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并非世界的?为何说蒙古文的纠结回归是蒙古国的政治撕裂?

民族的并非世界的?为何说蒙古文的纠结回归是蒙古国的政治撕裂?

00:00
13:25

蒙古,一个以前让欧洲诸国高攀不起,现在欧洲对他爱搭不理的尴尬国家。

蒙古当年有多强盛?在13世纪之初,那时候的车马邮件都很慢,还没等传教士送回书信讲述那个从东方草原新崛起的强盛部落,蒙古人的金戈铁马就先一步踏上了东欧平原,并用猩红的鲜血和熊熊的烈火给欧洲人来了一场真实而生动的自我介绍。

又没等西欧的掌权者问清对方是哪路瘟神,就被蒙古的铁骑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西欧人一脸懵逼地挨了顿揍,没等反应过来,蒙古大军兵来如洪水猛兽,撤退似箭矢流星,已经跃马扬鞭风一般远去了。

由于欧洲人没有摸清对方是何方圣神,只感觉蒙古人很强,很变态。所以关于蒙古人的传说也就越传越离谱,说他们是一群力大如牛、头大如斗、茹毛饮血、冥顽不灵的怪物。后来蒙古人的故事多是欧洲人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

蒙古的三次西征,先是摧毁了中亚城市,后又让基辅、莫斯科等东欧重要城市沦陷,最后几乎将中亚国家引以为傲的灯塔——伊斯兰文明摧毁殆尽……

当时这些欧洲人就表示蒙古人让他们痛不欲生但又爱得死去活来。因为欧洲的封建主们素来崇拜强者,蒙古强者让他们不寒而栗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很强很崇拜”的复杂情感。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蒙古向西征服的事迹再也没有发生过,欧洲诸国对于蒙古人的相思之情就像一位待嫁闺中的怨妇,害怕蒙古人不来,又害怕蒙古人乱来。

无奈的欧洲人只能从记载东方仅有的文字当中搜索“变态情郎”的点滴信息。欧洲人对于蒙古和元朝的新鲜事迹大都是从“驻华记者”马可波罗游记中了解,这一本薄薄的记载,也塑造了几百年以来欧洲人对于蒙古的印象。

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东西方文明彻底中断在亚欧大陆两端,此时的欧洲一开始了彼此之间的斗争,西方关于蒙古人的描述也彻底停留在传说之中。

直到16世纪,往来东西的传教士重新向欧洲带回了许多关于蒙古的描述,就是通过这极其有限的记载,彻底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于蒙古人的看法。

欧洲人失望地认识到,他已经不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强壮而变态的情郎”,以前那个长刀弯弓充满野性和征服欲的“蒙古狼”,如今变成了一只浑身肮脏,性格怯懦的“蒙古羊”。

的确,蒙古人在步入16世纪以后,就再也不复往日之雄风。尤其是在清末时期,甚至经历过一段从沙俄到民国、从民国到苏联,最后宣布独立单干的“三姓家奴”尴尬时期。

所以最近几年,蒙古希望回归蒙古回鹘文,拾起当年蒙古称霸亚欧大陆时的尊严,掩耳盗铃一般妄图抹去近代这一段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历史。

两年以前,蒙古政府正式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历史上,蒙古的文字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是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那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期创立的。后来元朝被一直钵盂赢天下的朱元璋赶到漠北以后,蒙古各部当中比较强大的鞑靼部为了在蒙古各部树立权威,开始加强蒙古和西藏之间的政治宗教联系,在柔和藏文的情况下,创立了最初的传统蒙古文。

16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沙皇俄国势力进入西伯利亚地区,蒙古开始受到西方势力的影响。到了19世纪,清王朝的年老体衰,对于外蒙古地区的统治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朝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眼睁睁看着蒙古人和沙皇俄国挽手蹦迪,外蒙古也开始在沙俄的影响下逐渐西化,并想和沙俄“私奔”。

后来,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的覆灭以及沙俄内战爆发,外蒙古在民国军阀的干预下,经历了一段短暂时期的回归。但无奈的是,看到同样乱成一锅粥的中原大地,外蒙古始终怀着一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红杏一枝要出墙”的浪荡思想。

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苏联大手一挥,外蒙古借坡下驴,顺势独立并与苏联“领证”。当时的民国政府表示“很绿很愤恨”,但又表示“无奈随他去”。

蒙古国将苏联的提携之恩刻在了脑门上,一再表示“没有你哪有我”,迫切希望苏联将自己系在裤腰带上,于是坚定不移地追随苏联的脚步。在苏联的号召下,开启了一场声势浩荡的蒙古文字拉丁化运动。

蒙古文字变化

20世纪20年代以后,苏联开始逐步制定少数民族新文字体系工作。1931年,蒙古成立了蒙古文拉丁化改革委员会,宣布废除从成吉思汗开始使用的传统蒙古文字,改用拉丁字母书写蒙古语,至此,拉丁式蒙古文正式诞生。

在拉丁化进程正在风风火火进行的同时,列宁去世了,新上任的斯大林火急火燎地叫停了该项目。很明显,相较于列宁这个坚定的“社会主义”支持者,斯大林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斯拉夫主义”拥护者。

斯大林认为,关于民族凝聚力不足的病症,用不切实际的“共同理想”来控制人心没办法做到药到病除,远远没有用“共同文化”见效快。所以在1935年,苏联掀起了“泛斯拉夫化运动”,当然,正在拉丁化的蒙古文又被苏联当做了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

蒙古文亦如蒙古本身一样“朝三暮四”再一次摒弃以拉丁文字为基础改良工作,进而选择了以俄语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新蒙古文。正所谓“苏联一张嘴,蒙古跑断腿”,1941年,蒙古人民党和蒙古政府通过“关于确定蒙古新文字”的决议,正式废除了拉丁化蒙古文并宣布国家很快将过渡到使用西利尔字母的新蒙古文字。

“苏联指哪儿,蒙古就打哪儿”的做法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可,所以在苏联相对困难的时期,东欧加盟国饿得嗷嗷待哺,苏联却全然看不见,而对这个东亚卫星国宠爱有加。

无奈的是,对蒙古疼爱有加的苏联父亲,突然地去世连一声招呼都来不及打,留下蒙古独自面临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波谲云诡。更无奈的是,苏联解体以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国力一落千丈,没有本钱再让蒙古“傍大款”。

于是蒙古国为了重新抱上其他国家的大腿,必须改头换面摆脱苏联留在额头的烙印。蒙古表现出的决绝亦如他的祖先纵火屠城一般的冷酷,没有对苏联老父亲流露出半点的不舍,开始了大刀阔斧地“去苏联化”运动

而蒙古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从1946年使用至今的西里尔蒙古文。

当年的蒙古国,为了在苏联强大的羽翼下寻求庇护,所以采用的是极端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交恶以后,蒙古也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苏联一方,而现在,之所以大力实行去“俄罗斯化”主要是看到俄罗斯的身子骨确实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在民族主义和西方思想的联合作用下,蒙古国的文字改革工作也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蒙古国希望选择传统蒙古文,在自由思想的冲击之下蒙古又对拉丁式蒙古文心向往之。

一方面,可能是太久没有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大部分的蒙古人选择了后者,蒙古著名作家图德布说过,“拉丁语是欧洲文明之父,掌握了拉丁字母就等于打开了与世界沟通的大门”,蒙古作家是这样说的,蒙古国也是这样做的。

蒙古虽然嘴上说自己坚持“永久中立”的原则,但是他一系列的微操确实表现出想要拥抱西方的冲动。在1989年便与欧盟前身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2003年以来又先后派兵参加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2010年参加北约峰会,2012年正式加入欧安组织。

就在今年又先后与美国等北约国家在本土进行了两次联合军事演习。这样的蒙古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中立的,估计鬼都不相信,只不过如此“倒贴”西方,不知道当年征服过欧洲的祖先知道后会不会冒一句“狼父生犬子”。

另一方面,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对蒙古进行了彻底的大清洗,完全按照斯拉夫式的生活方式改造蒙古社会,严禁他们崇拜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拒绝蒙古人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苏联解体以后,政治上的独立伴随着思想上的觉醒,蒙古民族主义浪潮报复式的席卷整个社会。

一座座成吉思汗的雕像在全国各地被人们树立起来,2008年,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郊区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成吉思汗骑马像,并且重新树立起来的成吉思汗的雕像上的文字都是传统蒙古文。

由于蒙古国的特殊地缘位置,与他接壤的国家除了中国就是俄罗斯,如果说蒙古拉丁式蒙古文代表的是希望摆脱地缘政治的束缚,融入西方社会的心态,那么,传统蒙古文则代表着蒙古希望回归民族重新拥抱历史的心态。

其实蒙古自己也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他一直向美国暗送秋波,但是没有中俄两国首肯,蒙古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最终只是一句笑话。

现在蒙古国所有的大宗商品想要运往世界都必须要经过中俄两国,而中国也已经取代经济薄弱的俄罗斯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家。

一边是自由主义的拉丁式蒙古文,一边是民族主义的传统式蒙古文,蒙古正在经历着这两种文字的反复“纠缠拉扯”。

但是静夜史想用一句蒙古的古老谚语送给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的内陆国,“中俄两个邻居是老天给的,想搬也搬不走”,走向民族主义尝试着与历史“和解”才是一个明智之举!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9600uaih

    蒙古的过去 ,不过就是野蛮战胜文明的昙花一现而已,他再也不会强大。

  • 白茅岭

    北约和美军是从哪个国家进入蒙古的

  • 东方如水

    蒙古国好好旅游产业,14亿中国人够他们活几辈子了。可以智商不在线,非得搞“第三邻国”,要饭吃!

  • 白茅岭

    只有两个邻国,我弄不懂