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上门强制枪毙”?这种诈骗信息为啥有人会信?

“执行上门强制枪毙”?这种诈骗信息为啥有人会信?

00:00
06:3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手段和种类也变得更加五花八门,除了位居前列的招聘、网络钓鱼、投资和贷款等诈骗类型之外,最近扮演政府或是执法人员的诈骗者也是层出不穷,甚至搞出了啼笑皆非的“执行上门强制枪毙”的离谱闹剧。


我们经常会认为老年群体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或被针对者。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曾经有过类似的被骗经历。


但这并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上当,人们往往会因为“我很年轻,不会被针对,更不会上当”的惯性思维而轻视骗局后的秘密。事实上,没有人是百分百欺诈免疫的,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众多容易使我们落入陷阱的心理因素。


1. 因素一:乐观偏见


研究发现,在我们思考问题时会经常出现一种叫作“乐观偏见”的思维倾向。简单来说,就是相信自己比其他人要更幸运,更有可能遇到积极事件,而不是消极事件。


例如,“我很年轻,我不会被针对,更不会上当”的想法就是一种乐观偏见的产物。这种自认为无懈可击的错觉,会在关键时刻模糊我们判断的客观性,会阻碍大脑做出理性的判断,导致被骗的可能性提高。



作者/唐义诚

来源/《青年文摘手机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滴水HH

    手机上的诈骗电话,简直让人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