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车厢连接处,是解决高铁“熊孩子”哭闹的良方吗

正观快评:车厢连接处,是解决高铁“熊孩子”哭闹的良方吗

00:00
02:59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自己乘坐山西太原段高铁时,车厢内有一位带着婴幼儿的家长,孩子时不时会发出哭闹声,引起了其他乘客的不满。于是,乘务员通过广播反复提醒,婴幼儿哭闹需要去车厢连接处。网友称,只要有哼唧声,甚至没有大声哭闹、尖叫,马上被乘务员要求去车厢连接处。10个小时的旅程,有家长绝大多数时间都抱着孩子在车厢连接处度过。

不过,高铁连接处并不算是一个“儿童友好场所”。在车厢连接处,噪音和振动一般较大,而且空间狭小,没有座位,旅客需要站立或者蹲着,会给婴幼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的不便和不适。再者,将带婴幼儿的旅客“赶”至车厢连接处,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安抚和照顾。

高铁车厢是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乘客的多种需求。高铁在保障多数乘客权益的同时,应当也考虑到部分特殊旅客。类似“重复喊话”这种无差别的“软驱逐”措施,忽视了婴幼儿和其家长的合理需求,是不关心、不尊重的体现,同时也不是现代社会中保障母婴、母童权益应有的方式,确实是不可取的。

在这件事引发持续关注的背后,应当深深地思考:为何当今社会对儿童的包容度如此之低?原因可能不难找出:不少大龄“熊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在高铁、图书馆、咖啡厅等公共场合“胡搅蛮缠”,导致大家苦不堪言。就在今年“五一”假期,一女子乘坐高铁途中因制止“熊孩子”撞椅背遭到对方家长掌掴一事,引发了持续数天的关注。然而,婴幼儿作为低龄儿童,多数年纪尚小,还很难控制自身行为,他们的吵闹并不都是父母缺少教育引导的原因。对此,成年人理应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解决婴幼儿高铁哭闹这一问题,理应有更多人性化的举措。比如,可以建立静音车厢,为需要安静休息空间的旅客提供选择。静音车厢其实早有先行试点: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旅客乘坐“静音车厢”时,须配合遵守“静音”约定。又如高铁列车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安抚玩具、动画片等,帮助孩子安静下来。

维护公共权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公共空间管理中,应重视婴幼儿和家长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服务,以便他们能够享受旅行和出行的权益。通过对话和合作,我们可以寻找到既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环境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尊重和包容的社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