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结论

00:00
16:38
贞女的信念和情感深深植根与她们赖以成长的广大的文化和社会经济体系中。
贞女并非只是对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的变化做出反应。她们通过自己的行为,也影响了该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的复制和定义。
明清朝廷和教育精英对贞女的支持持久而宏大。在数百年间,朝廷的旌表都把贞女视为国家拣选的最高级别的道德楷模,而一套根深蒂固的地方奖励制度,使她们的故事在整个帝国传播成为可能。
康熙朝禁止殉夫,旨在向刚被征服的帝国呈现一个仁君的形象,同时压制与殉夫有象征性关联的复明情绪。但一位满族贞女的殉死导致了该禁令的终结,显然为满族人建立道德声誉压过了朝廷当时的其他考虑。
如果我们注意到男尊女卑的官方道德体系及其力图将女性限制在“内”的空间的做法,这一点就更具有讽刺性意味了:虽然官方意识形态要把女性维持在家庭领域,“旌表”实际上背离了这项规则,赋予的她们道德领袖的公开身份。
新成立的民国政府继续奖励贞女。对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贞女不过是儒家性别压迫的象征,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