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传统制作工艺

龙灯传统制作工艺

00:00
05:21

龙灯传统制作工艺

世界遗产地、滨海花样城,传承闽南文化、聆听海峡涛声。大家好,这里是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人文荟萃、遇见漳州》系列节目。今天与您分享的是漳州龙灯传统制作工艺。

过大年,挂龙灯。是云霄人过年的传统习俗,龙灯曾盛极一时。

我国民间彩灯文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龙灯作为中国彩灯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种类。在古代,只有皇宫、府衙、寺院、祠堂、大户人家才能将龙灯悬挂在大门之上。在众多的龙灯文化中,闽南龙灯文化是极其辉煌灿烂的一支,其中,云霄龙灯更是一枝独秀。如今,纯手工制作龙灯的手艺依然深藏于云霄县民间巷弄之中。云霄龙灯扎根于民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演绎繁华的云霄县城和平路上,云陵镇溪美社区民俗工艺品店并不起眼,但悬挂在门口、忽而随风摇曳的龙灯,却让这家老店显得熠熠生辉。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摇曳间散发出丝丝温馨的柔意,让人仿佛看到了金灿灿的丰收年景,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灯笼下,店主黄寿三沾满油彩的笔正在洁白的棉纸上灵活轻快地游走,在软笔与纸张的感触下,一条栩栩如生的飞龙跃然纸上,颇有意到笔随之妙。据介绍,每一个灯笼,特别是庙寺用的要画上龙,一条绿龙,还有一些花草来结合。灯笼上面还要写上那个庙寺的名字,比如开漳圣王的龙灯就要写上“开漳圣王”,祠堂的话就是写上姓氏、祠堂的名号。

黄寿三是云霄县唯一一位还在坚持纯手工制作龙灯的民间手工艺人,他的父亲黄金定是位颇有名气的民间工艺师,黄寿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艺。谈起龙灯的制作技艺,他张口就来。龙灯的骨架是由大大小小的竹片编制而成,没有添加钢丝、铁丝,外表华丽、内蕴古朴,但龙灯制作的首道工序——劈竹篾,就能让很多初学者望而生畏。第一次劈竹子的时候,黄寿三把手劈破了,血一直流,非常痛,当时他打了退堂鼓。但转头看到父亲辛苦制作龙灯的背影,黄寿三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

不过劈竹子还不是龙灯制作工艺最难的一道工序。编好龙灯的框架之后,就要粘上厚薄适中、韧性良好的白色棉纸作为龙灯的表皮,再用铅笔在表皮上绘制相应的图案、然后上色、勾边,这是龙灯制作最关键的一环,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由于灯笼是弧形的,前面、左右、上下都要顾得到画起来才好看。手要很轻很轻的去描画,不然把灯笼纸扎破就前功尽弃了。构造起来以后就开始加颜色,色彩之后就是线条勾边。描线条的时候也要非常小心,一画错整个灯笼就没用了。经过劈竹篾、编框、糊纸、绘图、上色、勾边之后,还要刷上防风防水防尘的桐油,一个龙灯才算制作完成。

而今,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民俗活动的变迁和民众观念的变化,加上制作工艺的复杂以及手工艺发展与传承方式的局限,盛极一时的传统龙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龙灯手工艺人的生活也难以为继,龙灯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举步维艰,甚至濒临消亡。如今,黄寿三仍然在自己热爱的手工灯笼制作道路上跋涉着,但他也担心随着自己年迈,这门手艺后继无人。

今天的“遇见漳州”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