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模糊摄影作品入展,别让真相模糊不清

快评丨模糊摄影作品入展,别让真相模糊不清

00:00
03:38

六幅争议作品火了,相关主办方不妨出面解释下,这几幅作品应该如何鉴赏

近日,安徽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公布的多幅该协会顾问张秉政的入展摄影作品引发舆论关注,相关推文写道,张秉政2023年6月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六幅入展杭州中国大运河摄影联盟“运河中国”大展。有网友对此表示不认可,对其虚焦、过曝的摄影风格提出质疑。还有人略带调侃地评论,“现在没有防抖的相机很少了”“拍得不错,下次不要拍了”。拍摄者张秉政则回应称,这组照片是自己所拍,他想要用这种方法表现运河流动、朦胧和模糊的美。

乍一看这六幅作品,确实吓一跳。画面影影绰绰、模糊不清,有的颜色凝重,加上古装、纸伞、老屋、水乡之类的意象,有点让人心惊肉跳。但确实,几幅作品也表现出一种水粉画特有的朦胧质感,与一般的摄影作品迥异。

↑张秉政摄影作品《运河魅影》。

在美学领域有一个陌生化理论,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这种理论的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说白了,美不是千篇一篇,不是只有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张秉政的作品是否试用这套陌生化的创作理论,笔者不好定论。艺术创作的确有其专业性,艺术鉴赏也有一定门槛,这一点必须要承认,但我们普通人也不必感觉被冒犯。就像我们读波德莱尔的诗歌,从死亡、蛆虫中感受美,欣赏杜尚的小便池、蒙德里安的色块画,看八大山人的怪树、怪鸟、翻白眼的鱼,都需要做些功课,了解些文艺创作的基本理论。可能很少有人一打眼就福至心灵、醍醐灌顶,领会到其中的高妙之处。

不过,六幅争议作品火了,相关主办方不妨出面解释下,这几幅作品应该如何鉴赏。据报道,微信公众号“中国摄影出版社”此前发布了《公示 | “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拟入选作品》,张秉政《运河魅影》的上述六幅作品位列其中。公示称,“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共收到有效来稿11896件。经评委会研究,共有100件作品脱颖而出,拟入选本次大展之“大运河影像年鉴展作品”。

这说明,被入选的作品亦是难得。如何评选的、该怎样欣赏优秀作品,这样的回应可以清晰一点,让人们放下对“人情往来”的猜疑。既可以借此实现运河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审美普及。只要大众秉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看待艺术创作,相信理会越辩越明,事实不会“影影绰绰”。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