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旅行随笔(三):风流人物

雁门关旅行随笔(三):风流人物

00:00
03:24
雁门关旅行随笔(三):风流人物
雁门关有个镇边祠,祠内有武安堂,供奉赵国大将李牧。

《史记》载: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司马迁情赞颂他: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数岁隐忍,一战功成,
毕其功于一役,留青史于千载。
李牧被称为“守关第一名将”,有“塞上长城”之誉。
可惜因谗言被杀,
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登楼远眺,犹有古长城和烽火台,蜿蜒东西。
江山变迁,明月犹在,城塞上的将士却已经风流云散。
正是人类的生存与毁灭,才让天地多了沧桑,
正因为浪花淘尽了英雄,才让山川有了气魄。
打开一罐啤酒,一半自己喝,一半敬那些过客,
感谢你们来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