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王权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冲突;一边是是德国统一的目标。这两个背景构成了俾斯麦政治的两条战线。
内容讲义
课程讲稿
你好!我是周林刚。欢迎来到《通往文明之路100讲》。
前两讲我们聊了拿破仑对现代主权国家作出的贡献,虽然他没有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但他的失败倒是刺激了主权国家并存的多国体系。今天这一讲我们来聊另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可能有两个“元素”:一个是统一德国的民族英雄;另一个是他的赤裸裸的“实力政治”。俾斯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是他成为普鲁士首相之后在议会公开讲的。他说:“当代的重大问题单凭演讲和多数派决议无法解决,……解决问题的只能是‘铁和血’。”这就是铁血宰相称号的由来。可见,俾斯麦是非常坚定地以实力政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引的。该动刀枪的时候就动刀枪,该坑蒙拐骗的时候就坑蒙拐骗。可以说,俾斯麦毫无顾忌地实践了通常所说的那种贬义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从这个角度说,俾斯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用他来观察“主权国家”所包含的特殊精神气质,也就是它的现实主义底色。与此同时,俾斯麦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继续奉行他的老一套,最后却黯然收场,被他的皇帝和同僚们无情地抛弃。他的这个结局,也有助于我们思考这种现实主义的度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俾斯麦现实主义的胜利。也就是他运用不择手段的手法,实现德国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史称第二帝国。因为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后来还有希特勒的第三帝国。
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大立法者,缔造国家统一的政治家就属于这样的大立法者。不过,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势力均衡格局,奠定了现代欧洲版图的基础。所以,俾斯麦的影响,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体系的层面也有重大的影响。
俾斯麦生于1815年,正是拿破仑从流放的厄尔巴岛返回法国,重登帝位,历经百日,再次战败并第二次退位的年份。那时的德意志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同盟,有两个主要的大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其中奥地利是联盟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1848年法国又一次爆发革命,废黜了国王,成立了共和国。革命的影响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在奥地利,保守的首相梅特涅,作为旧秩序代表被迫辞职;在普鲁士,柏林爆发了巷战,国王被迫承诺:选举议会,制定宪法,保障言论和出版自由。但是同年,革命的力量就开始衰落下去。比如在法国,这次革命的成果又一次被拿破仑的后人篡夺,他的侄子起初被选为共和国总统,然后又政变称帝,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在奥地利和普鲁士,君主们也都重新赢得了胜利。所以在这一年普鲁士国王钦定了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特点是: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是对国王负责。
在德意志的范围内,革命的和自由主义的潮流,还在争取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德国的统一。德国人在反抗拿破仑统治的过程中,产生了强劲的民族主义诉求,要求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所以,在革命的1848年,来自全德范围内的数百名代表集结在法兰克福组成国民议会,商议德国统一方案,并制定统一的宪法。1849年这个国民议会商定了一种小德意志方案,并通过了一部宪法,史称“保罗教堂宪法”。小德意志方案主要包括北德意志、排除了奥地利的统一方案。以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为界,美因河以北称北德意志,以南称南德意志。这个方案解决意味着,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普鲁士,所以就得排除奥地利。用俾斯麦后来的话说,是一山不容二虎。根据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决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帝国皇帝的帝位由普鲁士国王兼任。在制成宪法之后,会议派出代表,向普鲁士国王送上皇冠。
但是普鲁士国王拒绝了帝国皇冠,法兰克福制宪因此失败。普鲁士国王说,只有得到德意志各邦国君主们的一致同意,他才会接受。可以看出,普鲁士国王厌恶自由主义,厌恶由人民送上的王冠。因为在他的“传统”眼光看来,君权是神授的,不是来自人民。
一边是王权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冲突;一边是是德国统一的目标。这两个背景构成了俾斯麦政治的两条战线。
1862年,政府和议会之间因为军队预算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而引发了宪法危机。前面我们说了,普鲁士钦定宪法的特点就是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虽然议会没什么实质权力,但唯独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权力,那就是批准政府的预算。
各种折中方案都试过了,就是解决不了傲慢的国王和不屈服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政府没有办法了。于是,1862年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把政府交给了他。照俾斯麦自己的说法,就是:国王别无选择,因为只有俾斯麦胆敢公然反抗议会,并且完全不关心是否违反宪法。
俾斯麦的任命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的。可是这没关系,对于俾斯麦来说,民意根本不重要。只有民意对他有用的时候,他才会考虑利用民意。
为什么对这个背景说这么多呢?因为它勾画出了俾斯麦实力政治的基本策略。第一,俾斯麦通过各种诡计、最终通过战争,实现了德国统一。但他的政策所统一的德国,基本上就是小德意志方案,排除奥地利,以普鲁士为核心。俾斯麦用他的实力政治来统一,实现1848年革命的自由主义者们用开会的和平方式所追求的目标。这等于是在说,你看,开会啊、辩论啊、投票表决啊,这些都没有用吧?只有我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才真正有用。所以他把国民会议称作“1848年的错误”。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统一,又是在他不顾普鲁士宪法、公然对抗普鲁士议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又等于说,你看,议会啊、代表啊、宪法啊,也没有什么用吧?你尽可以抱怨俾斯麦无法无天或卑鄙无耻,但他的办法管用啊!
也就是说,俾斯麦用不讲道德、不讲法律的欺骗和暴力手法达到目标,然后用这个伟大的成就,顺便贬低了道义、规则、法治这样一些自由主义和现代政治的价值。结果,俾斯麦成了民族英雄,很多人在事后都认为,没有俾斯麦,就没有新德国。究竟是不是如此,人们已经没有办法回过头去验证了,因为历史没法重来、没法假设。但其实,人们也根本没法证明,德国统一的道路必须如此。所谓的必须,不过是事后人们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披上的一层解说而已。
当上首相之后的俾斯麦,把他的实力政治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与议会的宪法冲突,俾斯麦在一次议会辩论中,直言不讳地说,议会如果不妥协,那么必然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那么问题就成了力量的问题。他说“无论是谁,只要有力量,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意见行动。”针对德国统一的大目标,俾斯麦通过三场战争实现了它:1864年与丹麦的战争与奥地利一起占领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现在德国最北面的一个州; 1866年击败奥利地,迫使奥地利解散德意志联盟,俾斯麦得以成立北德意志邦联;最后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加冕,成为德国皇帝。第二帝国就此成立。
三场战争里,俾斯麦都狡猾地下套,诱骗对手和盟友,最后以枪炮决胜。这里可以特别提一下普法战争。为什么要打普法战争呢?因为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并统一北德意志,这会极大地改变欧洲国家间的势力均衡,法国当然首当其冲。所以在俾斯麦策划对奥战争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法国中立,俾斯麦几次三番抛出诱饵,使法国人以为,法国能够获得莱茵河左岸的部分德意志领土,或者暗示法国人如果兼并其他说法语的地区,普鲁士也会予以认可。这是稳定法国的策略。从普鲁士自身的角度来说,当自己地位上升的时候,自然会引起法国的担忧和敌意,因此,法国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在俾斯麦看来,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战争的由头在1870年找到了。当时西班牙的女王因为生活放荡被赶跑了,王位空虚,西班牙人想找一位欧洲王室的成员来坐西班牙的君主。他们中有人想要邀请同属普鲁士王室家族,也就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来做西班牙国王。俾斯麦为此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这位亲王答应接受西班牙王位,并与西班牙之间秘密就此事进行商议。看起来事情快成了。
俾斯麦之所以这么卖力,是跟法国有关。你想,如果霍亨索伦家族的这位亲王成了西班牙国王,那么法国就会身处两个霍亨索伦君主的夹击之中:西班牙在法国南部,普鲁士和北德意志在法国东边。这个形势,就好比我们在前面讲黎塞留时说到的法国:那时的法国,一边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一边是同一个家族统治的奥地利。现在只不过是奥地利变成普鲁士,哈布斯堡家族变成霍亨索伦家族。所以,如果事情成功,那么俾斯麦就等于迫使法国处在非常不利的战略地位,法国要是接受,当然对普鲁士有利;法国如果不接受,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而战争正是俾斯麦需要的。
然而,这个秘密外交被曝光了,法国人得到了这个消息,深受伤害。不但是因为这种做法对法国不利,而且这种做法违反了当时欧洲的国际惯例,那就是一个有自己君主的王室成员,不允许再成为另一个王国的国王。但法国皇帝运用外交手段,成功地解决了问题。通过与普鲁士国王的直接交涉,普鲁士国王决定维护和平,那位亲王也再次拒绝西班牙王位。
本来问题到这里就解决了,虽然俾斯麦还不死心。终于,法国皇帝帮了俾斯麦的忙。他不满足于事实上得到的外交胜利,非要普鲁士国王公开对此事发表一个声明。普鲁士国王拒绝发表这个声明。俾斯麦得到国王关于拒绝发表声明的电报后,对它进行了裁剪,篡改了原文的意思,然后公开发表。国王自己看到后,惊慌地大叫:这不等于是在宣战吗?就这样,俾斯麦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把普法两国引向了战争。
这些只是俾斯麦实力政治的一个方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需要特别留意的。那就是俾斯麦是个没有任何教条、信念束缚的人。他的行动没有什么想要追求的高尚原则。他的统一政策甚至都跟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统一仅仅是普鲁士权势和地位需要。这决定了俾斯麦的一切政策,全部出于冷静准确的计算。所以,击败奥地利之后,俾斯麦并不想攫取奥地利的土地。他的目标,也就是把奥地利排除出统一方案,一旦达到,也就止步了。因为他认识到:普鲁士的未来,需要奥地利的力量。为了表示自己的这种决心,他甚至说,我就是宁愿死去,也不愿意去羞辱战败者。其实,在俾斯麦的崇拜者中间,俾斯麦对奥和约中表现出的这种克制和稳健,才是他那种巨大声望真正的和最好的基础。
好了这一讲我们就先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的要点,就在于准确和冷静的计算。这种计算一方面不受什么道德、法律、宗教、原则之类的束缚,另一方面呢,其实也有自身的限制。只不过即使有这种自我限制,纯粹的实力政治仍然会自我瓦解。这就是我们下一讲打算聊的话题。我们下一讲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