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罗尔斯 _ 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秩序重建”靠什么?

10.2 罗尔斯 _ 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秩序重建”靠什么?

00:00
13:26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万俊人,欢迎和我一起走进“20世纪十大思想家”。我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在这一讲,我要给大家谈谈思想家罗尔斯


20世纪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罗尔斯教授是20世纪后半期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爆发是一个奇迹。罗尔斯教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早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大学毕业以后,也在美国的军队里待过,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当然不是前线的战士,而是做一些后勤文秘工作,但无论怎么样,他见证了这场战争。


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1921221日-20021124日)


60年代他返回学校,首先在MIT,也就是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执教。在这个过程中,被哈佛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德里克•德雷本Dreben先生发现。


这个发现本身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大家知道,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紧紧相连,都在剑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这个小城里,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清华和北大。有一段时间,德雷本Dreben先生经常去哈佛广场的一个老式咖啡馆,常常见到罗尔斯一个人独自坐在那思考问题,他们是老相识了,所以有一次他就问他,用爱称叫他Jack,罗尔斯本来叫约翰·罗尔斯,他说Jack你最近经常来这个咖啡馆,想些什么?罗尔斯教授说,最近我一直在考虑三个问题。


考虑哪三个问题?他说:


第一个问题,我考虑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平等正义的国家,但为什么我们美国至今还存在着对黑人和少数族裔的歧视?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种族歧视,大家知道,那时候最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 King领导了美国的人权运动。60年代后期真是风起云涌的时期。 


第二个问题,我以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应该是一个爱好和平并坚定维护和平的国家。但我们美国为什么还要发动疯狂的对越战争?当时60年代,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战争国家,建国240多年,先后发动过220多次战争,几乎每年一次战争,只不过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是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激起反响、反应最大的一次战争。


第三个问题,我以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国家。但是为什么我们美国的年轻一代却如此的悲观、颓废,甚至绝望,被称之为“垮掉的一代”Broken Generation)?大家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有所谓嬉皮士运动,还有很多的青年学生运动穿牛仔裤、戴墨镜、迪斯科都是那时候的产物,所以“垮掉的一代”“绝望的一代”“颓废的一代”有很多称呼,但那时候确实整个美国社会,除了反战、反种族歧视运动,第三大运动就是青年学生运动。所以德雷本Dreben教授一听,这三个问题都涉及到美国社会现实最根本的三大问题。所以他就问罗尔斯考虑问题怎么解决?罗尔斯说,我要写一本书,回答这三个问题。 


被引荐到哈佛大学哲学系任教


所以德雷本Dreben听闻这个消息以后,跑回去跟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纳森•普西 Nathan Pusey 先生汇报说:我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我们应该把他引进到哈佛,而且用最高的荣誉。哈佛大学最高的学术荣耀就是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工资常规是美国总统的两倍。整个哈佛大学大概就十来个。普西教授接受了德雷本Dreben教授的推荐,后来就引进了罗尔斯。罗斯教授就这么到了哈佛大学。


但是非常奇妙的是什么?当时罗尔斯还仅仅发了一篇文章,叫《规则的概念》,是在一个不特别重要的杂志上发表的,也不太长,一篇小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作为大学教授引进哈佛,这是很冒险的。


哈佛大学校园


所以60年代后期,罗尔斯进入哈佛。因为大学教授有很多特权,他可以不上课,可以随便约任何想约的人聊天,没有所谓的科研任务,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思想、理论。所以有一段时间,哈佛大学哲学系的教师们很不满意,对校长说,你怎么引进一个人,也没有多少科研成果,一天到晚在校园里晃来晃去,像个幽灵。但是纳森•普西教授的回答是,我这是一次“学术赌博”,因为他在思考的问题意义重大,如果他能找到答案,那么将有望恢复哈佛大学哲学系的优秀传统。 


一次“学术赌博”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哈佛哲学就是美国哲学的代名词,是美国思想的摇篮。因为美国哲学最典型的哲学就是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是19世纪哈佛大学哲学与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创立的。所以纳森•普西就安慰各位教师说,我这是打一个赌,如果我赌赢了,那是哈佛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如果输了,我就引咎辞职。这是很厉害。所以罗尔斯教授最终到70年底,基本完成他的代表作《正义之论》,我们把它翻译成《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正义论》


在这本书中,罗尔斯实际上想从根本上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他认为三个问题之所以产生,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而涉及到美国社会制度的安排这一根本性问题。罗尔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他得出的解答是什么?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现代社会,几百年来,一直都受功利主义目的论这样一种核心价值理念支配。所谓功利主义,是一种简单的不可普遍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因为它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英文中叫the greatest numberthe greatest happiness,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尽可能创造多地财富总量,来满足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的需求。


在罗尔斯看来,这个路径本身是有问题。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像是锅里有了,我们的碗里就必然有。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社会的财富总量可以急剧增加,然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获得相应的满足。所以有可能出现锅里饭足够每一个人吃,然而有的人可能吃撑,有的人可能吃不饱。


功利主义目的论vs社会道义论


那问题是什么?因为很简单,现在社会发展几百年,物质财富的总量大大增加,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资本主义100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为什么还有不满足?还有吃不饱、穿不暖的人?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可见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尽可能增长社会财富的总量来满足所有人,而是如何分配社会财富、社会价值。因为分配不公,有可能很多人吃不完,丢掉、浪费,有可能有的人就吃不饱。


所以罗尔斯《正义论》基本目标就是要创立一种可普遍化的、适合于所有人的、以公平的正义为基础的社会道义论。在人类学中,道义论和目的论是相对应的,不同的社会伦理学路径。所以他实际上是用一种全新的路径和理论基础来改变西方社会的制度安排。所以德国著名哲学家、现在还健在的尤尔根·哈贝马斯(德文原名:Jürgen Habermas)曾经说,罗尔斯所做的工作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twisttwist就是“扭转”,具有扭转乾坤、扭转方向的意义。这是罗尔斯对整个现代社会的诊断,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价值创造问题,而是价值分配问题。


所以这样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思想诊断,好像也适合我们今天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不用说跟建国70年以前比,就是跟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40年比,中国的物质财富大大的增加,数以千倍的增长量。然而为什么到今天,中国还有绝对贫困人,而且还不在少数。那么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我们最近解决了中国8亿贫困人口,其中有超亿的绝对贫困人口。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整个社会国家的财富总量、价值创造能力增长,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所有的公民,所能够获取的待遇、分配的价值,就能够获得满足。哪怕是基本的标准,不贫困的标准。


所以换句话说,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仍然可能出现社会分层,甚至极端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所以这是罗尔斯提出的问题。他经过多年的思考、研究,写成了《正义论》。这个本是在1970年底完成的,1971年出版。我很有幸得到罗尔斯教授这本书的一个修改版,当时只有200来页。但实际上,罗尔斯这本书最后正式出版物是600来页,所以可见他在中间的改动、扩充有多大。


那么,这是首先第一节课大家讲的,作为思想家的罗尔斯,思想的缘起和背景,甚至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罗尔斯思考方式所隐含的重大现代意义、社会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