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持心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

78. 持心*********

00:00
21:51

都知道心要慈悲、宽容、存好心,但除了这些,更深意义的“持心”又是怎样?道无明暗,它离开荣辱,离开得失。那它究竟应该是何面貌?人们常说“智慧照破烦恼”,六祖却说这是二法,不是不二之法。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讲师的精彩讲解!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说我一回到京城呐,主上一定要问我,到底来跟你学什么啊?他们急于渴望六祖能够有所开示。“愿师慈悲,指示心要。”到底这个心到底要怎么样,“指示心要”。他这个问的聪不聪明?够聪明啊,心,大家都知道,修心是修行的第一要务。那我请问你心要怎么样?如果你今天走入一个道场说万法惟心,师傅我都听过了,那请问你心要怎样?要怎么答?心要慈悲,心要宽阔,心要仁慈,存好心。各位,还能讲什么?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干嘛派一个薛简千里迢迢找六祖啊?那就没有找的必要,其实那些道理谁都会讲。对不对?肯定它是有更深的东西。他说,告诉我持心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到底心要怎样?以便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你告诉我心要怎样?才能够在京城里面,到处让那些想修道的人以及宫廷里面的人都能够闻法。


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你的话是大师的话,肯定是对的,我带回去,好像就一个灯,能够点燃千百灯,让那些暗的都变成明亮,一灯传一灯,明明无尽,一灯再传下去。那个明,明亮,一直传下去,没有尽头。叫“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现在要借机说法,随宜说法,随便抓一个案头就要参,这个案头从哪里找呢?就刚刚薛简所说的这段话,他说:“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那“冥者皆明。”这个第一个冥,是冥想的冥,意思就是暗,昏暗的意思。暗的跟谁对啊?跟明的对,讲明是为了去除暗。为了要治这个坑,然后挖了另外一个坑。让你跳出来,然后进入那个坑,为了让你离开这个坑,问题是你跳入哪一个坑?另外一个坑。如果我们说暗,是不好的,是一种对待,那明跟暗对啊,那明算不算对待?那当然算对待啊。那既然修行是讲的是一个心,心要是什么?就是解脱对待,离开对待。唯一各教经典所谈的重点,就是心要怎么离开对待。


好,那他说,希望你告诉我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回去的时候我让全京城都明亮起来。他现在借由这个明跟暗这个问题要来说法,他说道无明暗。道是一种感觉,而那个感觉本身却很清真,没有高跟下的问题,这个明暗不是代表空间没有明暗,灯打开就明了吗?灯一关就暗了吗?可是灯打开也不烦恼了,灯一关也不烦恼了。所以内在没有被捆绑,内在没有跟明暗走。这个明暗讲的是,譬如说,哦,你很不得了,你很不简单,你是第一名,我们真的为你感到很光荣。光荣是明还是暗?就明嘛。然后呢,这么一讲,你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时候还自在吗?没有,不自在,你却很骄傲,骄傲的时候自在吗?没啊,骄傲里面有一种感觉,而那感觉一起的时候,气血全部动荡。这就是他的性已经死于这个明,因明而死。 


暗是什么?说你好糟糕,穿的真难看,你是猪啊,然后你的心呢,就沉下来啊。我说你很好,你很高,你的心呢就飞扬了,性也死了。我一说你很卑鄙,很无耻,你的心呢沉下去,性呢?死了。我这边捅一刀也是死,那边捅一刀也是死。我用暗捅你也是死,用明捅你也是死,你的性永远都是死。所以要说,道离开明跟暗,道离开得跟失,道离开荣跟辱。外在无论如何,内在永远是那么自在。所以道没有明暗的束缚,所以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意,是对立之词。物是有明暗,然物之明暗呢本无高下贵贱,本无得失荣辱之相藏在里面,不受明暗所挂碍,所以叫做道无明暗。


而凡夫的明暗两字常有得失荣辱的意义在内。好比说略得一线之功,自以为高明,那就是所谓明。好比学了很久,却觉得自己毫无突破,很气馁,那就是所谓的暗。这种一明就让你失去原来的清真,一暗也让你失去原来的清真,这种知见都是未脱对待的知见,所以说明暗是代谢之意。那为什么要代谢呢?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比较呢?一个很卑污的人,不进取的人,我们可能会劝他,你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怎么做,你只要好好努力,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后你就会站在万人之前,你会扬眉吐气。这样子的意思就是说,希望讲一个明的远景。度脱他现在的什么?暗。那其实我是用另外一个对待在治这个对待。只不过这两个对待比起来,我们感觉明比较好,两个都是坑呐,不过这个是大坑,这个是小坑,我就用小坑治大坑,不过那个另外呢,也是一个坑。对吧?但是好勇疾贫的人你给他一个名,果真他追追追追到一个名,他危害也许更大,因为权位是没有满足的一天。而他是那么地好勇,那他可能危害就会更大。所以我们要了解,明暗没有谁大的问题,两个都是坑,不过呢暂时为了救你这个坑,我就让你跳出来,用一个明,来引诱你,所以实际上这都不是道。


所以明明无尽,亦是有尽。基于这个理,明其实是不好的。从对待角度来说,其实是不好的,所以内心有极明的骄傲,极明的追求、追逐,极有净相的病已经束缚在期间。有相就是入于对待,而与太极消长之气相合。所以会有尽。


气有无极的气,有太极的气。内心在没有对待,没有高下捆绑的时候,没有荣辱捆绑的时候,没有得失捆绑的时候,你的内在的气,时时要跟无极相合。那我们全身的造化之气是跟心走的,整部车之所以一直往前跑,那只是因为那个轴心啊,那个轮胎的轴心呐,一直在转,你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是轴心一直在转而已。


我们内在肢体百骸,八万四千毛汗孔窍,之所以不断地往金刚法身方向前进。那只是因为你的心合于无极之真而已。那怎么样合呢?心的知见在对待之外的时候,自自然然造化合无极。心一在高下荣辱,好坏美丑,在计较的时候,我们的周身百骸呢,跟太极相合。一进入太极就有气数,有气数的消长。什么叫数啊?像骨牌一样倒下去,摆一百根,“啪”倒下去,几秒钟全部倒完,那就是数。我比你长,我摆一千根,“啪”倒下去,我比你长。最后呢?还是倒下去,从最后那一刻来说,一样。从倒下去的时间呢,数不同,那就是所谓的数。那我们每个人寿命会有个数,那个数就是有尽,早倒晚倒都要倒。这个是事实,我们在这里谁也不用欺骗谁,我们都要倒。对吧?那个就是数。


所以心一直在对待里面打滚,再怎么明,再怎么光明,“明明亦是有尽。”还是在气数内的事,所以明明是集净相执着之病,故越是以为明明,越自以为无比地高贵庄严,越是有尽,执着越深,尽得越快。那就是越是有尽。

相待立名。明暗两个法,是以明显暗,以暗显明,对立互显,来教导众生,这叫做对待。实则圣贤是没有这个明暗的差别。


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净名就是维摩诘。《净名经》说“法无有比”,这个法,身外的万物也是法,或心中的各种气机,各种感受,各种价值观,各种心情,都算是法。喜怒哀乐就是法。“法无有比。”这个比,就是比较,就是高下的意思,内外万法本来平等,毫无高下的意义存在,唯独人心有对待净比的毛病存在。所以啊叫“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它本来就没有对待。故心平大地皆平,外面的事物是自有高下,但是心不跟着走,我们的烦恼就不会起。对不对?所以心一平,事事物物就都平了。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都知道什么叫美,哪种线条叫美,哪种的色泽叫做美,哪种的材质叫做美,所以我们就不断造作经营那个美,各位,对不对?就是这样,那就是流行啦。所谓流行是天生地设还是人造的?人造的啦。本来不存在,完全是我们的妄见,妄见刚好都吻合那个形态就叫做美。“斯恶已”,所以这个造作,就让我们的本性堕落了。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们知道这样说人家会说好,我们就这样一直说。我们知道这样的表情人家说好,我们就这样一直做,我们不断地经营,要让别人说一个好,但那个存心其实是已经蒙了一点机心在里面。所以叫做“善之为善”变成不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跟无对立,才看得出来对方。难跟易对立才看得出来。长跟短对立,高跟下对立,声音好听不好听对立,前后,达官贵人在前,小人在后,有没有?一讲前后,尊卑也就出来了,这都是对待之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就是在对待之外,“行不言之教”,在对待之外。都只专注那个不分对待,不分高下美丑好坏的一点性真。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是本性内本自具足,已经就有的那个事,他是专注这个为他学问的主轴。那就是我的心,那就是我的性,那是本自具足的。不是叫你不要煮饭,不要穿衣服,叫做无为哦。不是叫你不要上班,不要打拼。不是这个意思。是讲你内在本自具足的,不需要努力就存在的那一点本真。不要用语言,不要用对立的词句。只用一个纯真的感觉。那是“行不言之教。”


刚刚举这段是要告诉我们“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用这个来解释“明明无尽,亦是有尽。”所以明明本来就是极对待,非常非常对立的。所以我们一向所崇仰的一些观念,所崇尚的一些价值观念,在本性内不一定真实,也不一定正确,那要一一地卸除。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薛简马上说,恩,你这样说,明明好像错的啊,我的意思是把明比喻智慧,把暗比喻烦恼。修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来照破烦恼,那不是永远烦恼吗?那无始的那些烦恼怎么出离呢?刚刚他举明暗,被六祖抓出来说,这是对待,这不对。那明跟暗也许不对,不过呢我要说的是,明代表智慧,暗代表烦恼。用智慧破烦恼,修行不就是这样吗?


师曰,他现在讲出智慧跟烦恼,各位,智慧跟什么对?跟愚痴对,愚痴就是烦恼,愚痴才露烦恼,烦恼才称愚痴嘛,对不对?不烦恼说什么愚痴呢?他讲这话短短的,刚刚一讲明暗,六祖马上抓对待出来。因为薛简告诉六祖说请指示我的心要,好回去传授两宫,及京城的学士,对不对?那信手拈来都是题材,他的话里面,随便抓个毛病出来,明跟暗来对,这是错的。然后他就辩驳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说的是智慧和烦恼。然后现在就要把智慧烦恼抓出来,让他看看说,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六祖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一点都没有差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六祖说,智慧照破烦恼那是渡一般人的说法,听不懂佛法的人才对他这样说。这听起来很奇怪,智慧就是佛法里面的内容。烦恼也是佛法里面的内容。那你相不相信,在学佛法的这个圈子里面,百分之99的人是听不懂佛法的。没那么简单懂。那么简单懂的事情,武则天跟中宗不必再派薛简,舍弃神秀跟慧安还要去找六祖。对不对?它并不容易。听不懂,那听不懂但是还是很多人在听。用智慧去破烦恼,我现在觉得心情不舒服啊。因为他怎样怎样啊,那我们就提出我们的智慧啊,哦,可能是我上辈子欠他,算了吧,我们就算这一次还了债吧,让他欺负一下无妨吧。这就是举一个案头,举一个智慧,以便于以消除你心中的恨,破你的烦恼。他说这个是渡二乘的人来说的,上智大根不是这样,是怎样?是烦恼即是菩提。这样的话不好懂,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还要来跟你解释什么是烦恼。对不对?各位什么是烦恼?


烦恼就是一种艰苦啦,这样讲是不是很土?但是很直白,就是一种艰苦。怎么样艰苦,烦恼会艰苦,是不是像干苦工那种艰苦?不是的,你就有可能靠在沙发上,脚翘高高的,心里却很气,有没有可能?有可能,很艰苦啊!你有没有发现你烦恼的时候,痛苦的时候,都带着内在的心情,有一种扰动。对吧?心情不扰动,做什么都不烦恼。所以这个也不在于外在,在于内在。内在一种心情,心情是什么呢?一种能量。这样听得懂?心情是一种能量。


很害羞的时候全身有没有热热的?有吧?那个是个能量。所以烦恼是一个能量,而能量却没有烦恼的意思,那个意思是人的习性加上去的。那烦恼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能量,那那个能量的畅然跟清真本自非常安宁,而那个安宁就是菩提所在。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同一股能量,同一股能量。对于不二的人来说,在内心气机上,垢相净相都不要攀上去,不论什么气机。这个感觉上来,感觉怎么来?能量。能量有没有高不高尚的意义?没有。看着能量,高尚的意义不要卡上去。就是净相不染,你说我觉得好自卑,自卑是不是一个感觉?感觉就是一个能量。看着能量,不要让自卑卡上去。就是垢相不染。


所以于内在心头处,气机上,垢净不染,就了无烦恼。没有烦恼的意义,也没有菩提的分别啦。它不代表烦恼,也不叫菩提。那个当下叫做菩提知见,这样听得懂吗?我们起个名字。其实它不叫烦恼,也不叫菩提。那是什么?能量。就一个能量。也不会有什么挂碍,那个知见叫什么?取个名字,叫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字是后来人取的,但他所要说的是在对待之外的一种知见。感到烦恼动荡的,只是心中一股气血的感受而已。感到菩提清静的人呢,也是心中一种气血的感受而已,一种清安的感受。而善于内观其心真相的人,只见一团空灵活泼的气,或大或小,或冷或热,或来或去,所以呢烦恼的当下就是菩提的当下,都是一团的气,真相就是这样,叫做烦恼即是菩提。大家都把它解释成,借烦恼来练菩提,因为烦恼很多,所以以后呢智慧会增长,这是错误的。气血不论是动或是静,原本就不代表任何意义。任它自由自在的起伏,到底有什么不可以,何必汲汲于去之而后快,所以不必用智慧破烦恼,不必的,你只是观照内在的气机清真就可以。本来的清真,不是另外找的。


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这个气血,气机,能量的感受上,不攀附任何垢相的物或净相的物,任何高低荣辱的物,都不攀附,只剩下一股气机。然后聪明的学生就说,唉,老师你说错了吧,这里说本来无一物,怎么还剩个气机呢?你一定会这样问。这个就是佛学难以说明的地方。佛学的说明是以你的性命为本。说了佛学,说了千万篇,最后就是要让你摸透你的性命的根本。那你的性命的根本是什么?就气。就一团气。很奇怪是这个气会思考,这个气有感觉。你说,不会吧?气怎么会有感觉?对,气有感觉。你现在全身上下的感觉都透过气,就是气。所以本来无一物是该没有的都没有了,可是该有的呢?还在。还在剩什么?气,有感觉,有思考。叫做本来无一物。只是讲攀附上去的东西不在。如果能够照见这个清真,没有尘埃,没有烦恼,何来再用智慧再来破它?因此大智大根的人放下就到,何须用智慧照破烦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如是观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不着净相,不着垢相。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71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09

  • 光明海姐姐

    讲的很好

  • 牛顿书童

    修道之人揣测未修之人是不是对待?

  • 如是观我

    物有明暗,道无明暗。

  • 根松措小飞

    为什么说方言哦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健康一行

    内在纯真,行不言之教

  • 禄禄_fm

    🙏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