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世界”④ 丨世界的“尽头”是体育

“青年与世界”④ 丨世界的“尽头”是体育

00:00
11:48

“青年与世界”①|赛事是一座桥

“青年与世界”②|从志愿者到“公天下”

“青年与世界”③|谁是未来的“火炬手”

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只有一个项目,那就是不足200米的赛跑。而跑步在当时,是希腊各城邦对年轻士兵的一种基础军事训练。随后的古代奥运会加入五项竞技,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及摔跤。传说,这五项竞技是斯巴达人训练士兵的基本军事训练项目。

慢慢地,人们意识到优秀运动员和优秀战士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优秀运动员为了精力充沛,需要吃好睡好、作息规律,而优秀战士则需要忍饥挨饿、磨练意志。体育项目与战争样态的关系,从彼此贴近到逐渐区隔,最终远离血腥和野蛮,走向文明与秩序。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更加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人们在运动中修养身心,培养规则意识,国家和城市通过大众性运动比赛和高水平运动会,加强交流和沟通,运动的秩序也逐渐向群体、国家、世界秩序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一句“世界的尽头是体育”也不为过。

当金牌代替攻城略地

奥运会、世界杯和大运会,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个综合性运动会。在东京、多哈和成都,人们已经看到或即将看到当今世界体育的新面貌和新形态,世界体育的秩序,或许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不久前,在北京工体,新科世界杯冠军阿根廷队和亚洲劲旅澳大利亚队进行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友谊赛。一位18岁的少年冲入场内,他拥抱了梅西,然后全场飞奔,最后被安保人员抬出场外。第二天,他被警方行政拘留,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是,这位少年引发了海量的讨论,很多人从他的奔跑中获得感染、为他鼓掌,央媒在报道中也将其视为一段“插曲”。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他的做法不妥,但是人们也能感受到,在他拥抱梅西的那一刻,中国少年和世界球王连接在一起。他脸上的灿烂笑容,让他看上去就像是“18岁的梅西”一样。

↑18岁少年拥抱梅西。图源:津云

另一张照片中,大量球迷穿着球王梅西的10号球衣朝前走去。这让人认识到,刚刚过去的世界杯,影响力可能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2022年冬天的卡塔尔,世界各地球迷见证了梅西的圆梦,而在来北京之前,梅西刚刚宣布结束自己在欧洲的五大联赛生涯。

这并非偶然,最近举办奥运会、世界杯和大运会的三个城市都在亚洲。我们并不能简单得出“世界体育进入亚洲时代”的结论,但是亚洲力量也不容忽视。另一个证据是,来自亚洲的资本越来越多地介入欧洲顶级足球联赛,而最近沙特也在到处搜罗欧洲赛场上的顶级球星。

东京、卡塔尔和成都,上演的是不同的故事。东京办奥运会,担负的是“东京再升级”和重新提振日本经济的重任;沙特和卡塔尔,并不是想花钱哄全世界开心,新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这两个国家的战略是用体育来代替石油,发展一种“新经济”;而即将举办大运会的成都,则代表中国城市的崛起,这既是展现中国过去二十年城市化的成果,也是城市化持续深入的又一个里程碑。成都和杭州,不仅是新一轮“体育明星城市”,也是北上广深外新一线城市的佼佼者,现在它们即将携手进入新的“国际化”进程。

在奥运百年、世界杯也即将百年之后,世界体育正在进入“城市引领”的时代。过去,人们说体育是“战争的替代”,因为它是和平时代人们能够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竞争的游戏,金牌代替攻城略地,发展的竞争代替流血冲突。

现实世界中,绝对和平是一种奢望,即便体育赛场,往往也难成为理想中的纯粹乐土。在以和平理念主导的竞技世界,通常也折射着无法和平的情绪。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战争和冲突不会因为体育而消亡,但我们还是应该通过体育呼唤和平。

越是存在硝烟难止的外部冲突,越是期待和平友爱的体育精神。现代国际竞争的语境下,那句“体育让战争走开”的名言更加容易获得普遍认同。

体育走向“战争的反面”

体育源于战争,却又发轫于和平。

自公元前9世纪的古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条约》以来,体育赛事的目标,就是希望将现实中的流血冲突转化为赛场上的公平竞争,它代表着人类对和平友爱的永恒追求。尽管一度“被抛弃”,但这个传统仍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奥委会的倡议下得到恢复。

↑1948年7月29日,第十四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开幕,数千只和平鸽在温布利体育场放飞。

在世界杯赛场,人们总是期待“阿根廷vs英格兰”或者“英格兰VS德国”,因为人们会联想起相关国家的战争史,这样的比赛既充满噱头和戏剧性,其实也是真正的“民族和解”的机会。但现实是,阿根廷国家队前锋阿尔瓦雷斯,同时也是英超曼城队的前锋,而曼城队也在上个赛季夺得欧冠比赛的冠军,体育赛场上的“国家竞争”,已经让位于城市角力。

不管是东京、多哈还是成都,都会展现体育的新面貌:它是和平的舞台,也是“展示”的舞台,最打动人的其实是竞争中的人性。人们忧心现在的世界和过去不同了,但在更深层面,不同国家的人,比过去更为紧密了。

有些人还在比较贝利、马拉多纳和梅西到底谁是“第一球王”。其实,三个人代表着体育的三个时代:贝利时代电视还没普及,没有多少人看过他比赛;马拉多纳时代则是电视直播的时代,而梅西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对人心的影响力来说,梅西毫无疑问是第一人,北京工体球迷的表现,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去现场观看比赛,当然是值得在社交媒体“夸耀”的事情。但是,即便没能去现场的人,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更方便观看,也比过去看得更多。人们可以选择观看的角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直播,而且可以用弹幕等手段“参与到比赛中”。

如果说俄乌冲突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分裂”,体育则向人们展示出人类的“团结”仍然有着深刻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体育比赛最大的功能其实是传递希望和信心。

体育运动强调规则和秩序,所有的比赛都必须基于这些基本原则。运动有对抗,有竞争,却都是在秩序范围内的和平竞技,目的在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哪怕是敌对国家的运动员,也有不少友谊的佳话,让扰乱不安的世界奔向和平。

从运动秩序到新的秩序

回看三大比赛的历史,奥运会、世界杯和大运会,都曾有过“波折”。

二战结束,人们期待世界能有持久的和平,但是东西方阵营,各自举办了自己的“青年运动会”。人们认识到青年就是希望,但是这种希望如果缺乏和解和团结,就只能是虚妄。

从1959年的意大利都灵大运会开始,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起航。实际上,大运会比“奥运会”更早实现了世界性的“团结”,人们有理由相信,青年更纯粹而美好,也更有理想主义色彩。

这种团结让大运会很快获得了“小奥运会”的美誉。原因再简单不过: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本来就和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高度重合,而大学生群体,又是最热爱体育的群体。还有更深层的意味:和奥运会相比,大运会更强调“青年态”。它的参赛项目和奥运会基本一致,本身就有“选拔未来之星”的功能,而大学生思想开放,又敢于创新和尝试,有些人就在大运会上打破了世界纪录。

赛场从冷战时代的“对抗”,走向有序而精彩的“竞技”。这是“人”的层面。

在“城”的层面,也几乎有着相似的结构:过去几十年的世界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城市竞争发展史”。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对抗”,但和人不同的是,城市的“竞争”立场更充分,每一座城市都希望通过不断更新,让自己处于“年轻态”,从而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去“打败对手”。

↑2023年7月16日,成都“迎大运 环城生态区健康跑”活动举行。图据视觉中国

以即将举办大运会的成都为例,它是中国建城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灿烂的文明。而在新世纪以来,成都又是世界上最年轻和有活力的城市,几乎增加了一千万人口,仅仅是人口增加的数量,就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要知道,对于正在老龄化的世界而言,一千万人口不会无中生有,得到也意味着“对手”的“失去”。

一位经常往返于北京与成都的朋友惊叹:现在的成都,很像“日本的东京”,在于它的人口规模和活力的辐射能力。成都不仅变得有“竞争力”,也正在“变大”,这背后其实有着两个秩序。首先是“城市内部的秩序”,数量如此庞大的“新成都人”,在构建新的城市认同过程中,会激发无穷无尽的创造性,人们不仅需要确认自己,也需要拥抱世界。这就牵涉到“城市外部的秩序”:只有和世界发生真实而深刻的联系,城市化才能够真正延伸。

如今,世界正处在变革的前夜,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都到了突破的临界点,未来的世界秩序,很难说还是以往那种“敌对性”的、零和博弈的,而一定是和平的、连接性的,更多以竞争的形式来展现出来:一个城市拥有年轻人,拥有有魅力的生活方式,就能成为最大的“获胜者”。

在这个意义上,大运会不仅是身体的运动会,更是“精神”和“思想”上的。人们需要变得紧密,世界需要包括运动在内的有魅力的生活方式,不断构建新的秩序。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