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票房破12亿,这次我终于看清了王宝强…

《八角笼中》票房破12亿,这次我终于看清了王宝强…

00:00
12:33

六年磨一剑,王宝强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八角笼中》凭借超4亿元的点映票房纪录,成为新的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冠军。


并且仅仅9天,总票房突破12亿。


热搜上对王宝强的赞誉声,快要溢出屏幕了。


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周星驰,都在社交平台上落泪点评,直言王宝强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演员之一,更是最优秀的导演。



“金扫帚奖”创始人程青松也发文夸赞:这是王宝强导演生涯真正意义的代表作。


并喊话王宝强把金扫帚退还给他。


“金扫帚奖”也称“年度最差华语电影奖项”,王宝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就曾得到过该奖。

六年前,尽尝千人弃的苦涩;六年后,迎来万人捧的辉煌。


这不过是王宝强人生的一个缩影。


从少林俗家弟子到跑龙套,从男主演到导演,他一直在破圈,一直在努力打破身上隐形的“八角笼”。


01


不认命

有影迷评论说,“看向腾辉让我有种错觉,仿佛是不惑之年的王宝强将人生阅历镌刻到银幕上,描绘了一幕小人物的命运史诗。”

剧中,向腾辉(王宝强饰)为了能带山区孩子们冲破命运之笼,教他们练格斗,不断增加强度。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练。


戏外,是王宝强在少林寺的苦练,是在演戏时的死磕,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不罢休。 


《八角笼中》讲成长,讲突破,讲的更是王宝强自己的人生剧本。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八岁时就去少林寺练武,二十岁北漂想当演员。


命运给王宝强安排了一手烂牌:一米六几的身高、磕碜的长相、平庸的资质……


没有谁觉得他能在演艺圈这张赌桌上玩出什么花样。


曾经有一个副导演当面嘲讽他说:你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你这样子,你这身高,想当演员?


可是王宝强偏偏跟命运杠上了。


为了能多跑几次龙套,他蹲守在北影厂前,对每个剧组挤出笑脸做自我介绍。

没龙套可跑时,他就去大厦做清洁工,一天挣25块,用来洗照片送剧组。

别人打击他说:别傻了,不会有人看你的照片的。

他却执拗地说:没准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

他永远是台词记得最熟的人。


《康熙王朝》剧组有个小太监角色缺人,因为记台词最熟,他被第一个推荐了上去。


他永远是最拼的那个人。


为了争取到一个替身的机会,他肯从很高的梯子上摔下来,而且连摔了好几回。


等导演喊停时,他手肘上的血已经染红了衣服。

之后全片场都知道:“有个替身叫王宝强,他不怕死,别人假摔他真摔。”


电影《盲井》开拍的时候,因为要下几百米深的矿井,非常危险。

男二号怂了,临阵脱逃。


王宝强毅然决然顶上去,凭这个角色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就此崭露头角。


《八角笼中》有一幕让我记忆尤深,小孩儿们在离开格斗场时嘶吼道:



“你打过水漂不?我们就是那块石头,不管你怎么用力甩,最终都会沉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命。”


孩子的念头,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命运的摆布下,人力无可奈何。


可王宝强却教会了我们一课:

我命由己,不由天。


虽卑微如野草,但自己不认命,即使燎原之火也烧不尽。


02


不设限

很多人初识王宝强,始于电影《天下无贼》。

他演的是一个淳朴善良,有点傻气的农民工“傻根”。

他的经典台词:“山上的狼都不会害我,人还能比狼坏吗?”

于是,很多人就给王宝强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傻根就是王宝强,王宝强就是傻根。


可是,王宝强真的只会演傻子吗?


王宝强在成为亚太电影节影帝时,在感言中说 :我想完全抛开王宝强这个人。


有一些演员凭借一个类型角色,吃一辈子。


但王宝强不想固化在框架里,他不断尝试各种类型人物,不断拓宽戏路。


在文艺片《Hello!树先生》里,他把敏感的树先生演绎得出神入化。


不抽烟的他每天吸好几包烟,琢磨怎么抽烟才符合树先生这个人物,最后他抽烟的戏被选入北影教材。


在贾樟柯的《天注定》里,他饰演出身乡野的杀手三儿。


为了找人物的乡野味,他在开机三个月前回老家干农活,在稻田中自说自话。


为了找表现人物的杀气,他反复揣摩,不用台词,只靠眼神动作。

他杀人前,他只需沉默站几秒,脸上便溢满杀气。


在拍喜剧风格的《唐人街探案》时,害羞腼腆的他,为了拍好女装狂奔戏,在心里自我催眠:你是唐仁,不是王宝强。是王宝强,这事儿你做不成。



在一次采访中,曾有记者问他:



10年过去,你怎么从傻根、许三多,变成了杀手、毒枭和宝宝?

他回答:不是我欺骗了世界,是世界真正认识我了。


躺在已有的成就上裹足不前,无异于画地为牢;害怕困难就选择退缩,机遇也会跟自己失之交臂。


成长的本质,在于更新重启,在于主动撕裂舒适的茧房。


03


不停步

什么是八角笼?


它是铁丝网围成的八边形封闭大铁笼,是综合格斗的竞技场。


选手进入里面,钟声敲响,就是一场角斗士式的血腥拼杀。


你要懂得拳打肘击、要会锁技绞技,拼尽全力将对手击倒、制服,才能离开笼中。


对于王宝强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八角笼,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强大自己。


当演员时,没文凭的他恶补文化知识,不是科班出身的他使劲琢磨演技。 


王宝强他没有读过书,凡是涉及文化、历史、科学之类的话题,他都插不上话。


但他秉持一个观点:演员要长期发展,文化素养的提升必不可少。

他拍戏的时候会随身携带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翻。


他通过读剧本,恶补自己缺失的文化知识。


王宝强的演技也是自己一路摸索出来的,没有老师,没有教材。


在《暗算》中演瞎子阿炳,他特地拔了眉毛,瘦了十斤,天天拿着报纸练普通话,回到房间还在练眼睛上翻。

他在自传中总结:笑的时候稍稍眯起一点眼睛,会显得更憨厚;稍稍低头,眼往上瞅,露出眼白,更惹人同情。


《黑天鹅里》里有句话: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山可移,海可填;只要坚持精进自己,总能把璞玉雕琢成美玉。


王宝强曾这样说道:


《大闹天竺》之后,我复盘、反思、沉淀,这几年我对电影的另一种认知,都在《八角笼中》了。


当初,王宝强导演《大闹天竺》时,依葫芦画瓢地照着过往经验,杂糅出一部“四不像”的电影。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他没有丧气,而是痛定思痛。


在这六年里,他推掉了许多大戏,跟各大导演取经,静下心去学习如何制作好一部电影。

为了拍好《八角笼中》,他学习如何写剧本,如何给演员调戏,如何剪片审片,如何统筹安排各个部门,这些都是王宝强的盲区。


动作指导庄元章感叹说,如果让我坐他的位置我肯定会崩溃,因为每天面临的问题太难了。


从台下到台上,从被人嫌到万人追,璀璨的背后尽是日拱一卒的奋进。

从王宝强身上我明白了,生活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拼命死磕的人,命运总会退让一步。

人生就是一场破圈游戏。


从舒适圈,抵达自在圈,得先经历恐惧圈、学习圈。

这是我们在破圈时,必须要经历的两个痛苦的时期。


《八角笼中》的孩子们拼命地练格斗,是在煎熬,也是在塑造。


没有钻进八角笼里去战胜对手,就难以挣脱生活的牢笼。


这是孩子们的故事,是王宝强的故事,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故事。


只有坚持打磨自己,打破固有界限,我们方可链接更辽阔的世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6740鱼儿

    默默耕耘,终有收获。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会与别人拉开差距。

    叶梳晨 回复 @6740鱼儿: 是的,有的人一开始没有拿到一张好牌,但在不断耕耘、暗暗蓄力中一朝翻盘,正是我命由己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