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菌菇中毒高发季。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广东省卫健委近日报告了一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云浮市罗定市报告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5例,死亡5例。
这起突发悲剧,不仅让人为逝去的生命惋惜,也再一次把野生蘑菇的食用安全问题拉回公共视野里。
实际上,在我国,每年6月至10月,都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数据表明,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国共报告10036起食用野生菌源性蘑菇中毒事件,导致38676起发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
这些数字背后的一起起悲剧,也告诉人们,路边的蘑菇莫乱采,更别随便吃。而慎食野生蘑菇,不仅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也是为了对大自然保持必要的敬畏。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快速增加
野生蘑菇当然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这种财富蕴含着大量复杂的密码,一旦密码不符,就会轻则伤身,重则中毒身亡。因此,贸然食用野生蘑菇比“拼死吃河豚”还要危险。
因为,人们知道河豚是有毒的,但对于野生蘑菇,神农尝百草也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辨别各种野生蘑菇的经验和知识,绝大多数野生蘑菇是人们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
野生蘑菇可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中,如大山深处、丘陵地带、甚至沙漠里。而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如今的很多居民小区的绿化带里,也常能看到漂亮的野生菌。这些五颜六色的野生蘑菇,就像小精灵一样,吸引了一些人采摘和食用,但不幸也随之产生。
在我国,毒蘑菇中毒的地域性也比较强,以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等最为严重,近年来湖南、浙江食用野生蘑菇的中毒事件也快速增加。
2023年6月12日,“湖南疾控”发布6月野生蘑菇中毒指数Ⅰ级提醒,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和气象相关因素分析研判,近期中毒“风险极高”。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间,湖南省6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数发生最多、发病人数最多,致死人数最多。
事件主要为含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引起,尤其是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中毒后病死率高。近6年来,湖南省鹅膏菌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死亡人数达30余人。
对于野生蘑菇,一些省市,如云南、湖南等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已提出,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虽然这种提醒并没有强制性,但从相关举措的着眼点来看,这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谨慎采摘和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方式。
最好选择食用人工栽培蘑菇
蘑菇属于真菌,真菌是地球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真菌以其300万种的巨量,占了地球生物一半规模以上。但目前被命名的真菌仅约10万种,尚有96%的真菌仍未被人们认知和命名。
蘑菇则是真菌界的大型真菌。迄今,人们也难以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蘑菇,只是估计约有16万种,而被命名的仅约1.6万种。我国也至少有10万种蘑菇,而已知的不到1万种。
在知之甚少的全球蘑菇种类中,对人体有害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经报道的毒蘑菇也有435种。看似毒蘑菇在野生蘑菇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农业专家、药农、草药采集者,都不容易准确识别,一般人则更难区分。
毒蘑菇造成的伤害还有一种特点,就是由于对其毒性和毒素并不了解,至今没有特效解毒剂。尤其是,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身体部位的伤害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现在已知的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之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
对于这些中毒,只能是用药物来保护肝、肾和胃肠道等。如水飞蓟宾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其用于蘑菇中毒,目的也是保肝。而蘑菇中毒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都只是过滤血液中的毒素,而非解毒。很多中毒者,就是因为无药可用或血液透析不充分而死亡。
当然,对于野生蘑菇这种大自然的恩赐也并非不可利用,但前提是要有充分的认知基础。这无疑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食用蘑菇。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蘑菇,说明蘑菇是可以食用和药用的。但这都是在“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基础上,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为了避免误食毒蘑菇,部分野生蘑菇如今已经被驯化并实现人工栽培。到今天,仅在我国就有超过100种蘑菇实现人工栽培,如香菇、平菇、鸡腿菇、银耳等,一些药用蘑菇也实现了人工栽培,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因此,要吃蘑菇,最好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如果要食用野生蘑菇,也需要在有特别经验的药农或生物工作者的指导下采摘,如猴头菌、枞树菌、鸡爪菌等已经被多次证明无毒的野生蘑菇。
如此,既是珍爱生命,也是敬畏自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