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东晋门阀政治丨09 兰亭雅集:门阀政治衰落的隐忧

历史丨东晋门阀政治丨09 兰亭雅集:门阀政治衰落的隐忧

00:00
12:19

你好,我是施展,今天我们继续来讲《东晋门阀政治》。在前面几讲里,我们把田先生的这本书给拆解了一下,用另一种结构去回顾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由来、状况,以及它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波折。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更为具体的现实的例子,这个例子田先生在书里面并没有直接涉及,但是却把这件事情背后的政治氛围做了精妙的分析和勾勒。

永和九年(353)兰亭雅集

那这个具体的示例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大家在中学课本里面都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个序的内容就是阴历春季的三月初三举办一场修禊活动,王羲之带着一群东晋名门高士一起来到会稽山兰亭这个地方,在这场活动之余,大家一起坐在水边赏春景,玩流觞曲水的文人游戏。

修禊(xì)这个习俗来源于周朝上巳节,时间一般选在春季三月初三上巳日,这叫“春禊”。修禊活动的地点一般选在临水之处,修禊的人可以“漱清源以涤秽”,也就是通过洗漱的方式把一切污秽的东西清除干净;修禊活动,洗漱过后,就是把酒洒在水中,再用兰草蘸上带酒的水洒到身上,借以驱赶身上可能存在的邪气,而求得来日幸福、美满之生活。曲水流觞、饮酒赋诗,顾名思义就是大家沿着小溪把酒杯顺水而下,停在谁那里谁就要做一首诗。如果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出诗来的话,那他就要被罚酒三斗。

这场兰亭雅集一共做了多少诗呢,据考证一共作了 30多首诗,王羲之将这30多首诗集在一起,为这个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都有谁参加?

参加这场雅集有四十二名士,其中有大家熟悉的王羲之、谢安、王献之、郗昙、庾友、等等。如果我们抽象一点,按照东晋门阀政治的分析方法来看,就有意思了。四十二名士当中,琅琊王氏有10个人参加,占了近1/ 4。陈郡谢氏有4个人,太原孙氏有3个人,颍川庾氏有2个人,江南本地的会稽虞氏和会稽魏氏还有广陵华氏各有两个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氏族。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在士族门阀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局面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相对平静的政治局面,让文人雅士可以有这样一场难得的聚会呢?这就和东晋门阀政治的波峰波谷交错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能有这场聚会?

先从内部环境来说,其实琅琊王氏的第一代,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讲的王敦、王导这对兄弟已经谢幕有十余年了,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而王导是在公元339年去世的。继之而起掌握中枢朝廷的颍川庾氏,在庾翼(庾亮之弟)于永和元年病逝后,势力骤减。所以中枢朝廷里没有特别强的门阀士族能够快速填补这个政治空白。

这时候,我们在前面讲到的,把门阀政治推向最高峰的以桓温为代表的桓氏家族,他们还在上游荆州、梁州一带发展,向更上游川蜀地区的成汉政权用力,同时他们还没有能力向中下游的江州、豫州发展。所以这个时候,中枢朝廷就以宗室会稽王司马昱(也就是后来的简文帝)联合名士扬州刺史殷浩坐镇,形成了上下游的相对平衡局面。

所以这场发生在永和九年三月的兰亭雅集,其实是整个朝局平衡被打破之前短暂的平静。因为这一年年底,殷浩北伐失败被桓温废黜,桓氏力量做大,中枢朝廷内部平衡再次被打破,桓氏开启了士族门阀政治另一个高潮。

那从外部环境来说,永和九年同样是东晋朝廷难得的一个外部压力很小的时光。北方羯人政权后赵皇帝石虎,死于永和四年(349),两年之后,冉闵灭后赵政权,建立冉魏政权,次年永和七年,东晋收复洛阳。谢尚在收复洛阳后的继续北伐中还收获传国宝玺,让东晋朝庭免于白板天子,有了一个正统的象征。此外,更早的时候,永和三年,桓温灭成汉,这使得永和一朝后期外部环境难得平稳。

名单里的玄机

总之永和九年这一个年份,整个东晋朝廷处在一个内部和外部都相对平衡、稳定的局面。再回到前面提到的参与这场雅集的名单,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样一个非常稳定的时光里面,东晋门阀的各大士族在这场雅集里都悉数登场。仔细看辈份的话,琅琊王氏牵头的王羲之已经是第二代,郗昙是郗鉴的儿子,庾友、庾蕴是庾亮之侄,这些人是名门之后,但他们在历史上并不以现实的政治功业著称。在《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里前几篇所涉及的琅琊王氏,庾亮、郗鉴这些人在这个时期已经退场,参与雅集的都是他们子侄一代,但是显然此时,这一代并没有在整个朝廷政治里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参与雅集的谢安、谢万,以及桓温的儿子桓伟,则在其后的历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场雅集可以说是东晋开国的王、郗、庾等士族与后期掀起政坛风暴的桓、谢等士族的交接班的缩影。

雅集的重要遗产

这场雅集最重要的遗产当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兰亭集序,但是被它的光芒所掩盖的,其实是兰亭诗集本身。后者据考证,当时的兰亭诗一共有 30余首,其中有6首因为附在兰亭集序后面而流传了下来。看这些诗,我们就会发现这几首诗反映了当时高门士族的思想取向,我给大家念几句,比如兰亭诗【其二】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其三】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其五】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其六】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抛开诗的形式而言,这些诗的主旨跟庄子的思想很像,大部分是一死生、齐彭殇,以宇宙之大和凡尘的自身的渺小来去为自己的放浪形骸而寻找理由。世间宇宙有如此庞大的东西,而自我如此的渺小,我为什么还要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起来很伟大的事功?不需要了,我只要认清楚这种现实,让自己回归自然,去游山玩水就好了,不再去参与这种世俗的纷扰。

这些诗很多主旨思想都来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被称为玄言诗。但后世评价“理过其词,淡乎寡味”,说白了就是空谈的口号,对这些诗的评价并不高。

门阀政治衰落的隐忧

不过正如前面所讲的,谈玄讲道是当时每个家族能够跻身第一流士族的基本条件,你只有清谈玄学,才能有资格进入更高层级的政治。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矛盾,就是谈玄和现实政治存在张力。谈玄本来是晋升上层政治的门槛,但是玄学思想本又要求人们放浪形骸,避世索居。你一旦谈玄,你就没有动力再去投身到现实政治里面,甚至会对现实政治有主动的疏离。而东晋门阀政治这样一个波谲云诡的政治局面,又要求每个跻身高门的士族都要努力地参与到这复杂的政治博弈之中。      

所以,参与政治的门槛本身对你有一个抽离的需求,但是政治本身又要求你不断投入世间,因此,就会有不断的拉扯。而在这种拉扯里面,不同士族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择。

一般来说,大部分著名的大士族后代,除了第一代建有事功的政治人物之外,他们的后代因为习惯了这样一个清谈的玄学生活,那就主会主动脱离现实政治。使得这个家族尽管地位很高,很有名望,但现实政治能力不足,所以这个士族会在政治场域里面快速衰落。相反,只有谈玄不信玄,依然要求家族成员去参与现实政治,才会有现实能力去维持家族的地位。前者就以下降期的琅琊王氏最为出名,王羲之辞官后放浪山水间,后辈再无像王敦王导兄弟那样的政治人才,而后者以上升期的陈郡谢氏为代表,谢安去的中枢政权高位后,仍然安排谢石、谢玄等出阵地方,掌握军队,为淝水之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去看兰亭雅集这样一场看似平淡的文人活动,它所展现出来的永和一朝背后这种政治状况以及这一时期不同士族的处境,能看到东晋门阀政治起伏交接的转折,以及门阀政治自身发展所存在的内部隐忧。那么门阀政治在这种隐忧里面会有快速地发展,就是前面讲的桓温擅权,但在此之后,门阀政治很快进入了衰落,一直到东晋灭亡。那么门阀政治的衰落有哪些原因?我将在下两讲和你继续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4498205

    jj

  • 阿同超学英业

    已经买了,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