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是很多人对周恩来的印象。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有多次生气发火的时候。有时候他发起火来,桀骜如彭德怀等人都招架不住。不过周恩来在批评人时,既严肃一针见血,又讲究方式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看几个周恩来批评人的小故事:
柳亚子动手打人,周恩来为什么还摆酒席宴请他?
1949年初,中国革命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月2日,毛泽东发电报邀请柳亚子赴北平协助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柳亚子非常高兴,于2月28日从香港乘船北上,于3月18日到达。
3月25日,毛泽东也到达北平,当天晚上,他派车接柳亚子出席颐和园益寿堂晚宴,优礼有加。
但在3月28日,柳亚子却写了一首诗《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首诗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家里有个门客冯驩,弹着自己的宝剑向他抱怨自己吃饭没有鱼,出门没有车。另一个是东汉时期的严子陵不受光武帝刘秀的征召,最终选择了归隐。
柳亚子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待遇的不满,甚至负气地表示,自己不想干了,想要回老家去。
为什么柳亚子会突然大发脾气呢?因为在他到北平后,毛泽东虽然接见了他两次,但因为要接见的人实在太多,没有时间和他深谈,他觉得自己在毛泽东心里没有地位,于是气得大叫:“再没人管,就吊死在这里!”
有一天,柳亚子想去香山拜谒孙中山的衣冠冢,他要求有关部门给他派车,但当时北京的用车量实在太大,相关部门认为他的事情并不是特别急,于是暂时没有给他派车,这也使他更加地不满。
4月5日,柳亚子从西苑市场闲逛归来,住处守大门的值勤哨兵以为他是颐和园内的住家户的亲友,就挡住他问道:“老先生您找谁?”
柳亚子顿时大怒:“我在这里住七八天了,你还不认识我?”他认为是门卫故意刁难他,他扬起拐杖就打,并大声斥骂哨兵,引来众人围观。所幸这时便衣队的卫士及时发现,赶来说明情况,才平息了事态。
晚上吃饭前,负责柳亚子生活的管理员给他看菜谱,但他的气还没消,于是说:“我不吃干菜,给我买鲜黄瓜!”
管理员为难地说:“鲜黄瓜?那得等7月以后……”
柳亚子再次大怒,他直接打了那个管理员一个耳光,打完后还说:“你没有尽到职责,还讲什么客观理由!”
这位管理员在部队上当过连队的副指导员,是中央机关从军政大学学员中选调过来的,他无故被打,自己也觉得很委屈,于是将此事逐级报告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首先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柳亚子。柳亚子来了以后,周恩来举起酒杯向他祝酒:“为柳先生和柳夫人的健康干杯!”
席间周恩来又说:“我们来到北平已经20多天了,由于忙,没有及时来拜访和请教先生,请柳先生谅解。最近听说柳先生情绪不大好,我感到很不安,今天我来拜访先生。”
这句话让柳亚子很受用,但周恩来接着严肃地说:“柳先生,我给你提个意见,可以吗?打人,在我们革命队伍里历来是不允许的!我们的同志刚进城,很多事情还不懂,没有把事情办好,惹柳先生生气了;不过这几件事,柳先生你做的也过分了。我们的朱总司令,可谓影响大、职位高,可是他从来没有打过任何一个战士,没有动过战士一个手指头!”
柳亚子点点头,没有说话,周恩来又接着说:“至于柳先生说的要‘投湖’、‘上吊’,就更不对了。先生可能有些误会,不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不一定在政府里就不安排重要职位;希望先生把眼光放远些,保重身体,今后有的是重要工作要您去做。”
听到这里,柳亚子表情轻松了,从此也不再发牢骚和打人了。
就这样,周恩来采取先宴请给足柳亚子面子、然后再批评的方式,既使柳亚子乐于接受,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开国将军们不顾外交礼仪,周恩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一顿
1956年2月,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来华访问。2月19日清晨,他结束访问后乘飞机离开北京,周恩来、叶剑英带领部队的一些高级将领来到机场送行。2月的北京,天气依然非常寒冷,这天早上还刮起了西北风,送行的人都冻得直打颤。但周恩来却自若地挺立在寒风中,其他送行的人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直到把西哈努克送上飞机。
正好这天先农体育场有场足球比赛,是中国队对印尼队,前往送行的几位将军都是超级球迷,他们担心送客耽误了自己看球,所以都有些心神不宁。
西哈努克的机舱门还没头上,罗瑞卿和刘亚楼互相一递眼色,迫不及待地往机场大门口走去,其他几个将军见有人带头,便也三三两两地往大门口赶。
按照当时的外交礼仪,飞机离开时要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周,以示告别和感谢;送行的人也应行注目礼、挥手示意。此时周恩来回身,发现身后的将军们都不见了,他的脸色马上变了,并对秘书说:“你跑步去,告诉机场门口,一个也不许放走,谁也不准离开,都给我叫回来!”
秘书马上赶到门口,对将军们说:“总理有事,请你们都回去。”
将军们并不知道周恩来生气了,他们一边往回走,一边聊了起来。有的惋惜地说:“哎呀,开场是看不上了。”
有的还安慰:“没关系,精彩的还在后面。”
有的发表议论说:“有时候越往后越精彩,有时候越往后越没意思,要看比分咬得紧不紧……”
将军们回来以后,周恩来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人家飞机还没离开,你们就先走了,这是看不起人家……你们这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
将军们从没见过周恩来发这么大的火,他们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向周恩来认错,但周恩来仍然继续批评下去,他足足讲了15分钟。
此时叶剑英见大家不好下台,也担心周恩来在寒风里站久了身体受不了,便主动解围说:“总理,他们已经知道错了,就不要再说了吧!”
这时周恩来才缓缓地说:“我知道你们是着急想看足球赛,我叫住你们,给你们讲这些你们早就知道的道理,我讲15分钟,为什么?就是要让你们少看点球赛才能印象深一些。好吧,现在咱们一起去吧,还能看半场球。”
周恩来就用这种少看半场球的办法,“惩罚”了失礼的将军们,使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大家说起这件事都是笑,没人气,但也再没人发生失礼的现象。
许世友经常灌下属酒喝,周恩来决定和他“赌酒”
许世友的酒量极大,他把喝酒看作老实不老实、豪爽不豪爽的重要标志之一。建国以后,他经常灌下属酒喝,而且每次还会安排一名卫兵作为“监酒”,防止喝酒的人“偷奸耍滑”。时间长了以后,被灌酒的人苦不堪言,免不了有人去向周恩来告状诉苦。
有一次许世友来北京后,周恩来便问他:“许司令,今晚有没有空?有空的话我请你喝酒。”
许世友听到以后两眼放光,连忙说有空,他还激动地说:“下次我想法子,给总理打只豹子!”
晚上许世友如约而至,周恩来也早就准备好了四菜一汤,并问他喝什么酒。许世友说喝什么都行,周恩来说那就喝茅台。
周恩来问许世友:“听说南京有四大喝,哪几个呀?”
许世友回答说:“王平、江渭清、聂凤智和我。”
“我听说你是排第一的,你们4个到底谁酒量大?”
“算我大吧!”
此时服务员给两人一人上了一瓶茅台,周恩来说:“许司令,我听人说你喝酒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吹牛!”
许世友火了,说:“这是谁说的?我找他……”
周恩来说:“别管是谁说的,咱俩今天比比看,你喝过我了就算你没有吹牛。”
“总理,这,这怎么行?”
“连我都喝不过?”
“我怎么喝不过?不过我怎么能跟总理赌酒呢?”
“喝酒不论官大小,只论酒量大小。世友同志,你要是喝不过我,那就是吹牛。”
许世友被激起来了,他说:“我要是喝不过总理,我给总理磕三个响头!”
于是两人喝了起来,许世友很快就喝完了一瓶,正当他得意的时候,发现周恩来这一瓶也已经喝完了!他不禁大惊,没想到总理也这么能喝,信心也有些动摇了。
此时周恩来说:“许司令,咱俩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好不好?”
许世友的牛脾气上来了,他说:“这怎么行,还没分出胜负呢!”
服务员又上了两瓶茅台,两人又各自开了一瓶,许世友还是很快喝完,但此时他已经有些不胜酒力了,但周恩来也喝完了,而且还面不改色心不跳!
周恩来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同志,再拿两瓶来,看样子许司令还能喝。”
酒上来以后,周恩来问许世友:“许司令,你要哪瓶?”
许世友这下被惊到了,一下没坐稳,从椅子上滑了下去,直接滑到了桌子底下。周恩来举起酒杯说:“许司令,站起来。当兵的,活着干,死了算,砍掉脑袋不过碗大个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请你喝酒,你连面子也还给?太不仗义了吧?”
许世友只好说:“输了,我,我给总理磕头!”
周总理扶起许世友说:“你看我酒量比你大,也不轻易喝酒,你喝得太多了,伤身体不说,还一直逼着下面人喝,这样确实不太好啊!人酒量有大有小,不能自己能喝就认定别人也能。以后喝酒不许超过半斤。”
“我听总理的……”
此后许世友喝酒终于有所节制,也不再逼下属喝酒了。
张国焘想杀廖承志,周恩来3句批评的话救了他
1933年8月,廖承志来到川陕苏区,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当时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推行“左”倾路线,他以“肃反”为借口,杀害了大量的党和红军的干部,给根据地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廖承志勇敢地对他提出了批评,因此遭到了他的忌恨。1934年9月,张国焘给廖承志强加上“特务”的罪名,将他开除党籍并囚禁了起来。
此后廖承志带着镣铐走完了长征,张国焘之所以不杀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绘画才能非常突出,他还会刻蜡版,张国焘在根据地要印行钞票,无论如何离不开他。
在长征途中,廖承志经常被叫去写标语、画宣传画,尽管任务非常重,但他依然精益求精,经常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戴枷”长征的痛苦更是难以忍受,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精神,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自由。
周恩来一直非常关注廖承志的情况,1936年2月,他请求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给张国焘发电报,要求他必须保全廖承志的生命,而且给他以优待。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党中央派周恩来迎接红四方面军北上,他在路上遇到了戴着枷锁的廖承志,廖承志正在犹豫该不该和周恩来打招呼,担心自己会给他带来麻烦,周恩来已经走了过来,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这让他非常感动。
当天晚上,周恩来把廖承志叫到了司令部,当时张国焘也在场,他明知周恩来认识廖承志,却阴阳怪气地问他:“你们早就认识了吗?”
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头佯装生气地问廖承志:“廖承志,你认识错误没有?”
廖承志回答:“认识了!”
周恩来又问:“认识的深不深刻?”
廖承志回答:“深刻!”
周恩来又问:“改不改?”
廖承志回答:“改!”
周恩来说:“改了就是好同志,张主席还是欢迎你的。”
本来张国焘准备在当天晚上处死廖承志的,但他见周恩来的这几句话给了自己面子,心里火气也消了,于是下令说:“不杀廖承志,以观后效。”就这样,周恩来用3句话救了廖承志。
周总理的批评艺术,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许世友经常灌下蜀酒喝。
喝酒喝过分了,有害健康
冯谖,这字读 xuan 一声
好
没有感情,电脑合成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