 ↓↓

有网友还专门总结了《芭比》里最容易踩中部分男性观众精神G点的破防桥段,比如吐槽男性对无助美人没有抵抗力,是因为喜欢女孩那种弱势但什么都听他们的的那种掌控感;

比如说男性喜欢女性给他们当妈,但又不能真的像他妈,他们不仅要求女性勤劳贤惠会照顾他,还要求女性美丽有趣且傻嘻嘻;

比如说必须给他们提供可以大吹特吹显得他们很有知识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有自卑的情况出现;

比如他们喜欢女性有情趣,但又不能太有情趣,会拒绝男人的同时又不能伤害男人的自尊心…(咱就是说,这画面都太强了

有网友直接开麦表示,建议有男朋友的女生尽量带男朋友去看《芭比》,因为容不下这部电影的男人以后也一定容不下你,这部电影可以称之为新一代正常人的测试仪,自己身边的究竟是大男子主义破防男、绝望的文盲还是正常人,看一会儿就能测试出来了。

说实在的,这些说法可能都有些绝对,还是有很多价值观正常、有共情力的男性能在看《芭比》的过程中get到女性一直以来所面对的那些父权压制、男性凝视等等令人不适的点,get到这部电影的笑点、泪点以及意义所在。

但也不得不承认,另一部分被那些梗击中而破防了男性在线下和线上的种种行为主义表现,也确实实实在在地把这部电影的艺术性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真的有去看过《芭比》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其实这部电影拍得已经很温和了,里面并没有什么过于有针对性的表达,甚至在措辞和表达上都算不上犀利,只不过是用荒诞又浮夸的方式陈述了女性的处境而已。

因为过于温和,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这部电影来着,说还不如杨笠的段子犀利,不理解为什么就这种程度也能让部分男性观众当众破大防,因为正常男性是不会被《芭比》冒犯到的。

如果非要给那些人破防找一个原因的话,那可能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这是女性统治和男性统治的区别。父权社会压迫女性,但是母系统治并不剥削男性,他们只是在那里,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而《芭比》里“只是在那里”的男主角肯就完美地映照了这个说法:他出场就是芭比的官配男朋友,毫无理由但又被所有人默认,没人在意他住在哪、为什么总是穿着同一条沙滩短裤,芭比们开party也不带他。

起初在芭比世界那个乌托邦的时候,他也习惯于自己这种挂件设定,没什么所谓,也不会觉得哪里不开心。

然而当他跟随意识觉醒的芭比一起去人类世界找寻自我之后,肯就意识到了身为男性在父权社会的种种特权或者说优待,等回到原来的世界之后甚至还试图建立一个“肯的乐园”让其他女性为他服务。

从芭比后续的种种经历和改变里就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其实是在告诉观众,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义,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普通人还是权力者,都应当把个体的价值放在第一位。

尤其是对于从小就被父辈和整个社会规训的女性来说,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漂亮”或者“完美”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活得勇敢,活得自洽。女性也不必成长为任何人期待的样子,女性本身就有无限的可能。

如果有看过格蕾塔·葛韦格导演/编剧的另外几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弗兰西丝·哈》《伯德小姐》和《小妇人》的话,就知道这位女导演一直有在通过电影积极地表达这类存在主义的观点。

她一直在用她的方式鼓励女性勇敢做自己,可以享受孤独,也可以享受爱与被爱的乐趣,但女性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不该只是他人的附庸或者谈情说爱的代名词。

《芭比》的核心理念其实也是这样,但这部电影有趣就有趣在它的视角既荒诞又现实,虽然是用很直白浅显的方式拆解了那些让女性觉得“不自在”的社会议题,但又不激进,还充满乐趣。

哪怕戏里戏外的现实世界依旧是父权的天下,能够表达并且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和反思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斯文在这就不剧透过多了,只能说这部电影虽然称不上完美,形式可能也不能讨到所有人的欢心,在国内目测也不太能有多高的票房。

但在整个女性主义电影的范畴里,《芭比》还是能有它的一席之地。如果纯粹是对里面的女性视角故事或者梗感兴趣的话,还是蛮值得一看的。

当然了,也没必要太在乎网上的评价,毕竟看电影这种事,终究还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最重要。

至于那些因为几个梗就感到冒犯还急于展示自己那“男子气概”的人,只能说,它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别把它看得太重,更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