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118 意阑珊皇帝退休,君无子女王加冕

欧洲史话 118 意阑珊皇帝退休,君无子女王加冕

00:00
20:31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法国亨利二世上台,无论是从私人恩怨,还是法西两国上百年的仇恨,他第一时间琢磨的,都是如何干趴下西班牙。但这哥们思考的,可不是去和西班牙硬碰硬地打架,而是瞄准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德意志地区,因为那里有上百个都想当老大的诸侯。


亨利二世之所以盯上这些诸侯,和当年尊严王腓力二世拼命支持英格兰的反政府武装是一个套路,只要让德意志地区内部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诸侯多起来,大家没事就找找茬儿,造个反什么的,到时候事儿一闹大了,就是他亨利二世浑水摸鱼的最好时机。


那么,德意志的诸侯们会反对他们名义上的主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以及哈布斯堡家族吗?答案只有两个字:会的。

一、新教的胜利


这事儿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宗教改革。前面介绍过,出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利益的考虑,德意志部分诸侯在马丁·路德贴出《95条论纲》大字报之后,站在了新教这一边,支持基督新教路德宗。到了1530年,这些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发布了《奥格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主要的内容就是抨击天主教会滥用了对上帝的信仰,然后宣布脱离教会,公告天下,只要承认俺这个奥格斯堡信条,就可以加入我们,一起驱逐天主教,树立新教天国。在此基础上,这些诸侯还组建了一个叫做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德语:Schmalkaldischer Bund)的组织,对抗天主教,很自然的,天主教的铁杆保卫者查理五世同学,现在那就不是他们的大皇帝了,变成了大反动派。


除了德意志本地诸侯之外,还有一个我们知道的国家也加入了这个联盟,这就是丹麦。丹麦这个国家在我们的史话里,第一次是以土匪的身份出镜的,是当时横行天下的维京海盗大本营,名声不咋地;第二次出镜则是北欧五国为了对抗汉萨同盟而组成的卡尔马联盟,从那时候开始,丹麦一直就是北欧五国的老大,至于说还干不干土匪的营生,那就是看你怎么定义抢劫这件事了,如果说以国家的名义打家劫舍不算土匪,那他们就是金盆洗手了。


1520年的时候,因为瑞典人的持续反抗,导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Christian II)进行了斯德哥尔摩大屠杀(Stockholm Bloodbath),随之而来的,就是瑞典人更加激烈的反抗,古斯塔夫·瓦萨领导的瑞典解放战争(Swedish War of Liberation)持续了四年,最终以瑞典的完胜告终,这宣告了两件事:第一,北欧五国卡尔马联盟解散;第二,瑞典脱离了丹麦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古斯塔夫登上瑞典国王宝座的1523年6月6日,也是今天瑞典的国庆日。


失去卡尔马联盟之后不久,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被迫下台,等到德意志新教诸侯成立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时候,是他的堂弟克里斯蒂安三世在台上,这个老三和前面的老二有点儿不一样,他是一个纯粹的新教徒,甚至可以说是新教狂热分子,不单单驱逐天主教的势力,还血腥地镇压任何不服从者,天主教徒不仅脑袋掉了一地,家人财产也全都倒了大霉,克里斯蒂安三世咧着大嘴,赚得盆满钵满,这事儿他当然号称是平叛,但和他老祖宗维京海盗干的事儿有啥区别,我是看不出来的。


这里多说一句,我们今天往往有一种印象,好像宗教改革之后,被迫害的都是新教徒,天主教就是十恶不赦的。实际上,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天主教因为多年的经营,在各地有大量的财产土地,一些本来啥也不信的贵族们,觊觎人家的田地,财产之后,借口自己信仰新教了,去收割天主教的财产,这在宗教改革之后的欧洲北部几乎是司空见惯的。


等到了1530年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成立之后,新教狂热分子克里斯蒂安三世几乎是哭着喊着加入了这个德意志诸侯联盟,打击天主教,顺便赚点钱,这种事儿简直就是他这辈子的挚爱。


就这样,随着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势力的逐渐扩大,难以避免地和皇帝查理五世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接下来就诞生了施马尔卡尔登战争(Schmalkaldic War),但这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动静却不大,双方打了两下就不打了,战争于1547年结束,查理五世获得了胜利,压制住了新教,德意志的土地上暂时有了和平。


可是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不是“好银”的家伙,自然是我们法兰西的新国王亨利二世陛下。他为了在德意志诸侯中挑起对查理五世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不满,不停地进行挑拨离间,鼓动更多的诸侯加入施马尔卡尔登联盟,什么空头支票,美女,金钱,全都用上,反正能让对手内乱就行。结果是还真的被他说动了一位重量级诸侯,在他的鼓动下,德意志萨克森选帝候莫里茨背叛了查理五世,投入了新教怀抱,随后,德意志大地上战火重启,公元1552年,得到莫里茨帮助的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卷土重来,继续进攻天主教。


这一次,查理五世就挡不住了,他被打了一个落花流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亨利二世在关键时刻也亲自下场,彻底撕破了脸皮,领着军队杀向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地盘,至于说不道德,生灵涂炭什么的,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内。笑话,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对手内乱,好趁火打劫吗?


查理五世一看势头不对,马上对着德意志内部的新教诸侯们服软,先后签定了两个协定,那就是《帕绍合约》和《奥格斯堡和约》,这两个合约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四个字:教随君定(拉丁语:Cuius regio, eius religio)。


解释一下这四个字,它的意思是,你这个国家的国王信仰什么,国民就要信仰什么,如果小老百姓说俺和国王信仰不一样咋整?很简单,你搬家啊,德意志地区224个诸侯,你往东挪个窝,五十米,就到了另一个国家,那里可能就是另一种信仰之地。当然,搬家费自理。


我们说这两个合约在欧洲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它们虽然没有确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是确立了领地的宗教信仰自由,天主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同时破灭的,还有神罗皇帝查理五世一辈子的努力,他想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统一宗教的理想随风而去了。

二、哈布斯堡家族的分裂


这件事绝对是深深地打击到了查理五世,同时因为痛风病的折磨,他提出了一个令那时候的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他要退休。是的,你没听错,56岁的查理五世觉得自己这辈子实在是太累了,人还没死,甚至搁在今天还是壮年的他,想撂挑子不干了。


按道理说,你要是想不干了,直接传位下台就行了,可是这老爷子在下台之前,深深地思索了一件事,那就是帝国的疆域和管理的问题。


我们说谈论这时候西班牙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实际上,指的就是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地区,那它有多大呢?仅仅在欧洲,它就控制了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西西里岛、尼德兰地区、波兰南部、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希腊北部地区等等,这还仅仅是大的块,小的蛋糕碎片实在是没法计算,妥妥的一个巨无霸。


可是别忙,哈布斯堡这个家族除了欧洲,南、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非洲西海岸的富裕地区也全是它的,而且在亚洲,它也有领土,今天东南亚仅有的两个天主教国家之一菲律宾,那时候完全是它的殖民地,而且菲律宾这个名字(Las Filipinas)就来自查理五世的宝贝儿子菲利浦(西班牙语:Felipe),这货当时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太子爷,也就是如果查理五世直接退休,就是这个菲利浦接位。


帝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查理五世曾经满怀豪情地说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也是最早的“日不落帝国”(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这个词的出处,本来是西班牙人自吹自擂用的,只是后来的很多人包括史学家觉得这话霸气,就又用在了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这些陆陆续续也在全球进行殖民统治的国家,它们全都算是日不落的帝国。


可是1555年,即将主动退休,心态已经老迈不堪的查理五世,却对这件事有了另外的考虑,帝国疆域太大了,以我老五的手腕能力,尚不足以治理,那我要是退休了,别人估计更不行,咋整呢?他想到了罗马帝国分治的方式,于是,在他下台之前,他做了这样的安排,让自己的弟弟斐迪南(Ferdinand I)接管奥地利和德意志地区,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也归你了,而自己的亲儿子菲利浦,则管理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帝国剩余地区。


我们说这样一弄,相当于把哈布斯堡家族分裂了,形成了后来所谓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House of Austria),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Spain),两大分支都统治各自疆域达200年之久,而从这时候开始的两百多年,也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200年,当然,惨烈的程度是没有办法和19世纪后期以及20世纪初期的战争相比。


实话实说,查理五世的这个安排,还是偏向他亲儿子的,因为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经济和军事的主要力量,就是西班牙和它的海外殖民地。


而分给自己弟弟的奥地利,却是时时刻刻面临着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尤其是匈牙利已经实际上被对方控制之后,奥斯曼更是随时可以进攻奥地利,说句不好听的,斐迪南在维也纳睡觉,半夜起夜的时候,都要摸摸脑袋还在不在。


至于说神圣罗马帝国本部的德意志地区,那更是一个火药桶,新旧两大宗教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你死我活了,查理五世的这个安排表面借口是因为帝国太大,实际上,我们只能感慨一句,儿子,毕竟是亲生的。

三、英国“血腥玛丽”上位


公元1556年,查理五世戴着大红花光荣退休,儿子菲利浦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是为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Spain)。


这小子在继承西班牙之前,不仅菲律宾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年纪轻轻的,已经结过两次婚了,第一个媳妇是葡萄牙的公主,结婚两年就去世了,属于打酱油的,我们这里略过,可是他在1554年娶的第二个媳妇,却不得不好好地说一说,因为这个媳妇名字叫玛丽,如果说名字前面要加上称号的话,那就是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I),她正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个亨利八世的大闺女,后世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的英格兰第一位女王。


那一个西班牙的王子是咋娶的英格兰女王呢?这事儿必须从亨利八世死亡说起。


前面说过,亨利八世一辈子都在拼命地结婚努力生儿子,生不出就杀老婆,然后再结婚地瞎忙活,终于在大女儿玛丽,二女儿伊丽莎白之后,他成功地生下一个儿子,这样,他在1547年去世的时候,爱德华这个大儿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史称爱德华六世(Edward VI)。

爱德华六世九岁即位,十六岁的时候很不幸地感染了肺病,估计是肺结核,在那个年代,就相当于现在的肺癌,还是晚期的,躺在床上的爱德华知道自己是不行了,媳妇还没娶过,孩子自然是没有的,谁来接任,就是一个大问题。


按道理说,他有两个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这都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而且他爹亨利八世活着的时候,也是这么规定继承顺序的,按现代话说,那已经写到了宪章里。


可是令所有英格兰人大跌眼镜的是,爱德华六世在临死之前,却发布了一纸诏书,将江山交给了自己的一个姑表侄女,也就是他姑姑的一个外孙女,名字叫简·格雷(Jane Grey)。


按照流行的说法,爱德华六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大姐玛丽是天主教徒,而他自己是一名彻底的新教徒,他担心姐姐一上台,新教事业在英格兰就彻底完犊子,所以才一意孤行,让姑表侄女即位。


可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却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这件事应该不是爱德华六世的一意孤行,而是当时英格兰枢密院的老大,诺森柏兰公爵约翰·杜德利的意思。


关于这个英格兰枢密院(His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在诺曼征服时代就有了,主要的作用就是向君主提供建议,一般来说,由大权贵、大主教和重要的官员组成,你可以看作是一个老干部顾问团。千百年下来,这个顾问团其实一直都存在于英国的政治框架里,但权力是不断缩小的,当然是被后来的议会和法院给分走了。我之所以说它,是因为作为顾问团,它虽然成了摆设,但它内部有一个委员会,今天却无比重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内阁(Cabinet of the United Kingdom),按照英国宪法的解释,这个由首相和议员们组成的内阁,是英国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按照书面上定义,所有英国内阁成员,全都是枢密院成员,换句话说,他们依旧是英国国王的“老干部顾问”,当然,他们现在无论对内对外,都不能,也不敢,实际上也不是服务于英国国王的了,要一脸正气,义正言辞地说,俺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除了顾问,这个枢密院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托孤,老国王死了之后,小国王没长大,枢密院负责摄政。这个听起来也很合理,我们的爱德华六世即位时才9岁,很自然地,大权掌握在老干部手里,就很正常。


爱德华六世死前那个传位给简·格雷的遗诏,上面密密麻麻签署的名字,几乎全都是枢密院的贵族老爷们,我们再考察一下,就发现简·格雷刚刚宣布自己为女王,枢密院马上以她的名义下诏,派出军队,连夜追杀爱德华六世的大姐玛丽。根据这两个事实,我的猜测是,这次传位事件的实际操控者,应该是英格兰枢密院的老大,当时的摄政王,诺森伯兰公爵约翰。


那为啥这个约翰想要简·格雷小姐当女王呢?原因好像也不复杂,因为简·格雷是他的儿媳妇,儿媳妇当女王,那不就是等于自己儿子当国王,自己是太上皇了吗?


有句话叫做想得美。约翰干的这事,是既不合情理,也不符合英格兰大多数贵族的利益,后来的事实证明,枢密院里的老家伙们也仅仅是暂时被他吓住了,不得不签字。


但最重要的关键点是,爱德华的大姐玛丽并不是一个花瓶,她在听到弟弟遗诏之后,马上就明白了,约翰绝对不会放过自己,于是,第一时间出逃,跑到了东盎格利亚,然后举起了“反叛”的大旗,拒不承认简·格雷的女王身份。


约翰没办法,只好亲自率军去平叛,但是他前脚一走,后面枢密院的贵族们就抛弃了他,宣布和民众站在一起,支持大姐玛丽。


长话短说,1553年7月19日,在简·格雷当上英格兰女王九天之后,这个儿媳妇就被迫下台,约翰·杜德利也被迫投降,国王的帽子回到了玛丽手里,是为玛丽一世,而简·格雷也成了英格兰历史上著名的九日女王(Nine Days' Queen)。


本来呢,在一开始的时候,简的公爹约翰被砍了脑袋,但她和她老公并没有被判处死刑,公开的说法是,她因为年轻受人操纵,所以被赦免了,但私下里,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给她求了情,玛丽一世才饶了这对小夫妻。


可惜的是,这个女娃子在投胎的时候,选错了亲人。


一年之后,她还在玛丽一世的眼皮子底下被软禁着,她自己的亲爹和两个兄弟却相继以她的名义开始造反,性情本来就比较残暴的玛丽女王自然是不可能再忍耐,回手一刀,把这位年仅17岁的“九日女王”送上了西天,后来法国画家德拉罗什根据这个情景,画出了一副传世之作,简·格雷的死刑(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是经典的现实主义历史画作,现藏在伦敦国家美术博物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言归正传,虽然老爹亨利八世脱离了天主教,搞出了英国国教,但玛丽一世却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原因是亨利八世忙着离婚结婚,他不带孩子玩,导致玛丽从小接受的,都是她娘和姥姥家的影响,她娘是谁?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姥姥更是大名鼎鼎的天主教双王之一伊莎贝拉一世,那她要是不信天主教,才出鬼了。


只不过因为她爹亨利八世的新教改革,她从小也只能偷偷地在心里信天主教,再加上她那个不靠谱的爹结了六次婚,每结一次婚,换一次后妈,她就被鄙视一回,这样的成长经历,最终养成了玛丽残忍好杀的个性,她对这个世界的恨意绝对大于善意。


所以,上台之后不久,就有几百名新教徒因为各种罪名被砍掉了脑袋,这也是为什么她后来赢得了“血腥玛丽”的头衔(Bloody Mary),现在酒吧里有一款比较流行的鸡尾酒,就是从她这个外号来的。


除了杀人,玛丽一世加冕之后关注的第二件事,就是如何造人。因为这时候的她,已经37岁了,一个女人在这个岁数如果不赶紧想办法生孩子,那以后怀孕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别人没孩子也许没啥,但是玛丽知道,她没孩子绝对是一件大事,因为没孩子就意味着没继承人,没继承人的话,将来她妹妹伊丽莎白就是继承人,而全天下都知道,伊丽莎白的信仰是英国新教。


为了英格兰王国和天主教的将来,必须生孩子。就如同前文说的,她最后找到了西班牙当时的王子菲利浦,那么,他俩是如何天雷勾动地火成了好事的呢?为啥这个女人到最后没生下孩子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烟斗A10

  • 董大ye

    来了

  • 三丫家的丫

    查理五世曾经满怀豪情地说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也是最早的“日不落帝国” 牛掰

  • 星空云梦

    前排围观中

  • 一醉雨听风一

  • yuannannan_7l

    来了

  • 花弄影4

    更新了

  • 逍遥游_ui

  • 听友195378008

  • 18614519w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