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逝世,讣告中有句话在其他将帅中从未出现过

1984年粟裕逝世,讣告中有句话在其他将帅中从未出现过

00:00
05:47

众所周知,粟裕是我军当之无愧的战神,这位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大将,戎马一生,打过无数大仗、恶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4年2月,粟裕大将在北京不幸病逝,将星陨落,全国悲痛。值得一提的是,粟裕逝世后,在党和国家为其发布的讣告中有一句评语,这句评语不仅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在其他开国将帅的讣告中也从来没有出现。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本是一介书生。在学校读书时,粟裕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逐渐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1925年,由于形势突变,包括粟裕在内的进步学生,在组织上的安排下进入了叶挺部队的教导队,粟裕也从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粟裕入伍后,先后参加了南昌和湘南起义,最终追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由于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一兵升任军团参谋长,成为了红军的一位高级指挥员。

1934年,以红十军和抗日先遣队为基础组建的红十军团在寻淮洲和粟裕的率领下,担负起了为红军北上抗日探路的任务。但由于敌众我寡等原因,红十军团在谭家桥和怀玉山战斗中先后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军团长寻淮洲壮烈牺牲。这次失利成为了粟裕心中永远的痛。

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后,粟裕率领挺进师孤军奋战,坚持斗争,为革命保存了火种。

抗战爆发后,粟裕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他指挥部队在韦岗首战告捷,打赢了江南敌后抗战的第一仗,极大的鼓舞了民心士气。

在此后的岁月里,粟裕愈战愈勇,多次率部痛歼敌寇,不仅使得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也使麾下的新四军第一师成为了一支威名赫赫的抗日劲旅,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主席曾充分肯定粟裕的能力:“粟裕同志将来是要指挥几十万军队的!”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打出了一场场漂亮的胜仗,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争奇迹。

华中和山东野战军两大主力合并重组后,由粟裕担任军事主帅,而粟裕也不负众望,在他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尤其是歼灭了号称国民党王牌的整编七十四师,这在解放战争中尚属首次。

在此后的豫东战役中,粟裕率部西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进攻,一举歼灭国军十余万人马,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豫东战役结束后仅仅三个月,粟裕就指挥华东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了济南战役,激战八个昼夜后,全歼了守敌,顺利解放了济南城,首开我军攻克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之先河,其意义十分深远。

济南战役结束后,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纷纷弃城而逃,山东全境基本解放,但这距离粟裕的目标还很远。早在济南战役还未结束之时,粟裕就在筹划一场更大的战役,计划将华东国民党军的主力尽量歼灭在江北地区,这个想法得到了毛主席的赞同,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淮海战役。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粟裕的战役指挥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敌我兵力、火力等因素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力部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对此,毛主席评价相当高:“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头功!”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军当中实行衔级制度开始提上日程,按照资历和所作的贡献,粟裕本可成为元帅,但他却坚辞不受,充分彰显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长年累月的战斗生涯,使粟裕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84年,77岁的粟裕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党中央为其发布的讣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尤其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不仅没有出现在其他开国将帅的讣告中,在全党全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冰清玉洁_u7e

    中南海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