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揽山河·追光而行丨河南,文脉寻根从这里开始

豫揽山河·追光而行丨河南,文脉寻根从这里开始

00:00
07:11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2023年5月~7月,郑州报业集团旗下正观新闻·郑州晚报,携手一汽-大众、星联城、邮储银行郑州市分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共同组织的“豫揽山河·追光而行”——2023“行走河南”黄河文化探访之旅,从郑州出发,陆续走进新郑、巩义、开封、南阳、洛阳等河南文化名城,通过对各地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圣人历史的全面呈现,探寻中华文脉根源,挖掘中原文化内涵,讲述黄河故事,彰显时代价值。

大河之南

触摸滔滔黄河的 时代脉搏

河南,地处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发源自青藏高原的黄河,裹挟着泥沙一路奔腾而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古往今来,黄河为河南留下了太多太多故事,也塑造了中原人质朴、坚韧的生命底色。

在巩义市河洛镇的河洛汇流处,留有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等传说。黄河水浊,洛河水清,两河相抱,界限分明,恰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相传,伏羲观此景推演出八卦图,以总结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变化之理。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沿线城市的兴衰起落,也总是随波而来、逐浪而去。有明一代,黄河在开封境内决溢近百次,淹没城区3次。至今仍屹立在开封黄河岸边的镇河铁犀,就是开封城迭遭水患的历史见证。

一代代治黄人,将智慧与心血投入我们的母亲河。新中国成立后,小浪底水库等黄河水利工程的修建,有效减少了水库及下游河道淤积,守护着黄河的岁岁安澜。

如今,漫步河南黄河沿线自然湿地保护区,可见草木葳蕤、波光粼粼、水鸟低翔,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考古发现

勾勒古老中国的文明脉络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历代考古发现在河南从未缺席。

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8000年前人类文明初露曙光之际,先民就已经在这里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河洛汇流附近的双槐树遗址,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5300年前中原地区农桑文明形态的通道,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规模宏大的郑国车马坑遗址,映照着2700年前“礼崩乐坏”的社会面貌,见证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变革。

沉寂于明代洪水淤没的开封州桥遗址,以其层层叠压但清晰可见的汴河古道地层剖面,诉说着大宋的东京梦华,刻写着古城的悠悠过往。

迁徙、定居、开垦、建设,先民在中原开拓进取的关键步伐,在一项项考古发现中被一一还原,完整勾勒了古老中国的发展链条与文明脉络。

文物典藏

诉说沉淀千年的历史往事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河南浩如烟海的历史故事,留下了蔚为大观的文物典藏。行走河南各地市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沉淀着厚重的历史。

开凿于巩义大力山下的巩县石窟,历尽千年沧桑,仍以悲天悯人的佛像与造型生动的飞天,展露北魏石刻艺术之美;珍藏在博物馆的唐三彩制品,用绚丽的釉彩,反映唐人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在中国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自大运河古河道出土的明清沉船,还留有生火做饭的熏烧痕迹,让人不禁畅想起古运河上“船舶往来,商旅辐辏,墨客如卿”的盛景;玫瑰紫与天青色错综掩映的宋钧瓷碗,仿佛天边的晚霞熠熠生辉,实证了何为“莫道世间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

那些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文物,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匠心技艺与生活意趣。透过它们,我们似乎也能在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河流中畅游。

中式古建

流转如诗如画的国风韵味

近年来,随着国风文化成为热潮,以亭台楼榭、飞檐翘角为标志的中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意味着国人审美的回归,亦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古建筑数量众多。它们见证了河南历史变迁,也为当代中原增添了不少灵动韵味。

南阳府衙,是河南境内颇受游客喜欢的古建筑群之一。这片青砖灰瓦的中式院落,点缀于市井之间,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每踏一步,都仿佛穿梭在700多年的尘烟浩瀚中。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巩义康百万庄园,则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融古朴幽雅与粗犷厚重于一体,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

除了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省内还有许多仿古园区,再现了古人诗中所写的“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

进入洛阳洛邑古城与开封清明上河园,满街雕梁画栋,处处飞檐翘角,流转着浓郁的国风韵味。不少游客还会在这里换上汉服,沉浸式体验穿越之旅。

圣人足迹

重温历代先贤的河南记忆

龙腾天下,逐鹿中原。在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之前,河南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个。

河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曾孕育出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子产、商鞅,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白居易,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还有来自天下的贤能云集于此,留下了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河南记忆。

时光斗转,日新月异,先贤们的事迹仍在这片土地经久传唱。省内修建了大量名人陵园或纪念馆,展示他们的生平事迹与伟大成就,传承历久弥新的华夏精神。

在南阳张衡博物馆,每到大考前后都会有许多学子前来祭拜吊唁,以期成为像他一样的百科式全才;在医圣祠,来来往往的游客纷纷用手触摸张仲景墓旁的羊头,以求祛灾除厄。

通过与先贤隔空互动,人的心灵似乎也能穿梭千年,得到人生的启迪与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来自历史文脉的赓续。探华夏民族之根,聚古老文明之魂,让河南这块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沃土,不断向历史深处延展它的文明轴线。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晓璐/文 唐强 徐宗福 李新华/图

采访团队:舒晗 樊无敌 陈君平 张俊 杨雅晴 郑治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