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病可以“摸”出来,5个部位异常要当心了

血管病可以“摸”出来,5个部位异常要当心了

00:00
05:54

血管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出现病变,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甚至致命。

人体的血管隐藏在皮肤之下,其健康与否从体表看不出来,但可以“摸”出来。

哪些症状提示血管异常?《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护好血管。

受访专家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 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 健

血管异常可以“摸”出来

身体有5个地方,摸一摸就能大致判断血管好不好。

1

足背

足背动脉为胫前动脉延续的一部分,血管较表浅,很容易触及。触摸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说明足部缺血较重,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2

内踝

脚踝内侧摸到指凹性浮肿,是下肢浮肿的早期表现,说明静脉回流出现问题。

如果单侧水肿,回忆下是否有外伤史。如果是双侧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能是肾脏疾病或心功能差导致的,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3

小腿

小腿肿胀原因很多,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甲减、低蛋白血症等,需要就医完善血浆D二聚体、B型钠酸肽、甲状腺功能、肝功能、下肢静脉超声、心脏彩超等检查。

如果检查发现D二聚体升高,要明确有无下肢静脉血栓,以免因延误治疗诱发肺栓塞。

4

手腕

桡动脉是肱动脉的延续,位于腕关节外侧,贴近桡骨的位置能触及其搏动。

如果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可能是左心室射血量减少所致,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需要紧急治疗。

如果脉搏迅速上升又突然下降,如潮水冲涌,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患者,需要就医明确病因。

如果脉搏节律正常,但强弱交替出现,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需要紧急救治。

如果发现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早搏、房颤患者,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5

脖子

高血压、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会引起脖子上动脉跳动明显,一般可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管彩超帮助明确诊断。

摸到脖子上动脉跳动减弱或消失,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表现之一,青年女性略多见,该病可能是与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步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风险的评估应根据多种危险因素,综合预测未来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给出三步判断法。

其中,“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5岁及以上/女性55岁及以上。

10年内发病风险是否高危

满足下列任意1项,说明10年内存在高危风险:

糖尿病患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4.9毫摩尔/升;

慢性肾脏病处于3期、4期;

正常高值血压+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1个及以上危险因素。

10年内发病风险是否中危

如果不符合上述高危条件,满足下列任意1项,则认为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中危:

正常高值血压+2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余生发病风险是否高危

10年风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评估余生风险是否为高危:

血压不低于160/100毫米汞柱;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低于5.2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毫摩尔/升;

体重指数超过28;

吸烟。

让心血管维持在健康状态

超过80%的心血管事件,都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来预防。

想让心血管处于健康状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尽早戒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最终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不吸烟的人最好永远远离烟草,吸烟者尽早戒烟。

适量运动

运动不仅能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增进心肺功能,改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如快走、骑车、跑步等。

食物多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为25~30克。

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会伤害血管,且胖得越久,血管越差。建议家里准备一个体重秤,经常称一下早晨空腹体重,一旦发现超重就开始干预。

管好血压

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血管问题又可能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病变。

管好血压的关键是控制盐摄入,建议家庭烹调使用限盐勺,挑选食品时注意查看营养标签中钠的含量。

控制血糖

在高血糖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斑块。适量运动、多吃全谷物杂粮和蔬菜有助控制血糖水平。

控好血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