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第七集

《公司的力量》第七集

00:00
20:08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七集)
1951年美国人
爱德华兹.戴明在日本设立了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质量管理奖。
戴明是二战后传授公司经营之法的众多美国专家之一,
30年后他一举成名。
1980年6月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请戴明去做电视访谈,
题目是: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
节目播出后轰动全国。
此时的日本公司
已经从一个学习者变为
势不可挡的赶赴者,
全世界都在问这是为什么?

就在戴明来到日本的1951年,
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
第一次踏上了美国土地,
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
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他对属下说:
从前是以
一个日本人的立场
来考虑事情,
如今
要以 一个世界人的眼光 作出判断。
作为一个经济的 世界人,
必须利用 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 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当时,也许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松下幸之助此言的深意,
直到日本公司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
在制度和理性之外
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
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
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来源,
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
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
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第七集 《各领风骚》

从江户时代开始,
大阪就是日本的商业中心,
最繁华的地方叫船场,
那里的商人在日本 是出了名的精明。
16岁的松下幸之助
就在大阪电灯公司作学徒,
他从船场商人那里学到了
不少经商的理念,
“当时船场商人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是:三方得利,
意思是说,做买卖要让买方得利、
卖方得利、还要社会得利,
挣钱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能 持续地挣钱,
这一点让松下幸之助 受益匪浅。”

1918年,
23岁的松下幸之助,
在反复思考后
决心像父亲教诲的那样:要以商立身。
他从已经干出点成绩的电灯公司辞职,
创办了一家生产插座和电风扇底盘的小公司,并用自己的姓氏命名。
松下幸之助创业的年代
正值日本公司蓬勃发展时期,
一批日后逐鹿全球的公司开始草创,
同一年,丰田佐吉
创办 丰田东京自动纺织社,
15年后,这家纺织公司设立了
汽车部,田中制造所和东京电气
此时已经营得十分红火,
二十年后,他们合并成了
日本最大的电机公司 东芝,
同样在大阪起步的夏普公司
正凭借创始人早川德治
在1915年发明的自动铅笔而得以扩张,
从一个电气修理车间 起步的 日利公司,
也在1915年时成功制造了
7000瓦的水力涡轮机。
不过,仅仅在50年前,
日本人还全然不知公司为何物?

从欧洲引入这一新鲜事物的
是被称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
涩泽荣一,
他不仅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还写了一本书
介绍股份公司创办之法的指导书。

1872年,
大阪府发布公告,
明确要求民众缔结会社、商社,
应熟读涩泽荣一
撰写的《立会约则》。
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
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896年,
日本各类公司的总数达到4596家,
其中股份制公司占半数以上,
伴随着公司数量的增长,
来自欧美的现代观念
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日本。

日本开国之初,
横滨港对外开放,
一位前来观察的英国记者
在报告中写道;
日本人非常懒惰,
这么懒惰的国家,
经济是不会发展的!
这让日本人很气愤,
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勤劳。
“为什么有这样的报道呢?
恐怕是因为在此之前,
日本人做事总是比较随意,
按照自己的时间去做事,
但是现代工厂的工作方式
是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好规定的工作,到点才能离开。”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改变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迟到一词随之出现在近代日语中,
在文明开化之风的扫荡下,
日本人剪短头发、换上西服,
跳起了西洋舞,
建起了西式一条街,
但是,整个社会
长期形成的官尊民卑
和重士轻商的思想基础,
却非 轻易能够改变。
涩泽荣一 逐渐发现,
要想有根本性的突破,
症结不在于是否学会了 股份制的样式,
而在于如何改变
阻碍公司发展的社会文化。
自明治维新以来,
主导开放改革的
日本精英阶层就意识到:
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根本。


在涩泽荣一 进行实业开拓之际,
福泽谕吉 则创办了一所学校
来传播经济思想。
日本常说:公司在庆应。
这所日本最早的私立大学
在开办之初,
设有文学、理财、法律三个科系,
把理财也就是经济 作为科学之一。
福泽谕吉的这一做法
和他此前的著作一样,
大大震动了日本社会。
“福泽谕吉的著作《劝学篇》,
第一版卖出了22万本,
当时的日本国民中,
每160个人当中
就有一个人读过这本书的第一版。”

《劝学篇》的开篇第一句话是:
“天不生 人上之人,也不生 人下之人”。
这位思想家 教给日本人的第一件事
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人可以凌驾在别人头上,
也没有人生活在别人身下,
“只有每个公民都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
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
立国和使个人独立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尽管有很多方式
能够帮助立国,
但福泽强调必须重视经济。”
因为福泽谕吉 成天把经济挂在 嘴边,
士大夫们 嘲笑他是 卖福泽的 谕吉,
但他本人却毫不介意,
还第一个走上大学讲台 去讲授经济学。
在他的影响下,庆应大学的毕业生
都多不愿从政、而愿从商。

不过,极力主张引入新文化的
福泽谕吉 并非一个简单的拿来主义者,
“福泽最重要的思想是
尽管西洋的东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绍和接纳,
但是在应用的时候,
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
日本社会的历史传统、
社会风气以及社会自身的特点
作为根本,
只是把西洋的东西
借来使用 是不行的。”

1910年3月16日,
从事实业20余载的
涩泽荣一迎来了70寿辰,
他最喜欢的生日礼物
是一位 企业家送来的一幅画,
画作中的4件作品
寓意了他一生的追求:
象征武士道精神的 武士刀、
代表西洋文化的 绅士帽、
意指商业活动的 算盘、
修习伦理道德的 《论语》。
受此启发,
沼泽荣一开始撰写著作
《论语与算盘》,
数十年的政商经验 告诉他要改变
轻商贱利
和权力本位的风气,
必须在日本传统的
儒教思想和资本主义之间
找到一个适当的 结合点。

“沼泽荣一有趣的地方是:
他说 如果突然要求学习
近代化的知识、
学习英语,
人们会无法接受,
他主张通过大家都容易理解的,
通过在当时一些有过教养的人都知道的
《论语》和算盘来学习。”

沼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
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
经商不是为了个人,
而是为了社会,
这不仅 同理想人格 没有矛盾,
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 最佳途径,
正所谓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
这一解释 赋予了商业活动 新的意义,
进而改变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

“这是现代版的《论语》,
阐述了作为经营者
必须具有的观念,
从福泽谕吉和沼泽荣一开始,
人们有了这样一种观点,
在追求金钱的同时,
如果失去了人心、
精神和和谐就 很危险了,
这正是沼泽荣一
著作的 主要观点。”

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
每本只卖一日元,人人争相阅读,
作为日本企业界的 圣经。
到松下逹之助创业的1918年,
公司已成为日本经济的 主要支柱,
此时正值 明治维新50周年。

运来天地 皆同力。
某种意义上 掌握权力的 组织者一直是
社会上流文化的
决定者和引导者,
“明治政府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各种制度,
奠定了经济活动的基础,
比如关于合同的理念、
所有权的问题,
关于这些都分布了 法律,
也制定了以政府为主导的 银行制度,
可以说这些是经济发展的 基础。
日本《公司法》出台的1890年,
国会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宪法》强调了天皇的 绝对权力,
但也赋予了民众一定程度的 经济自由,
规定:日本臣民 其所有不受侵害,
在保护所有权的同时,
明治政府也对 产权做出调整,
很早就将经营不善的官办企业
委托给私人经营。
同步推进的经济体制
和政治体制改革,
使得封建特权逐渐崩溃,
等级制度日益瓦解,
“不只是封建道德,
也可以 有新的生活方式,
西洋文化的根本 是个人主义,
强调尊重个人,
这种观念在明治以后 逐渐被人们所理解。”

1931年,沼泽荣一逝世,
皇室成员和政府高官
都来为这位企业家送行。
商人在日本已不再是
士农工商 四民之末,
而成为受人尊敬的 社会中坚。
在最初的碰撞之后,
日本 正在形成 自己独特的新文化,
公司在这里找到了 属于自己的
阳光、空气和水土。

20世纪30年代,
一代新的企业家
继承了沼泽荣一的精神衣钵。
1932年5月5日,
松下幸之助将168名员工全部召集起来,
激动地向大家宣布
自己刚刚发现的公司使命。
“我们如果能像自来水管那样不停的生产,
当然价格就会降低,
产品就会变得便宜,
人们会方便,
生活会更美好,
社会会更富裕,
这是松下电器公司
所有员工生存的意义,
也是公司的社会使命。”

松下幸之助 把宣布自来水经营哲学的日子
定为公司的创业纪念日。
将1932年称为 幸知创业元年,
他认为,过去经商的15年
只是胚胎期,
今后的250年才是
达成使命的 关键阶段。
放在第一位的目标,
不是股东利益,
而是回报社会和国家。
松下提出的这种使命感,
和松下幸之助提出的
公益即私利的观点一脉相承,
内里充满了东方文化的 家国气质。

“从根本上来说,
欧美注重个人主义,
股东是一个一个的个人,
经营者也只是考虑自己、
考虑个人的升迁,
而日本人认为 只要公司壮大了,
自己也会变强。
把个人的命运和公司的命运
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最大的不同。
“我知道,有一些文化,
但更倾向于个人主义,
有一些则更倾向于集体主义。
管理体系中的薪酬制度
都会映射出 文化中的那些因素。”

献身国家,
忠诚、勇气和自我牺牲。
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被融入现代企业,
公司因此而有独特的日本面孔。
美国学者 傅高义认为,
这个社会所有的组织与个人
都拥有国家的目的
而造成共同努力的渴望。

员工喜欢以公司的名字为自己命名,
称自己为松下人,丰田人等等,
他们将这种强烈的归属称为“忠”,
公司对日本人来说就象是一个更大的家。
员工需要这个家,
社会文化需要这个家,
这是对人类千年传承的
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
经营者则扮演着 家长的角色,
努力让家庭保持和睦、
团结和秩序,
让家庭成员 分享幸福,
于是 在很长的 一段时期内,
松下公司 始创的终身雇佣制被广为使用,
几乎成为 日本企业的象征。

“我想 最重要的一点是
大家逐渐建立了这样的观念,
公司不是股东的,
也不是经营者的,
而是公司职员的,
这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