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72:利用知觉转换来消除误会和冲突

《社会心理学》172:利用知觉转换来消除误会和冲突

00:00
08:21

趣味导入


德国因两次挑起世界大战而成为全世界人民憎恨的对象,但后来又两次重新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同样,尽管伊拉克使用了化学武器并在国内对库尔德人展开屠杀,但是当伊拉克对伊朗发起战争后,仍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也许是由于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当两伊战争开始之后,伊拉克开始侵略重要产油国科威特,它的这一行径立刻成为了全球嗤之以鼻的“野蛮的行径”。


 由此可见,观念和态度变化的速度之快往往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简单化思维


当国家之间形势紧张时,正如在国际危机中发生的那样,理智的思考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时刻,对敌人的看法将会变得更加简化和刻板,也更可能出现直觉式的判断。卡内瓦莱和普罗布斯特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即使是对冲突的预期和猜想都会固化人们的思维,阻碍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在对苏联和美国在1945年后的政治声明的复杂性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非常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柏林封锁、朝鲜战争和苏军入侵阿富汗期间,国家的政治声明变成了简单刻板、非好即坏的措辞。在其他时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后,政治声明中公开承认和评价每个国家的动机都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的。


研究者还分析了在大战爆发、军事突袭、中东冲突和革命前的政治声明。几乎在所有的事件中,那些发起攻击的国家领导者在他们开始发动行动前,都会显示出愈加简化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我们是好的而他们是坏的”。泰特洛克认为,摆脱这种简单化思维,可以使美俄达成新的一致,或者出现合作的可能。他的乐观主义在后来也得到了验证。


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莫斯科并签署了美俄中程核武器条约,随后戈尔巴乔夫访 问了纽约,并向联合国声明苏联将从东欧撤走50万军队,他宣称:“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够实现这些愿望,使战争、地区冲突和对峙、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对饥饿和贫穷的恐惧以及政治恐怖主义都成为历史,这是苏美两国共同的目标,而且只有我们同心协力才能实现这一切。”


误解和战争


调查研究一般都提供了数值数据,而这些数据大多来源于实验,或者调查研究中对人们的行为、认知和态度的观察,但是做研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特别是在欧洲,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分析人们的对话,会通过研究人们写下的文字和交谈的话语,来探究人们是如何解释和建构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


还有一些人在历史背景中分析人们的行为,正如欧文•贾尼斯在历史惨败中探索群体思维,菲利普•泰特洛克探索那些被认为是政治专家的判断失误。


毫无争议,社会心理学界为期最长的研究地当属拉尔夫•怀特在20世纪30年代末对民主和专制的研究。2004, 怀特在他97岁高龄时发表了一篇顶尖的震惊世界的文章,总结了他之前对于误解引发战争的研究分析。在回顾了上个世纪的十场战争之后,怀特报告说每场战争至少存在一种误解,那就是过度低估对手的实力,把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合理化,特别是把对手妖魔化。


通过历史事件他观察到,低估对手的实力使希特勒有胆量在严寒的冬季去攻击苏联;日本有胆量公然发动珍珠港袭击来攻击美国;美国有胆量不顾他国反对而强行介入朝鲜和越南战争,同时把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合理化,再把对手妖魔化和邪恶化,这也成为了战争开始的标志。


21世纪初期,美国和伊拉克在谈到战争时,他们双方都认为对方是“邪恶的”“不道德”的。对乔治•布什来说,萨达姆•侯赛因就是一个“凶残的暴君”,是一个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威胁这个文明世界的“疯子”。而对伊拉克政府来说, 布什政府就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邪恶帮派”。


真相永远不会出现在如此激烈的冲突观点之间。在思考他作为和平心理学家的一生时,怀特总结道:“有效感知是对抗仇恨的解药”,这就需要同理心来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觉,这也是阻止战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理心可以避免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因误解而导致战争的危险和潜在导火索,使他们倾向于和平共处而不是打仗。


知觉转换


如果说误解与冲突总是一同出现并产生连锁反应,那么随着冲突程度的起伏变化,误解也会不断出现和消失,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而且有着极强的规律性。当一股势力成为敌人时,我们会将它的形象进行扭曲;而在化敌为友之后,它的形象也会朝相反的方向演变和发展。


因此,在二战中美国民众和传媒眼中“嗜血、残暴、奸诈、长着飽牙的小日本鬼子”,在战后迅速变成了美国媒体和人民心目中“聪明、勤劳、自律而足智多谋的盟友”。


在冲突之中,误解的严重程度时常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即使是一个既不疯狂也不邪恶的人,在冲突中也可以很容易对对方产生歪曲的印象。在与另一国家、另一个群体甚至是与室友或家长的冲突中,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误解为完全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行为理解成彻头彻尾的错误,在丧失同理心的同时,我们的对手也会对我们形成镜像式的误解。


因此,在受困于诸多社会难题,并且多数人为了稀缺资源而竞争或是感到不公正的时候,我们只有在抛开偏见的基础上,努力解决确实存在的分歧,才能去合理的化解冲突。在冲突中,不要认为别人与你在价值观和道德上格格不入甚至是截然相反,反之,我们应该进行换位思考,当我们这样做时,也许对方也会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简单化思维”,国与国之间常常因为紧张的态势而简单的把对方的形象与自己的形象对立起来,形成了鲜明的“非黑即白”的态度。随后讲到了“误解和战争”,低估对手的力量以及缺乏同理心是国与国之间爆发战争的直接原因。


最后谈到了“知觉转换”,当冲突不可避免的出现时,即使是再冷静和理智的人也难免会陷入镜像式的误解,从而衍生出更多的社会困境。这个时候就需要每个人放下先前的偏见,转换到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消除冲突和赢得合作的有效方式。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