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71:镜像知觉是产生战争行为的诱因

《社会心理学》171:镜像知觉是产生战争行为的诱因

00:00
09:01

趣味导入

在上世纪轰动世界的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类似镜像的偏见一直持续了许久。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竞赛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全球的其他国家,同样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两方的竞争和称霸手段不仅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而且两国的较量也是你来我往,互有攻击。


根据心理学家和政治学家的研究,对于美苏两国的任何一方来说,当将自家的潜艇开到对方的海域,或者向小国出售武器等,在对方看来都是十分具敌意和挑衅意味的。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镜像知觉

在冲突中,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常常具有出奇的一致性。他们都会美化自己并且丑化对方。当I960年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到苏联对很多普通苏联公民进行访谈时,他吃惊地发现,苏联人对美国人的描述,与美国人对苏联人的印象是一样的。


在苏联人眼中,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它蛊惑并剥削美国的民众,而且在外交上美国从来都是耍花招,不可信赖。研究者发现,美苏两国对彼此印象的这种奇怪一致性,正如镜像一般。

当双方知觉到冲突时,至少有一方对另一方存在误解。当误解出现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就后果的严重性而言,这一心理现象是无与伦比的,因为这种印象的特点就是可以自我证实。”也就是说当A认为B对他有敌意时,那么 A就会以充满敌意的方式对待B,而B必须会给予回击,那么A的期望就得到了证实,因此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了。

当我们通过小道消息听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在说我们的坏话,尽管这个消息是不确定的,但是很多人依然选择相信,于是你开始反击,会去侮辱这位实际上是无辜的朋友。他当然不能忍受于是也进行回击,而这正好肯定了你原先的想法。类似地,东西方的政治家总会沉浸在对战争威胁的担忧中,并认为对方会试图通过军事称霸而威胁自身,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不断加深对方误解的行动。

负面的镜像知觉在很多地方都成了影响各国和平发展的障碍:

阿以冲突的双方都坚持认为,自身所进行军事活动的动机,是保卫自己的人身和领土安全。而对他国的意图,则认为是企图消灭本国并夺取自己的土地。他们常常说“我们”是这里的原住民而“他们”是侵略者;“我们”是受害者,“他们”则是侵犯者。在这样极端不信任的情况下,进行和平谈判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北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大学,亨特和他的同事给信仰天主教和新教的学生播放了两段录像,录像的内容分别是一群新教徒对一场天主教葬礼的袭击和天主教徒对新教徒葬礼的袭击。多数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认为,与自己持相反信仰的攻击者的攻击动机显示了他们嗜血和杀戮的本性,而与自己信仰相同的攻击者则不过是为了自卫或者还击而已。

在中东地区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98%的巴勒斯坦人认为一个携带攻击性步枪的以色列人在清真寺杀死29个巴勒斯坦人构成恐怖主义,但是82%的人认为一个携带自杀性炸弹的巴勒斯坦人杀死21个以色列人就不构成恐怖主义。同理,以色列人对暴力行为的反应也带着强烈的偏见,认为巴勒斯坦人的意图都是坏的。

津巴多指出:冲突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即好人 (比如“我们”)和坏人(比如“他们”)。事实上,卡尼曼和伦肖恩指出,“近40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正是这种偏见导致了无数战争的发生。它们使得国家领导人夸大对手的邪恶动机,误解对手对他们的行为知觉,使得双方在矛盾升级时都不愿意做必要的让步。”

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常常夸大这种差异。在移民和民权行动这些问题上,往往不是像对手想象的那样,支持者就是那么开明的,而反对者就是那么保守的。辛西娅•弗兰兹指出,对立双方也倾向于会有“偏见盲点”。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不会因为他人的喜欢或不喜欢而受到影响,然而事实上却把那些不同意他们的人看做是不公平和有偏见的。此外,党派人士大多认为对手格外不赞成他们的核心价值。

约翰•钱伯斯等人证实了人们对与堕胎和政治相关的一些问题存在误解。党派之间总是夸大对手与自己的分歧,而事实上他们的对手与他们自己的一致性要比想象的多。这种对他人立场的夸张理解也引发了文化大战。


拉尔夫•怀特报告说,塞尔维亚之所以在波斯尼亚发动战争,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相对世俗化的波斯尼亚穆斯林信徒的过分担忧,他们错误地把这些信徒的信仰和中东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及狂热的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要想解决冲突,我们必须抛弃这些夸张的感觉和错误的认知,去换个角度了解别人的想法,但这并非易事。罗伯特•赖特指出,“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你很讨厌的事情,还让你站在他的立场去思考,这无疑是道德培养中最难的一课了。”

具有破坏性作用的镜像知觉在较小的群体或个人之间也有所体现。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博弈游戏中,双方都有合作的一员,但对方的拒绝态度使很多人不得不采取自我保护的策略。


在对经理人的研究中,肯尼斯•托马斯和路易斯・庞迪发现了这样一种归因的倾向:当被要求回忆最近遇到的一次较严重的冲突时,只有大约12%的人认为冲突的另一方具有合作的意愿,而74%的人认为自己是愿意合作的。


在解释冲突发生的原因时,这些经理人认为,自己在交流时采取的是“建议”、“暗示”和“劝告”的方式,而对手的态度则是“提出无理要求”、“认为对方的意见一无是处”或是“拒绝合作”。

激化冲突的另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是,认为对方的最高领导者是邪恶的,但是他们控制和操纵着的民众则是支持的,这种“领导邪恶一民众善良论”清晰地体现在美苏冷战的双方身上。在越战之前,几乎整个美国都相信,美军士兵一旦进入越共控制的地区,就将有大批被压迫的民众揭竿而起加入战斗,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痴人说梦。


2003年,美国开始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他们以为“存在大量的地下组织会支持自己,帮助他们建立安全和法律体系,但事实上,地下组织没出现,战后的安全真空倒是使攻击美国士兵的袭击行为不断增加,这些反抗者决定将西方的利益从这个国家赶出去。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讲到了“镜像知觉”,我们因此知道了冲突双方是如何将错误的信息升级到真正的对抗行为。“镜像知觉”使矛盾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攻击行为是合理的,从而美化自身行径,对于另一方的行为则冠以“不道德”甚至是“邪恶”的帽子。


这也直接导致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冲突无法以和平方式解决,最终只能诉诸于武力。而真正解决这一冲突的方式,就是去减少和消除对于另一方的错误观念,并不加以夸张,努力增进彼此的合作意愿,学会“换位思考”。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