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丹毛驴效应:左右都不想放弃最后都得放弃
大学教授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犯难了。它虽然能够自主选择,但由于两堆干草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太相似了,根本没办法分清哪堆比较好。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它在这两堆草里来来回回,犹豫不决,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大学教授布里丹把这种“在决策中迟疑不决、犹豫不定,导致影响决策结果”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毛驴饿死的根本原因是它什么都不想放弃,结果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想要的人看似在追求完美,实际上错失了良机,这才是最大的不完美。
我们为什么会纠结?
一是习惯了被动执行,害怕对选择结果负责,难以做出决策。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经常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选择A,担心失去B;选择B,却又担心失去A。正是这种举棋不定的心理,让我们失去了最佳的决策时机。
二是高估了选择的意义,期望做出万无一失的选择,而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预估未来。我们爬上了一个山头,本来这山头是最高的,可我们看到的是其它的山比它还高,但我们到了另一个山头,却发现还是原来的山最高。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当我们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谨慎者,总在徘徊中取舍,无法定夺,把畏手畏脚理解为“细致的理性对比”,这样会使本该得到的东西轻易失去,本该舍去的东西,又耗费自己精力。
相信我,勇于选择永远优于不知所措的徘徊,虽然选择可能是一种耗费心力的过程,如果把自己困在左右为难的情境之下,恐怕是另一种形式的折磨。不要做「宁愿选择犹豫,也不愿意勇敢地作出选择」的毛驴,[当机立断]的明快选择是必学的技能之一。选择只要适合,不追求最好。针对“布里丹毛驴效应”最好的反击就是:选择之前不犹豫,选择之后不后悔。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