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质感到底是什么?怎么拍?-摄影早自习第2143天

照片的质感到底是什么?怎么拍?-摄影早自习第2143天

00:00
08:05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43天。

我们继续回答淡定人生问的后半条问题,他说:我的手机照片为什么放大了看是没有质感的,怎么回事?请老师作答。

这个问题问的既对又不对,我同意手机拍照确实是没有相机拍照那么有质感,但是我也不能说它没质感,只能说它没有某种质感。具体怎么回事,这得从什么是质感聊起。

什么是质感呢?我们口头所说的质感,大体上就是指看到照片,我就能想象得出来这件物体它是什么触感的,它是一种通感,它是从你的视觉的感受变成了你的触觉的感受。



© 叶梓


比如说你看到一片光滑的水面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光滑。



© 叶梓


当你看到一个枯树,就是那种可能500岁的榕树,那个榕树皮粗糙的,你就会感受到那种粗糙。当你看到一棵松树的树皮的时候,那不一样,那个质感是有可能会扎你的手的。但是如果这是一棵天坛的老树,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大树节呢?那就不一样了,可能早就已经被老大爷老大妈蹭树撞树,把那个地方盘得特别的油润,我都已经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那个东西了,确实看着就想上手,就想摸,这个叫质感。

所以质感至少分成两个层面,光滑的和粗糙的。你要细分,这里面还分温润,什么叫温润呢?就是你说它粗糙吧,它又不是那么粗糙。比如说新疆的和田玉,对吧?它就是温润的质感,如肌肤般的质感,你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容词,所以至少我们知道质感的维度是很多的。



正面光的质感 © 叶梓


那摄影里我怎么表现这个质感呢?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光。正面来的光,也就是你镜头旁边的光线打过来,打到对面的脸上也好,树皮上也好,其实是看不见什么质感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画面都被照亮了,我只能说我看清了这个东西,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每一个比如说小雀斑,看清了你的每一个毛孔,但是我却看不到质感。因为质感它是一个平面事物的细微层面上的立体结构,就是它如果有很多小凸起,我摸上去就是磨砂的;如果很多大凸起,我摸上去它就是凹凸不平的;如果它有很多尖锐的图形,那就是扎手的等等之类的,所以它是细微层面上的立体结构。



侧光的质感 © 叶梓


那从侧面来的光就很有助于表达质感,因为每一个凸起它就会有一个暗面和一个亮面,就像一个沙丘一样,日出的时候沙丘一面是亮的,一面是暗的,那么这个时候我就能从天上就能看,卫星上我就能看得见,这是一个突起的沙丘,对不对?所以有明有暗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我们就能看到立体感了。



侧光的质感 Photo by Josh Carter on Unsplash


换到树皮上,每一个树皮的每一个细小隆起,它都会造成一个明,造成一个暗,它有它自己的影子,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它是一个小凸起,而千百个小凸起堆积在那平方厘米里面,我们就会认为这一平方厘米特别粗糙,特别有粗糙的质感,对吧?所以侧光有助于表达质感。



逆光的质感 © 叶梓


逆光没有,逆光因为等于是没有光了嘛,你正面来的光都是被其它事物反射来的光,也叫做散射光,所以它反而又削弱了光和影的关系,等于是又看不到细微的立体感了,就没有质感了。

所以首先,如果说你的手机拍照不如相机有质感,咱们得做严谨对比,请你在同样光线下,在同一时刻,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同一物体,然后咱来比较看看到底是手机的质感强还是相机质感强。

第二个我要说的关键点是在于手机拍照它不是没质感,它是过分强调了单一的一种质感,什么质感呢?粗糙的质感。为什么我这么讲啊?因为它手机本身感光元件就很小,镜头就很小,它捕捉光的能力很弱,所以它画质是远不如相机的。但是手机这个行业也很内卷,对吧?大家都在拼死拼活的去拼谁清楚,所以手机厂商就在自己拍照的界面下面内嵌了锐化的算法。


© 叶梓


所谓锐化,就是把一个原本不那么清晰照片通过算法变得看上去更加清晰,实际上它的原理就是在细微层面上增加了对比度。你看,又是细微层面上的,这也就是说你刚才拍那个树皮,如果是顺光或者逆光的,它本身不是每个细微结构没有那么强的光影变化吗?但是我的手机却在细微层面上加了对比度,那你就有光影变化,它每个小凸起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小暗面了,这样的话是不是等于质感就被加强了,对吧?所以这个树皮就会变得更粗糙,更分毫毕现,更加的栩栩如生,质感就出现了。

但是,事情还要回到最初的我们的讨论,质感是什么?质感它至少有两个维度,光滑的和粗糙的,还有中间的若干等。但是如果是手机拍照呢?那么所有的质感都会倾向于粗糙的质感。这种照片看上去极为清晰,很抢眼,但是它也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整个照片的观感上会给人一种很干的感觉。

对不起啊大家,我其实不太喜欢用这种特别抽象的形容词,但是好像没有比这个更贴切的形容词了,就是干,或者叫干涩,就是那种眼睛没水了,是吧?特别想点个眼药水的那种感觉,它不够润。以前我们总觉得干涩的照片和润的照片是个玄学,但实际上它不是,我可以用理科生的逻辑跟你解释一下这个事儿。所谓的干涩就是粗糙的质感过多、过强,有些看上去原本应该是润的事物,比如说玉,比如说少女的肌肤,比如说苹果这上面原本有一层天然的果蜡的,还有比如说油里泡过的小龙虾,现在拍下来都变得粗糙了,那是不是感觉就没有水了,没有油了,你看到这照片是不是就没有灵气了?所以它强调了一种质感,又削弱了一种质感。



© 叶梓


在这点上我是真心想表扬一下小米手机,我不是给它做广告,前段时间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理念完全变了,他们不是跟徕卡联名了吗,然后徕卡就跟它说你不能过分追求锐化。小米还真听了徕卡的话,他们现在的理念是我光学的问题就要用光学解决,不能过度依赖数字上的算法。

所以现在比如说小米13 Ultra1那个手机,它要是拍照片的话,还真是有点相机的油润感的味道的,它花了很多心思在镜片的研磨上,而不是一门心思的去做强锐化了。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其他厂商也能重视一下这个问题,让我们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更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在某几个什么测试的跑分参数上过分的重视,我们最终到头来还是要重视使用的体验。

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这么多,从质感聊到了锐化问题,相信大家从此以后也不会在自己的后期处理中就疯狂的去锐化一张照片了,希望各位都能有所收获。

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42天,如果大家有更多摄影问题,也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那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