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上海,官至副总理,逝世后骨灰葬入八宝山,后来被迁出

他曾主政上海,官至副总理,逝世后骨灰葬入八宝山,后来被迁出

00:00
06:14

2007年6月2日,素有上海“当家人”之称的黄菊因病去世。作为清华大学的才子,他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做起,历经40年的艰苦奋斗,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当之无愧的改革领航人。

黄菊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功绩,完全可以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8年后他的骨灰却被移出八宝山,最终葬于上海福寿园公墓。而了解内情的人,对组织上的这一决定都十分赞同。

上海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但在这座城市不断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却永远不能忘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浙江嘉善人黄菊。作为上海第五任市委书记,黄菊在主政上海期间,为推动上海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菊出生于抗战初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山河破碎的切肤之痛。年幼时的黄菊家庭生活贫困,父母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为此,黄菊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并于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了电机工程系的高材生。

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黄菊立志一定要学有所成,毕业后为国家做贡献。读书期间,他一直埋头苦学,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电机制造人才,黄菊毕业时被分配进入人造板机器厂,成为了一名基层技术骨干。

即使当时黄菊还只是一名基层员工,但他身为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不仅和普通工人同吃同住,而且在工作中也从不叫苦叫累。更让领导和同事佩服的是他善于钻研的工作精神。全厂工人在他的带动下,不仅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也为工厂产值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此期间,黄菊继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技术改造和革新方面不断深耕。后来,他因突出的工作贡献,从车间技术员被提拔为厂长秘书,并于1966年入党。当时,全国的建设热潮如火如荼,黄菊作为工厂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尽情的挥洒汗水和才智。

在此后的十年间,黄菊在兢兢业业的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领导岗位上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他在担任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支部副书记期间,积极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革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黄菊在上海石化通用机械制造公司任职期间,正赶上改革开放稳步发展之际。他作为一位中层领导,获得了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回国之后,为了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黄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制度,体现出了一位技术型领导的真才实干。

随着黄菊的管理经验不断成熟,他也逐渐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1982年,黄菊调入第一机电工业局任副局长期间,紧跟改革开放步伐,为了让企业更符合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潮流,他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整顿,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后来,黄菊又被调入上海市委工作,主抓工业和分管宣传工作。在担任常务副市长期间,黄菊在面对上海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时,大胆地提出了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整顿城市管理,让上海的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面貌。

黄菊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不仅深度研读了邓小平南巡视察时期的讲话精神,而且还积极促进上海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工作,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1994年,黄菊升任上海市委书记,并调入中央工作。他在担任主抓金融业的副总理期间,做了大量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工作。

2007年,黄菊因病逝世,按照相关规定,他的骨灰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经过组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将黄菊的骨灰,迁回他工作了40年的上海,并葬入上海福寿园公墓。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人们希望这位昔日的老市长,能够继续看到上海的繁荣景象。

除此之外,将黄菊葬入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40年的土地,不仅能慰藉上海市民对黄菊的悼念之情,也能让后人时刻铭记黄菊的改革和创新精神。

所以,黄菊的骨灰迁回上海入土为安,绝非是组织上对黄菊有看法,才被迫将他的骨灰迁出八宝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浮生眷红尘

    胡说八道的作者,你是居心叵测,居心不良

  • 1885005dwrr

    太她妈难听了

  • 蓝色轻点

    这是谁的决定?

  • 拉风兔_bj

    节目挺好的,能不能不要AI来读,听着别扭啊

  • 听友475207135

    说的好!!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