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恭、慎、勇、直皆需礼。
我们进展到《论语‧泰伯篇第八》,这一集要介绍〈泰伯篇〉的第1、2、3三章。
先看第1章,原文是: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意思是︰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表现了至高的德行。他多次把天下让给人,百姓却找不出具体的德行来赞美他。”
泰伯是周文王的大伯,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就是泰伯、仲雍与季历。古公亶父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于是泰伯与仲雍出走到南方,季历之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之子姬发革命成功,取代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成立,在封建时,就把泰伯与仲雍所在之地封为吴国。前面(〈述而篇7.31〉)有人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就是因为昭公娶了一位吴国的公主,违反了古代同姓不婚的礼制。
本章,孔子认为泰伯的德行到了最高境界,他多次把天下让给人,我们向来只听说逐鹿天下,现在居然有人把天下拱手让人。事实上,在道家《庄子》书中,有一篇名为〈让王〉,专门介绍从尧舜以来,许多人对天子之位,避之唯恐不及的故事,他们让出王位的理由,主要是个人想过清静的生活,不想让天下来干扰自己。道家的智慧与作为,并非一般人可以企及。
儒家是正面看待人生,承担修己善群的责任,以孔子所推崇的泰伯为例:他对父亲做到了孝,让父亲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把君位交给季历;他对弟弟做到了悌,主动让出位子,使兄弟保持和谐关系。本章的结语是“民无得而称焉”,就是百姓认为泰伯什么都好,以致找不到特定的德行来称赞他。
接着看〈泰伯篇〉第2章,原文是: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jiǎo)。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意思是︰
孔子说︰“一味谦恭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流于劳倦;一味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显得畏缩;只知勇敢行事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制造乱局;只知直言无隐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政治领袖对待亲族厚道,百姓就会渐渐走上人生正途;他们不遗弃过去的友人,百姓就不会刻薄无情。”
本章分为两段,前半段谈到四种德行,就是谦恭、谨慎、勇敢行事与直言无隐,但是德行也需要礼的节制。礼作为行为规范,与法律不同,因为法律的作用是禁止某些不当的行为,而礼是积极引导合适的行为。
其次,礼也与道德不同,因为道德须由每一个个人,真诚而自觉地,主动而积极地行善;礼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是维护社会秩序,使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换言之,礼的作用是适当的调节或节制,使人的行为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本章所谈的四种德行,如果没有礼的节制,就会产生流弊。
以下,简单做个说明。
第一:恭,谦恭是美德。
子贡推崇孔子温、良、恭、俭、让(〈学而篇1.10〉)时,其中有恭;孔子称赞子产有君子之道时,第一个也是说他其行己也恭(〈公冶长篇5.15〉)。但是,一味的谦恭或过度谦恭,就有问题了。在〈学而篇1.13〉有子曾经说过“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也就是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因此,你对别人谦恭过度而没有礼的节制,就可能招来别人的轻视甚至侮辱。
本章所说的是“恭而无礼则劳”,也就是你谦恭过度而没有礼的节制,别人以为你好欺负,把什么事都推给你做,你就难免于劳倦不堪了。
第二点:慎,谨慎是美德。
孔子对三件事:齐、战、疾(〈述而篇7.13〉)特别谨慎,孔子如果带兵打仗,一定找谨慎的人同去,也就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述而篇7.11〉)。另外,谈修养的时候,谨言慎行更是不可或忘的!但是,如果一味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结果呢?就会显得畏缩了。这里所谓的礼的节制,是指面对事情,按一定的名分与责任,是你该做的就做,不容推卸逃避。
以上所说的恭与慎,是比较内向、比较客气的人,容易有的心态及表现。与此对照,底下的勇与直,则是比较外向、比较急躁的人,容易出现的情况。
再看第三点:勇,勇敢是美德,还可以列为知(zhì)、仁、勇,三达德之中(《中庸‧第20章》)。
但是,勇敢的人如果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制造乱局。这样的人行事冲动,先做再说,结果自然是乱了。孔子对于勇,一方面予以肯定,但同时也小心防范,不可使它成为匹夫之勇。子路在〈阳货篇17.23〉请教老师:君子尚勇乎?孔子说:君子推崇的是义,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可见流弊同样是作乱。
第四:直,直率是美德。但是,只知直言无隐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在此,礼的节制是指有些话,要看场合、看对象,看身分、看关系来决定该不该说。
本章后半段比较简单了,他说的是政治领袖的作风会影响百姓,也就是上行下效或风动草偃,因此,看到百姓的表现,就知道在上位的人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
最后,看〈泰伯篇〉第3章,原文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jīng)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意思是︰
曾子生病时,把他的学生召集到家中,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啊,好像走在深渊旁边,好像走在薄冰上面。』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自己可以免于毁伤了,同学们记住啊!”
〈泰伯篇〉从本章开始,连续五章都是曾子的言行事迹。由此可知,曾子后来从事教学颇有成就,而他的弟子也参与编辑了《论语》一书。
本章是曾子生病时,开导弟子的话,他先让弟子看看自己的足与手都健全完好,表示他一生爱护身体,也没有违法受刑。这在古代是孝顺的底线,也是做人的重要功课。接着,他引述《诗经‧小雅‧小旻》的三句话,表示他一生都谨慎遵循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因而才可善度一生。
在《大学》这本书中,谈到慎独的时候,也引用曾参的话“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意思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好像十只眼睛在看着,十只手在指着,真是严厉啊!这是曾子的修养心得,值得我们参考。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曾子任重而道远。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对儒家了解的越多,对六艺越用心学习,真的就是那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的感觉,避难这个层次的感觉。道家强调启明,这样的感觉不会太明显,自然宝命全形。但一想到夫子即使在朝堂之上也安然自在的样子,夫子也是启明的啊!道生一,一以贯之,这大概就是儒道的连结点吧,外儒内道一点都不违和,这会不会也是夫子说的没人了解他的原因之一,让夫子如此的是他发展了人类区别于别的生物的禀赋---心,心在一里就是天命吧!有机会真想问问老师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修养最底层的东西不解决,修养会很困难的。
孔子推崇与赞叹泰伯认为:泰伯虽身在君王之家,却能像寻常百姓家一样能够做到对父亲孝,对兄弟悌。听从父亲的安排,多次让出君主之位,是仁义之最高典范呢,他的这种美德让世人们无法言说。
用五行的偏木性来说勇和直,礼的节制属于柔偏水,水生木运生形,为旺,福禄自来,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是柔和属水,以这样的心态为人处事,人生会安贞吉。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